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7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共御外侮。朱德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自陕北开赴山西前线。

11月,太原失守,晋南重镇临汾告急,个别国民党军官主张退守潼关,还有的主张退守灵石县韩信岭伏歼日军,都遭到朱德的反对。朱德发表意见:国共两军誓死也不能退过黄河,必须坚守华北。韩信岭可守,但要改变战略战术,可用一部分兵力防守正面,再采取包围迂回战术,用大批主力从侧面攻击敌人,才能保全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除了和大家一起讨论,朱德还数次与时任国民党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长谈,了解其有什么思想问题,好尽力帮助他解决,巩固他坚持华北抗战、不退过黄河的决心。卫立煌在盘算:军队若留在山西,供给不上怎么办?朱德就说:“我们从前也没有打过没有后方的仗,最初看来,没有后方的仗是不好打的,但是我们从战争中学会战争,密切了军队和群众的关系,改变了自己的军队,我们就会打没有后方的仗了。山西到处都是不愿意当亡国奴的人民,他们都拥护抗日的军队,到处都是我们的后方,到处都能通行,我们怕什么呢?”

对于阎锡山,朱德也坚持鼓舞其斗志、振作其精神。太原失守以后,阎锡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因为他自己的山西旧军已溃散了70%,地方官吏纷纷逃跑,多年经营的那个山西“家天下”已经崩溃,发出了“不能抬着棺材抗日”的哀叹,虽时有“反攻太原”之语,但却没有行动。朱德知其消颓之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心理,就鼓励他说:“你不要以为你的军队垮了,不得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们是持久抗战,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是让开点和线,退到敌后打游击,让敌人去占领一些点和线,分散他们的兵力。它越多占领一些地方,补给线越长,那样我们就越有机动的余地,可以越打越强。不要以为你那旧军垮了怎么样,旧军还有底子,同时要赶快组织新军。希望你阎长官和我们一起坚持在敌后。”

阎锡山不能否认朱德的话很有道理,但要让他坚持敌后,与其说他不能,不如说他不敢更准确。不过,这次会商的结果,决定由阎、卫拨出7个半师(主要是滞留在晋东的军队)归朱德、彭德怀指挥,并请朱德出任东路军总指挥。鉴于晋东南局势已十分危急,侵占太原的日军在完成补充、调整后,从北面、东面分两路向晋南大举进攻,朱德感到“不能在此危难之际不受命”,乃致电毛泽东表示:决心同彭德怀一起组织野战司令部在晋东南前线指挥作战。

1938217日,阎锡山、卫立煌和朱德会商御敌之策后,阎锡山即进入昌梁山区,向着吉县一带转移,把阻止日军南进的任务交由卫立煌担当。卫立煌即把他所率领的主力部队摆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方法,准备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朱德受命于危难之际,于220日亦率八路军总部离开洪洞县马牧村驻地,奔赴太行前线。随行的除十来名总部工作人员外,只有警卫通讯营的两个连约200人。

同一天,进攻晋南的东路日军攻占长治并沿临屯公路西进,23日凌晨,其先头部队苫米地旅团又进入屯留、安泽两县交界的良马镇,直逼朱德率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安泽县城岳阳镇。

敌人离得这么近,怎么办?岳阳镇在临屯公路北面,周围都是山地,要把总部转移到安全地带还是很容易的。但是,这路日军来得太突然,临汾军民还没有思想准备,若任其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临汾,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对整个晋南战局将极为不利。因此,朱德不退反进,没有向山地转移,而是毅然率领身边的200余人开到临屯公路附近的方县镇(今旧县镇)进行阻击。此举正如他致电毛泽东所说:虽“手中无兵,阻敌不易”,但为大局计,必须不可为而为之,尽量迟滞敌军。当时在八路军总部经历这场战斗的陆定一在1939年撰文回顾说:“我亲眼看见,当苫米地旅团由长治进攻临汾的时候,朱副司令长官(19393月朱德就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只带了两个连,在良马、府城一带与敌不期遭遇。那时,他为了争取时间,使当时山西省会临汾数十万军民安全转移,亲率了仅有的两个连与敌人打了3天之久。”

32日,朱德就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324日至28日,在沁县小东岭召开东路军将领会议。朱德在会上讲话,分析敌我形势,一条一条地介绍八路军粉碎日军进攻和坚持敌后战争的战略战术,鼓励国民党军队将领为抗日作出贡献。这次会议,稳定了东路军中国民党军队的情绪,坚定了他们的抗日信心。

在朱德、彭德怀的指挥下,东路军中的国民党军队也学习八路军的作战方法,利用山形地势向日本军队的后方空隙钻过去,全部安全摆脱了日军的包围,粉碎了日军打算将中国军队逼到黄河边上歼灭的企图。朱德曾生动地描述过这段往事:

“他(指日军)以为可以用大的力量来压,将我们压到黄河转弯的地方,那个小角角里面去,你还往哪儿跑?不是下河吃水还干什么?这个办法倒很聪明,但是我们也聪明。那时候我们八路军已经不单是指挥自己的队伍,同时也指挥着一部分国军。我们就全部向东北打出来,让你去打向黄河边上。结果他打到了黄河边上,朝四处望望,一个人也看不见。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已经失败了。同时他也不能过河,是相当的困难,因为我们整个的队伍在敌人的后方,他不敢过河,他只有退回来。”

卫立煌所指挥的在韩信岭的军队也学习这种方法,居然学得不错,十几个师分成数路,一一从日军的大包围圈里拉出来,没有被消灭,没有溃散,这种情况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没有遇到过的、很了不起的事情。至此,日本军队企图消灭这些军队于晋南的包围歼灭计划完全落空了。

此后,阎锡山在吕梁山区,卫立煌进入中条山;朱德则坚持在太行山脉,领导八路军开辟和建立敌后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战役上配合着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

朱德在军中赋诗曰:

朋辈志同意自投,

团成砥柱止中流。

肃清日寇吾侪事,

鹬蚌相争笑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