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521日,出川抗战的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在抗日前线英勇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悼。当将军灵柩抵达成都时,全城民众自发上街迎接忠骸回家。

李家钰烈士,字其相,四川蒲江县人,1892年生于蒲江县大兴乡。李家钰19岁时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毕业后,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帝制的斗争。在战斗中,李家钰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出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四川边防军总司令等职。抗战前夕,为陆军第47军中将军长。

 

关山四千里  率部出川打日寇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四川后,广大民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川军出川,抵制外侮。李家钰也于7月底投书蒋介石:“国难至此,已达最后存亡关头,应恳钧座立即下令全国,一致动员,挥师应战,还我河山,严惩群奸,以雪公愤。职军正事整编,士气激昂,倘蒙移调前方,誓当执芟赴难。”李家钰还作诗一首以表决心:“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蒋介石起初只允其率所属第104师出川,第178师留驻西康。但李家钰坚请全军共赴前线,终获电准,并编入第22集团军序列。同年9月,李家钰率全军由西昌出发,徒步经成都、广元等地沿川陕路北上,到宝鸡后,乘火车沿陇海东进,在郑州转平汉铁路北上,最终抵达晋东接管长治守备任务。

47军出川时,正值农历中秋,长途跋涉40多天,关山四千余里,越潼关,渡黄河,抵达指定地域后,已是初冬,北方山地冰雪茫茫,川军官兵仍是身着单衣,脚蹬草鞋,薄被过夜。但将士们一心杀敌报国,毫无怨言,途中无一人退缩,无一人逃亡。

 

奋勇杀顽凶  转战豫北与晋东

19371123日,李家钰率第47军奉命在河南焦作阻击南下日军。当先头部队第104师行至东阳镇时,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李家钰又与第178师投入战斗,与日军血战两天后,伤亡较大。全军奉命转移到梓河一带继续作战,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12月中旬,第47军接命转战至山西长治驻防。

19382月,日军由平汉路和同蒲路向南进犯,妄图达到占领黄河以北的目的,长治成为西进敌军的重点。27日,敌军向我47178师阵地猛攻。激战一昼夜,我军官兵伤亡500余人,被迫向西败退,敌军直抵长治城郊。李家钰令104312旅守长治。日军以主力部队围攻长治城北门。守城部队以低劣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激战,敌军以大炮轰垮北城门冲入,我守城部队多次反击,奋力抵抗,与敌逐街逐巷战斗,战至弹尽援绝,官兵用破枪、砖石、拳脚与敌肉搏。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长治失陷。守城司令李克源、副司令李克渊、参谋长李浩东等均负重伤,营长杨岳岷、连长杨显模阵亡。由于伤亡惨重,李家钰率全军退至长子附近休整。其后,转战运城一带,多次阻止日军进攻,杀敌甚众。193811月,国民政府升任李家钰为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第47军军长。

193966日,日军分9路向第4集团军各部队阵地进犯,将川军包围在平陆县以北地区,战况激烈。川军47军的两个师奋勇将日军阻止在郑家圪塔、下涧一线。第二天,104师顶住日军的猛攻,178师出动一部兵力侧击,使日军进攻受挫。47集团军各部相互配合,与日军激战10昼夜,伤亡5000余人,日军则伤亡超过万人。

因战功卓著,1939年冬,李家钰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并辖第17军、第14军。

 

大难迎头上  战死沙场报国恩

1944年春,面对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日寇调集重兵,发动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以支援其在太平洋区域的作战。4月,日军占领郑州后,向洛阳逼近。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此前拒绝了李家钰提出的“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建议,此时面对日军的进攻,蒋鼎文仍不敢正面交锋,率先弃洛阳而逃,第一战区所属部队也纷纷向西溃逃。李家钰对此痛心疾首,他召集第47军师团长开会,动情而激昂地说:“我们南渡以来,吃了河南老百姓的饭,现在不能见了日本人就跑。否则,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日本人有什么可怕的?他们来了,我们就同他们打!别的部队怕跑在后面挨打,我不怕,我们川军愿殿后。”实际上,此时李家钰手中只有4个团的兵力可供调遣,为鼓舞大家士气,他手书“男儿欲报国恩重,战死沙场是善终”,表达了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的钢铁意志。

511日,蒋介石电令李家钰之第36集团军向新安铁路以南移动。517日,第36集团军总部途经程村时,新8军新6师正与日军激战,李家钰当即命令104师占领阵地,拱卫新8军侧翼。当晚,第36集团军住宿翟涯地区,一战区的其他各部也先后到达此地。大家经会晤,公推李家钰统一指挥。李家钰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慨然表示,由自己断后,掩护各部撤退。他以单薄的兵力先后掩护了兄弟部队撤退,而自己却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521日,李家钰率第36集团军总部官兵在陕县与日寇激战。战斗中,李家钰“不惜冒敌凶锋,亲率总部官兵及特务连官兵与敌反复冲杀,毙敌其众。”然而由于敌众我寡,实力过于悬殊,川军伤亡惨重。激战中,李家钰不幸身中数弹,额头和腹部均被敌人子弹洞穿,壮烈牺牲。后川军官兵经过血战,在一麦田崖下将将军的遗体抢回。在为李家钰入殓时发现,将军满身都是枪眼弹孔,在场官兵无不热泪泉涌,悲伤泣极。

李家钰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川军最高将领,他以一个集团军司令之尊,用生命践行了在抗日前线“战死沙场”这一庄严而伟大的承诺。将军殉国的消息传开后,举国震惊。蒋介石致电吊唁;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其陆军上将。李家钰的英名,被国民政府列入抗战将士忠烈祠,生平事迹存备国史馆。《新华日报》发表《悼李家钰将军》文章,高度赞扬李家钰的爱国精神,指出:“中原大战……我将士英勇抗敌,李家钰将军在此次战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

在将军的家乡,四川人民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李家钰的悼念之情。将军灵柩运回成都后,四川省政府、川康绥靖主任公署、成都行辕、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省会各界群众团体等联合举行隆重的公祭,深切悼念为国捐躯的李家钰烈士。随后,李家钰烈士遗体被安葬于成都南郊红牌楼广福桥“李上将墓园”。

1984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家钰为革命烈士,将军夫人王明德率子受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人民政府还拨专款重新修整了李家钰烈士之陵寝。20149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李家钰烈士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