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九六九年十月在泰安四中高中毕业后,经当时大队领导推荐到本公社范东学校任民办教师。
一九七五年暑假因工作需要,调范镇公社教育组工作,到二OO六年八月按政策离岗、二O一O年二月退休在家、从教四十余年,做了些不值标榜的事情。
一、学师德 树偶像
一个人的成长是与恩师的教诲和影响密切相关的,优秀师德的形成是向前辈和同行不断学习,潜移默化的结果。
勤奋节俭的学校负责人刘传录。我在范东学校任教六年是我不断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既当先生又当学生的六年,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刘传录同志。他和我一样,都是挣大队工分,每月只领取2元钱补助费的民师。当时正值“侯王”建议,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时期,原范镇中心小学分成范西、范东两个学校,百废待兴、困难重重。首先是学龄高峰期,包括初中戴帽班,1至7年级多达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仅四年级就有四个班150人,相当现在一个学区规模。既缺教室、又无课桌凳。学校除设校部外,另设3个分校。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刘传录白天多次争取大队领导支持办学,以身作则,利用假期、星期天在油灯下为新建吴家林分校绘制图纸,为勤俭办学,带头和老师们一块参加建校义务劳动,中午自带干粮喝开水,曾冒着酷暑,用地排车到祝阳的水泥厂运水泥,和老师们一起打土坯、运土坯,建起了新校,既解决了学生上学的燃眉之急,又为建校节约了大量资金;放弃休息在一名匠工指导下自制了16口教室的泥浆课桌凳300多套;起坟盖石,建猪圈,种学农基地,为改善办学条件煞费苦心。同时,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不辞劳苦,他虽然学历不高,但善长学习,自费订阅教育刊物,吸取老教师成功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范东学校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公社前列,他勤奋节俭精神和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气质使我受益匪浅,可惜英年早逝,让我婉惜不已。
忠诚厚道的老校长孙启汉。老校长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2004年1月逝世,五十年代泰安师范毕业后一直在经济困难环境条件较差的角峪公社工作,六十年代后期调回范镇任公社教育组长至1981年退休。任职期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勤勤恳恳,虽然离家只有六七里,常年坚持吃住在工作岗位,从不向组织伸手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他的养子和老伴至今是农业户口,在老家务农生活。退休后仍然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头向新建埠东小学捐款,带动全管区人民新建了一处高标准校舍。他一生为人厚道,享誉村里,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他退休不退职,继续立新功的事迹铭载新续《孙氏家谱》,并被评为市区优秀退休干部。孙校长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慧眼识才的老主任谢中法。教育办公室主任谢中法和老校长孙启汉一块共事多年,1981年至1992年任主任十多年间,任人为贤,慧眼识才,先后推荐选拔杨世修、郗宗成、倪锡山、张华山和我走上教育办公室教委领导岗位,对我和其他几名同志工作上严格要求,坚持按章办事,支持我们大胆放手探索,一旦发生工作偏差和处理问题不当,从不推卸责任和指责他人;政治生活上关心照顾,几经协调解决了我的组织问题,让我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几位老领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们大我二十多岁,都是我的恩师和前辈,但是他们一直让我和他们“兄弟”相称,让我感动不已,三十年来,一直是我的楷模和偶像,鼓励我前进。
二、显身手 创业绩
我从1975年8月至2006年暑假在范镇教育领导岗位工作三十年,迈了三个台阶,做了些值得可提的事。
1975年8月至1984年7月,第一个十年。
1、扫盲工作露头脚。我1975年8月从范东学校调到范镇公社教育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扫除文盲,任范镇管区业余教育辅导员。当年正值农业学大寨,大战埠东岭时期,白天编印扫盲教材,办战报,在整好的土坡上书写标语,晚上在工棚办扫盲夜校,举办赛诗会、文艺演唱会多种形式学文化,披星戴月,两头不见明。全公社定期培训扫盲教师,采用小先生包教送字上门,跟班就读、办夜校等形式,扫除青壮年文盲。县教育局组织的检查验收形式多样,扫盲辅导员各公社对调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每次到外乡镇(公社)检查,因我当时年青,自告奋勇到山区边远村去,骑着自行车,下港石河子、角峪(现化马湾)茅茨村都有涉足。负责这项工作当年,就被评为县优秀扫盲辅导员。
2、团队建设显锋芒。在担任管区业余教育辅导员的同时,兼任了共青团范镇教育总支副书记、书记、少先大队总辅导员,为范镇文革后恢复建立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做了不少工作,负责筹建了公社五届团代会、三届少代会,是公社团委委员、常委、兼任团委书记一年,是全县参加团代会、少代会次数最多,任期最长的少先队总辅导员。少先队学张海迪争做小红花活动曾在全县推广,范西学校少先大队学雷锋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得到山东电视台采访报道。我一九八0年九月被评为泰安地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受到共青团泰安地委、泰安地区教育局表彰奖励,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组织的少先队鼓号队列展示观摩,团地委组织部长赵玉锋、团县委书记肖风云致词,公社党委书记赵义川讲话,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全县与会同行高度赞扬,推动了全县少先队活动的开展。
3、招生考试有作为。伴随着大中专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各公社初中中专预选,重点高中招生考试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我在负责此项工作期间,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招生报名考试体检录取一系列步骤从来未出现一次差错,对不符合当年招生政策的两名考生及时进行了正确处理,保证了招生工作的公正性。1977年冬至1981年暑假,协助公办高中泰安四中考点大中专招生工作期间五年,由于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受到泰安四中党支部书记唐炳乾校长高度称赞,分管招生工作的县教育局李新家称我为“招生专家”,1982年至1984年暑假协助县教研室小学升初中招生录取工作也得到刘进仁、李兆奎、高灿熹、刘蓉等老师夸奖。
