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没有核心价值观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风连着社风连着党风,构建和谐快乐的重组家庭。家和万事兴,实现幸福美满的生活梦。

我前夫1987年撒手西去,精神一下崩溃,一对儿女还年青,精神压力、生活负担、子女教育一并袭来。济南虽好,举目无亲,父母虽疼相隔太远。有心想回原籍胶东,谈何容易。在悲痛中熬去二年多,日子还要过下去,美好的生活要靠一个家去营造。心情逐渐好起来,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在父母的劝说、亲朋好友的动员下有了重组家庭的想法。

经同事的牵线,认识了1986年从海军院校转业到史志办工作的老高。他与我有着相同的经历,1989年前妻离世,也留下一对儿女。一个上大学、一个刚工作。要想与双方即将成年的4个子女生活在一起是不容易的,顾虑重重,孩子们会怎么想的,能接受对方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吗?经过思想斗争,对重组家庭典型事例的了解分析,成功的失败的经验教训,得出结论是:孩子们是需要父母疼爱的,想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作为重组家庭的男女主角,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将对方子女视如亲生,甚至更要加倍关心照顾,要真诚相待,用一颗坦诚的心换取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想通了,就决心与老高谈下去,当我们的关系确定后与子女初次见面时,看到孩子们都可亲可爱、懂事乖巧、帅气漂亮又大方,交谈也很诚恳,无拘无束非常投机,顾虑、担心打消了,也得到了子女的认可。经过接触了解,从相识到相知,我们于1991年组合在一起了。新家庭初组必须有亲朋好友来见证,老高邀来单位领导同事、前妻娘家姐兄弟等,我也叫来同事和亲戚,在让不让孩子们参加我俩意见不一致,我认为这种场合子女参加有些尴尬,老高却认为子女参加能增进对家庭的诚信,也能在同事亲戚面前展示孩子们对家庭的认可和支持,的确如此,宴席上四个年青人非常活跃,当着众人面喊爸叫妈,给我俩敬酒,给朋友同事亲戚敬酒。大家用敬佩的眼神看着他们,都说多么好的一个家庭呀。

结婚前曾与老高交流,以后孩子们对我们的称呼,我觉得他们都大了改口称爸称妈接受不了,不就是个称呼吗?叫啥都行,老高也同意我的意见,但征求子女的意见时,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儿女们却异口同声的说:“叫爸叫妈叫起来顺口”,外人听起来也不觉得意外,多懂事的子女呀,多么理解父母的感受呀。从此,爸妈叫个不停。进家门先叫爸妈再说话,离开时也是叫声爸妈我们走啦,不了解情况的,很难分清谁是亲生的。朋友都说:你俩的子女叫爸妈很亲切很自然真是少有。

失败的婚姻很多是因为家庭财产分配上而闹翻,我们各自有点积蓄,我和老高商量好,为避免以后的顾虑,首先把各自家底亮给孩子们,将存款各自分光,我们俩每月有工资可以从头再来。

两个家庭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并且是一个陌生的。常在一个屋檐下总会有些磕磕碰碰发生摩擦或产生不顺意的事情,遇到事情我们俩先统一思想认识,让对方做自己孩子的工作,互不直接对对方子女说三道四,对一些小事互相体谅,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何必要求太高,有了矛盾要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处理,一些事就化解了。24年来我俩从没有与对方子女红过脸,更没有争吵过,连粗声大气说话的声调都没有过,一直客客气气和睦相处。

随着相处时间增长,对方生活习惯、特长爱好、身体状况都有充分了解,处理问题就有的放矢。老高是个慢性子,办事认真细致、慢条斯理、井井有序,坚持写家庭大事记已有十三年的历史,家庭大事小事翻一翻大事记清楚查到,还将过去的三千多张照片,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成30多本相册。我性子急、办事毛糙,有时候顾此失彼,正好互补,有些重活粗活我主动承担。一起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他前头,回头再等他跟上,东西我找不到啦,一件事记不清啦,问老高准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要外出会提醒我钥匙、车卡、钱夹别忘带,说多了我也不听了,有一次我外出真没带钥匙,回家进不了门,从此接受教训还是听他的好。不管谁外出回家,总有一杯合口的茶水为你解渴,进门立即就能吃上饭。近些年,老高几乎年年住院,小则半月多则一月。子女再忙也要抽时间看望、值班。毕竟都有工作,基本上陪伴照顾就是我的事情。当然我病了他也不离我身边。93年老高查体时发现结肠上长了息肉,什么性质必须手术探查才能知道,中心医院要做剖腹探查,备了两个血还不够,多亏小儿子省血站有熟人,立即取回备用血。切下病灶要做病理切片定性,不知当时什么原因手术大夫叫去齐鲁医院做病理,小儿子带着切下病灶驱车到齐鲁医院已到下班时间,大夫陆陆续续的走下楼,老高还在中心医院手术室,正在焦急,正好遇上也是下班的同学,说明原因叫回病理科大夫,做了病理检查结果是良性瘤,随即电话通知中心医院手术室,大夫才放心大胆的结束手术,事后回忆这段事,老高真幸运,如果儿子帮不上取血,病理检查那可怎么办呢?

