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我的老师,因为老师开启智慧的大门,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踌躇满志的青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的谆谆教导。而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恩师——李富贵老师。
那是在五十四年前的1960年,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担任班里的团支书,李老师是学校的团委书记,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对我特别关心和照顾。因为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极度困难。学校的几位领导轮流带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地里挖野菜,来补充粮食的供应不足。
李老师和蔼可亲,关爱学生。他经常把自家的干粮省下来,带到学校分给那些家庭困难、食不果腹的孩子们,而他自己却躲在家里偷偷地吃野菜。有一次,我们去李老师家拜访,看见一位和老师年龄相仿的女人,脸色蜡黄,全身浮肿,脆弱得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吹倒似的,原来她就是我们的师母。她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村里任教,由于整天吃野菜,长期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看着弱不禁风的师母,想起李老师竟然慷慨地把家里的干粮分给学生们,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内心油然升起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一直以来,李老师用他的纯真善良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用他渊博的学识让我们明白尘世间的是非曲直;用他的宝贵年华无私地浇灌出我们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师恩难忘,难忘挖野菜时那个矮小但矫健的身影,陪着我们接受生活与磨难的洗礼;师恩难忘,难忘他清扫时以身作则,带领同学们不辞辛苦干活的情景;师恩难忘,难忘那被他细心批改的作业,凝聚着他无尽的心血和汗水;师恩难忘,难忘他的音容笑貌,难忘他与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李老师总是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帮我们重拾自信,在我们最骄傲的时候教会我们谦虚谨慎,在我们最寂寞的时候将快乐带回到我们身边,在我们最彷徨的时候又为我们指点迷津。
今春,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与老同学聚会时问起了李老师的近况,得知他身体依然健壮,精神矍铄,心里万分激动!辗转打听到他的住所我欣喜若狂,当日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一进门,满鬓花白的李老师激动地紧紧握住我的双手,一眼就认出了我:“你是洪恩吧!什么时候回来的?快坐,快坐!”师母也热情地端茶倒水,我们天南地北地聊着,一起回忆在校时的美好往事。不知不觉间街上已华灯初上,虽然他们极力挽留我吃完饭再走,但因担心老师年老体弱太过劳累,他毕竟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我便起身告辞。见我执意要走,他便拎起我拿来的礼物说:“你老师我,有吃有喝,有退休金,有楼住,什么也不缺。学生们来看我,是我最高兴的事,谁的礼物我也不收。我不当老师从政以后,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我惭愧地接过礼物,深深地向我的老师鞠了一躬。
李老师,韶华已去,皱纹悄然爬上了他的额头,留下了岁月深深的印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李老师,还是几十年前的李老师,依然干事认真,以身示教,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人生路上的航向标。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李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付出一切却从不求回报,他的辛勤和汗水,好似丝丝雨露滋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田。他的点点恩情,化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源源动力。插柳之恩,终生难忘。师恩如山,是一份厚重的情;师恩似海,是一种深远的爱。李老师,永远是我这辈子最尊敬、最爱戴的恩师!
难忘师恩,师恩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