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六十岁,刚刚退休。回顾整整四十年的教学生涯,除兢兢业业、年复一年的教好学外,最值得我欣慰、最值得我骄傲、也最值得我至今不能释怀的是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这些年对贫困生的帮扶工作,使不少学生在生活困难、心理重压下,顺利完成学业,其中不少人不但完成大学学业,并继续深造,成为高层次技术人才。回想起来,二十几年前我为什么自觉不自觉的、心甘情愿的做起了助困工作,除了党的教育,政策的要求,领导的委托外,我家行善助人家风的熏陶和哺育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家风象基因一样传给我,使我把助困工作当本分、当需要,当生活方式。
良好的家风是长辈特别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不经意间传给我们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常见到穿的破衣烂衫,走路摇晃的人到我家要饭,我母亲每每都会打发他。那还是在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都吃不饱,我家同样是口粮紧缺,不得不节衣缩食,处在饥饿线。我问母亲,我们还吃不饱,为什么打发要饭的?母亲回答得干脆而简单;她的童年也要过饭。
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在他的身上处处体现助人为乐的品质。1962年年初,当时的组织要抽调一批干部支援经济落后地区。根据他当时身体情况,组织上没有打算让他去,当时被动员的那位干部说什么也不去,在这样僵局的情况下,我父亲站出来说“我去”,共产党员就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那里艰苦那里安家,替那个领导解了围。这一去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去和不去对我的家庭可以说是两重天。当时姊妹三人我最大7岁,下面有4岁、和1岁的两个妹妹。我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到处干临时工。家庭生活窘破到了极点。而远离我们的父亲,从省会城市到了聊城地区的一个乡镇任公社社长,生活条件很差。他身体瘦弱。有高度近视。确实不适应当时的环境。那是交通条件很差。公路路面不平,没有照明。夜间经常摔倒到桥下。眼镜多次摔破。身上经常有伤,青一块紫一块。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父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节衣缩食。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它所分管那个乡镇,治理盐碱地,修水利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区里的前列。他经常帮助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常年为他们挑水,用自己的钱为他们送衣送面。深受群众的好评。1972年6月的一天,我父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了我们,那年他52岁。在追悼会上,当时的宣传部长讲了我父亲的生平,在部队时就是立过二等、三等功。从通信员到排长。转业后在任职期间多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干部。在农村做基层领导。做出许多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事迹。去世时他也离开基层农村3年多了,来自原参加追悼会的村干部,农民有二百多人。现场一片哭声。这就是老百姓无声的评价。场面很象焦裕禄当年。
父亲去世时,我刚刚20岁,他生前行善助人的品质对我的影响最大,在我上小学、中学、中专的那些年,我都带头组织学雷锋小组,长期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后来作为教师我留校工作了。1990年起,我受党总支的委托做学生的兼职班主任。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学生工作做出一定的成绩。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比例在全校名列前茅。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我经常给他们带食品和衣物。机94级有一位同学,一岁失去母亲,父亲含辛茹苦把他带大。后来他的父亲身体有病没有能力供养他。四年上学期间,他的零花钱,衣服都是我给的。每到节假日我都把他带到家中让他享受家庭的温暖。一直帮到他研究生毕业,结婚成家。还有每当学生生病住院,我都是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营养品。2012年9月新生入校,在我所带的两个班里,有两位特殊同学,一个是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准孤儿。一位是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有精神病,且生活不能自理。这两位同学不仅经济条件差,而且心清不好,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疑心同学看不起自己。面对这两位学生,我和班干部研究制订长期帮困方案。首先解决生活困难,我为他申请减免了四年的学费。帮他们找到校内勤工俭学工作,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我每星期都要与他谈心,让他把心中烦恼、困苦说出来。增强自信心。要求宿舍的同学,及任课老师都来帮助他。送衣送物的老师和同学为他营造了好的环境。他变化很大,性格开朗。后来在校园捡废品卖,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当他有了进步之后,我及时表扬。4年来一直这么坚持着。这两位同学不服众望,进步很大,入了党,分别考上了南昌大学、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这件事之后,我想把帮助优秀特困生的事做大,发动校友和我一起做,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王玲特困生救助基金。至今已经运行了9年了,资金已经筹款17万元,资助学生123人,受助金额达到25万元。这件事情得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齐鲁电视台等15家媒体的报道。基金是帮助优秀特困生使用,让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放弃继续深造,不会因为经济困难生活过度节俭,影响身体健康。该基金得到校领导、学院领导、部分老师、部分校友的支持和参与。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今天,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斗争中,重提家风,重视家风建设有着深刻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盛和发达,而是政治、精神、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强盛和发达。为此,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共同的信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灵魂,也可以说是民风、是国风,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信仰和行动准则。家风应该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应该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我们退休人员,不少是上有老、下有小,是爷爷辈奶奶辈,在家里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家风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晚辈作榜样,发扬好风气,张扬正能量。其次,要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宣传好思想、好作风、好人好事,为创造好的氛围贡献力量。要教育好子女,让他们积极上进,行善助人,积极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