子女们逐渐成家立业,像小鸟一样飞出母窝,几个孩子在济南居住,只有小女儿找了一个远离济南的浙江温州人结婚。亲家多次邀请全家去温州,2000年春节,利用假期全家九口去温州,去的路费我与老高出的,在温州,小女婿吃的、住的早就准备好,我们逛了温州城、浏览了雁荡山等名胜风景,加深了解增加感情。女儿生孩子是件大事,分娩没娘家人是不放心的,产期正好国庆,我和老高及小女儿的亲姨妈带着早备好的婴儿被褥、小棉衣裤等物再次去温州,看到小女儿没准备婴儿床,我和老高跑了多家商店买到满意的小床和婴儿洗澡盆等用品。小女儿换下的内衣裤我见了就洗,小女儿感到不好意思,不让我洗,我还是坚持给她洗,怕啥,我是个护士,如果她亲妈在也会这样做的。分娩后我与她姨妈熬好小米粥、煮好鸡蛋,热呼呼的送到产房,她婆婆惊奇的说,怎么吃鸡蛋呢?这不可以的,当时我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温州习惯,女人生孩子吃汤圆不能吃鸡蛋,真是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差别很大。

小女儿回济南开进口食品生意公司,有时到北京上海开会就把孩子放在我这儿,由我们照料,儿媳在孩子只有两岁大小时,到西藏工作2年,接送孩子托儿所的事我们老两口负责。

我儿子结婚时,香烟很紧缺,老高通过熟人买到一箱子解决了一个大事。儿子年三十值夜班,不能回家吃团圆饭,老高早早煮好水饺赶到吃饭前送到单位,让他也享受春节的温暖。对待孙子辈更是疼爱有加,抱着逛商场,带着游公园,到烟台避暑,连保姆也跟着,住烟台去蓬莱到威海,真是热闹不凡,只要小孩子喜欢的玩艺,准能给买回来。有时“六一”儿童节,还特意将三个孙子聚在一起去吃肯德基给他们一个愉快节日。

子女立户后,每个周必须来家聚餐,我和老高早早买的买、备的备,子女谁先进门就下厨房,谁有拿手的菜抢着做,满满一桌子吃不完的就带回家,以免我们吃剩饭剩菜。孩子们有时会带上同学朋友一起来家聚会,我们也热情招待。24年来每周如此,如果谁有事来不了,心里总是惦记着,饭后洗碗擦地抢着干。根据个人的爱好,看电视、打电脑、玩麻将直至十点多才离去。

儿女的亲家每年都邀到一起聚会,交流感情,尤其有一家同住一个小区,重大节日我们一起过,我俩不在济南时,亲家也会主动邀请子女到他家聚餐,平时没事还凑到一起玩麻将。

我娘家胶东,盛产水果海产品,姐弟们每年会寄来很多樱桃苹果鱼虾等,老高家济宁,也会寄来松花蛋、咸鸭蛋、馓子等土特产,除了留下我们的,每次都再分四份,每家一份带回去。每次外出带回的纪念品也是各有一份。孩子们也是如此,宁可带回来的自己不留,也会带回家同分享。

一个家庭,两人必须共同扶持、互相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奉献大小,多干点多出点力两厢情愿。心情愉快比什么都好。家里小事大事商量着来,大的开销共同负担,家务活主动做,不攀比不靠不埋怨。共同的努力换来温暖的家庭。子女对我们关心有加,问寒问暖电话不断,逢年过节早早备好吃的穿的送来,女儿买衣服总是两份,有我的必有老高的,有两件事情巧到一块,我和老高的生日都是在阳历八月,一个七号,一个八号。老高同意两人生日合到一起过,单号年以我为主,双号年以老高为主,凑在一起热闹,也减少了开支,早先在家过我俩又买又做挺累的,大女儿提出建议,四个孩子轮流给我们过生日,四年轮一次,大家一致赞同。从此,从大女儿开始,第三个循环也进行了。另一件巧遇也许是缘份吧,去世的前夫前妻都安息在玉函山公墓,都在同一墓区同一排,相距四座坟,每逢清明,我们携子女同去扫墓,并给对方墓碑放上鲜花压上冥币,并在墓碑前给双方父母鞠躬表示对对方的怀念。

大女婿是牙科大夫,全家的牙包在他身上,今天补牙明天拔牙,每个成员的牙保护好好的,回家时还主动检查小辈们的牙,有蛀虫牙、畸形牙会给修补矫正。

快过年了,大儿子早早将给三个小孩子的衣服送来,不合适的再换,从不厌烦。姐妹们买衣服准要叫上他去参考,他看好的准都满意。每年春节小的给压岁钱、大的给买物品,包括媳妇女婿,一人一份,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我和老高一起生活24个年头了,我深深体会到:美满幸福的家庭一定要处理好两大关系:即夫妻关系、子女关系。夫妻间要相互信任、相敬如宾、相互关心照顾、事事透明、大事小事商量着来,不主观、不武断,更不能胡乱猜疑,不向对方索取,不背着对方做一些影响夫妻感情的事,有问题共同解决。二是对非亲生子女,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多交流感情,多主动关心。

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大家非常开心快乐,没有后顾之忧,踏踏实实的工作。了解情况的都说,像你俩这样的慈父良母真是少有。2009年市电视台记者来我家录制除夕过节的情景,我们全家与亲家都上了镜头,连续播放三次,受到大家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