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培育家风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首次较大篇幅谈家庭建设,提出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明确要求。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一辈一辈人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育。

家风培育不是小事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传承,谁都想有一个好的家风世代相传。习近平希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那么,家风培育应该成为这一基点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的培育,从上古时代的“尧舜禅让”,到清朝时期的《曾国藩家书》,无不体现着对家风培育的重视。记得小时候春节买对联,大多数人家都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连贴春联都这样讲究,可见平时对家风培育的重视程度。时代在前进,生活格局呈多样化趋势,但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应该是一个不变的课题。一个家庭的家风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和谐、上慈下孝、敬老尊贤、乐善好施、忠厚勤劳、勤俭自立,人人无后顾之忧,无闹心事烦扰,工作业绩显赫。但有的家庭不注重家风培育,见利忘义、德不载物、离心离德、上行下效,一人获罪全家遭殃。这种现象平民百姓家庭有之,为官当政家庭有之。前车之鉴,不得不察,不得不引以为戒。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无暇顾及,也不能因为社会风气的不称心而随意放弃,更不能因为有害群之马的现象而自暴自弃。

家风培育要靠养成。一个好的家风是世代言传身教、薪火相传的结果,不是靠几句格言、几天的教育就能完成的。养成重在过程,重在践行,重在持之以恒。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何况家风培育是几辈子的事,几代人的事。要言传身教,做好样子,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带着一代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因为一件事、一个人的不作为而放弃整个家风的培育。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抓不懈,养成习惯。经过一代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家风。

家风培育要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变化,生活格局在不断变化。家风的培育要提倡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造成代沟,这是家风延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些家庭在新的生活格局下,感到家风培育无所适从,任其发展,结果形不成自己特色的家风;有的老年人看不惯年青一代的生活方式,硬性的要求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有你的家风,我有我的炫风”,同样不利于家风的培育,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不可能回到过去,又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实际,适应生活格局的变化,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前提下,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既使好的家风得以传承,又使家风随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