听起来是虚拟的互联网早已经融入到实体世界。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从量变走向质变,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经济质变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互联网作为发动机,正隐藏到整个经济的背后,成为驱动力量。
2014年的互联网
200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继超过全国第四名深圳市的GDP(14500.23亿元)后,短短两个月内又超过了第三名广州市(15420.14亿元),并达到3000亿美元(18373.2亿元),逼近第二名北京市(19500.6亿元)。
中国自从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到2014年止,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11年3月25日,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申江婴请大家预测十年后互联网整体市值是否将超越传统电信企业的整体市值,他本人预言4年就会超过。果然,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国退民进的战略转折点,草根互联网整体市值第一次超越正规军传统电信企业整体市值。互联网实现了从国富到民富的历史转变。
这是创新驱动的20年,市场与政府相对较好结合,为中国经济树立了一个标杆。中国政府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改革、宽容互联网创新等方面对互联网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互联网将更加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的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思想意识上的变革。阿里巴巴体量远超深圳,对改革的带动力也超过深圳,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新增量。继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后,阿里巴巴强势崛起,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级现象:只要找出一个带动力足够的新增量,不用休克疗法也可以促成旧的经济存量的转型与升级;阿里巴巴通过分享型经济,将生产资料(网上店铺和柜台)直接分享给普通劳动者,在第一次分配中绕过垄断者,直接让劳动者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改善民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14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奇虎公司诉腾讯公司垄断纠纷上诉案开庭,判决驳回奇虎公司的全部上诉请求,维持一审法院判决。最高法院判决不宜以市场份额直接判定垄断,确定了互联网平台的法律地位。此判决改变了芝加哥学派的反垄断法理基础,是中国首次在互联网重大游戏规则上领先美国制订游戏规则,对国际互联网格局具有深远影响。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建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推进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成为2014年各界热议主题,各方蓄势待发。一批新型的有别于传统行业的新生企业开始成长并壮大,给市场带来全新的概念与发展模式。互联网思维受到热捧,各行各业开始了在互联网领域的各种“创新”“突破”之举,以求实现真正的突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工信部等14部门提出《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的意见》。2014年10月9日,39个城市(城市群)列为2014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比《意见》提出的示范规模扩大近一倍。表明各地对“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热情高涨。
2015年将成为互联网“新引擎”年
2014年9月29日,银监会公告全国首批5家获得民营银行牌照的银行都已获批筹建,其中由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备受关注。互联网企业不仅站在金融业的门口,而且开始挺进金融腹地。
2014年是大数据年。大数据不仅是互联网业热点,也成为各行各业直至全社会热炒的概念。不仅投资者热捧大数据,而且众多城市把大数据作为地区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确定大盘子之年,把互联网确定为工业化之后的新引擎,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非常现实和紧迫的事。以往的教训是深刻的,部分地区产业规划政府意志太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互联网是在市场打拼中发展起来的,是在许多规划之外自下而上涌现生成出来的。
2015年是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迈步之年。在中国服务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工农业产值后的第一年,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在互联网带动下,各行各业将联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发生质变。
分享型经济与大众创新,使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以租代买的潮流,从大洋彼岸开始冲击太平洋的堤坝。通过“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引导我们走向零边际成本社会。
当然,不光是物联网,车联网也将成为分享型经济的天下;不光是车联网、移动互联网,整个互联网都将成为分享型经济的天下;不光是互联网,凡是可复制资产占总资产比重50%以上的实体经济,也将逐渐接受“云模式”互联网。
以“支配权—使用权”分离为标志的这场产权革命,是人类继法国大革命以来,产权制度的又一场巨大变革。它以“基础平台—增值应用”分离的形式,正在碾碎全产业链经营之梦,把世界变成价值网络;它以“产品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正在把人类从产品业升级到服务业,获得比版权模式大一个数量级的收益;它以“投资人—合伙人”双重投票权制度,正改变资本所有者与创新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把资本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大众创新成为微经济的源动力。微博、微创新、微应用、微电影、微健身、微旅游等为代表的“微”经济不需要复杂的企业和车间厂房,是脱离组织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凭借第三方服务平台直接一对一进行交易和服务往来。
在中国,大众创新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方面,大众创新正在变为零门槛的创新,大众不需要上市和版权,同样可以进行创新,并获得回报;另一方面,大众以个性化的微需求为目标进行创新,追求成为隐形冠军,因小而美。
2015年后,将有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利用各种方式加入到微经济中来,他们不就业,但有工作,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利润,过着自尊、自豪的知本家生活。
移动设备与行业业务的结合也将开始。企业用户以及政务、交通、警务、烟草、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行业用户,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先应用者。
大数据发展将成趋势。热点主要集中于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源建设、数据分析服务、数据应用以及数据安全方面,与美国相比,在跨领域基础设施、数据库、可视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空白。大数据技术从开发转向广泛应用,仍有较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