1984年8月至1995年9月,第二个十年。
1、成人教育创佳绩。经过十七年的奋斗,到一九九二年年终,全镇扫盲工作经过验收全部达标,成为无文盲镇,以学文化学技术为主的农民教育和成人教育、乡镇办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工作重点。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积极给镇党委、政府领导当好参谋,上泰安,跑济南,设计图纸,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两年时间,建成了一座高标准的成教中心,当年就招收了微机、企业管理两个成人中专班80多名学员,成为全郊区乡镇成人教育第一校。1994年5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人口教育P20项目观摩现场会和全国成人教育现场会在我镇隆重举行,成为范镇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次年暑假我放弃领导安排到北京参观学习的机会,在济南一旅馆总结出了“校舍标准化、设施现代 化、管理规范化、办学多样化”的办学经验,1995年10月镇成教中心荣获“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和山东省成人教育规范化学校两项荣誉称号,我本人获得科技兴区先进工作者和泰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培训师资显身手。教育培养人才,师资是关键。由于历史原因,八十年代以前,受文革影响,全镇师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据1985年7月成立镇教师进修辅导站统计,当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38%,初中教师合格率仅有6%,教初中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拔高使用,教育质量可想而知。面对现实,镇教委领导让我担任了教师进修辅导站站长兼语文辅导教师,郝灿泉同志任数学辅导教师,开展了以提高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为主的教师学历业务培训辅导工作,同时兼管初中教师学历进修管理工作。辅导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放弃周六下午、星期天和假期部分休息时间,密切配合郊区教师进修学校,让教师上好每堂课,认真收缴作业、定期进行辅导,严格作息时间,对迟到学员不管是谁,都让他做迟到说明后才准进课堂听课。由于严格管理,措施有力,奋斗十年,全镇四届小学教师进修中师学历209名学员全部合格毕业,进修高师的教师近百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96%以上,初中教师合格率也达到65%,我曾两次在全区做大会典型经验介绍,同郝灿泉同志一起每次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3、幼儿教育放光彩。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是大教育的基础工作,它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福利性。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幼儿教育发展相当困难。1992年前,幼教由妇联组织主管,以看好孩子、解放妇女劳动力为主,只办农忙班和学前班。之后由教育主管,有关部门协助,到现在列入国民教育发展大格局。当年因校舍简陋,设施匮乏,师资待遇低三大难题,使我镇的幼教工作位于郊区倒数第一,我临危受命,分工管幼教。首先,深入各村调查了解实情,汇总后写出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领导,制订出建设镇中心幼儿园龙头带动,各管区、村全面开花,两年变样,三年见成效的行动方案。其次,抓点带面促平衡,经过我十多次做工作,沟头村彭佐山书记被我感动,决定让出条件较好的村委办幼儿园,便立即行动,油漆粉刷墙面,水泥硬化地面,着手新建玩具棚,新购幼儿桌椅,村办公写字台让老师使用,组织初中美术教师彩化,向镇领导汇报后,在该村举行了办园现场会,全镇先后涌现了范西村、范东村等让出村委办幼儿园,三个台头村分工购买或自制大型玩具等办园典型,形成了办园高潮。同时镇中心幼儿园在镇党委支持下改建成功,当年改建,当年招生,经各级验收成为全区第一个省级示范幼儿园。三是经镇政府办公会专题研究通过适当提高幼儿收费标准,提高了幼师工资待遇,幼教各项指标由末位步入先进行列,为此1994年5月全区在我镇召开了办园现场会,镇长苗汝田介绍了办园经验。镇教委倪西山主任次年又在省庄镇做了题为“托起明天的太阳”大会典型发言,1994年9月,我被授予“泰安市优秀幼儿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5年9月至2006年8月,第三个十年。
1、工会工作赢民心。1996年省市 区教育工会下达了关于在乡镇建立教代会制度和成立教育工会的文件,以“学习、参政、监督、活动”为宗旨,组织团结全体教职工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主题。经过向郊区成人中专学习经验,进行了紧张的筹备工作,我镇首届教代会1996年8月隆重举行,为全区乡镇教代会成立提供了经验。我担任镇工会主席十年期间,不断发展创新教代会职能,尽职尽责,为发展全镇教育事业保驾护航,保障教师履行职责和义务,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教师权益的“小立法”,组织教师参政议政,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深受教师欢迎,组织教师参加义务献血,救助困难教师和贫困生,为灾区捐款捐物,动员辍学生返校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得到全社会认可,我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育工会工作者,2005年被列为振兴泰安劳动模范候选人。
2、抓体育享誉全区。我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和热心组织者,早在八十年代初振兴山东体育时期,就认真抓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全镇各校都建立子中长跑、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队伍,每年都组织学校春季运动会和冬季越野比赛,形成制度坚持到现在。协助指导镇办企业职工、农村体育爱好者举行篮球、中长跑比赛。为此获得振兴泰安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地区行署表彰。1995年10月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担任副总裁判,组织了有上千人参加的首届全镇农民运动会,为全镇荣获“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做出了贡献。在镇二中建设了全区首个标准化运动场,应聘为泰安四中、角峪镇十四中学建设标准化运动场进行技术指导。镇体育代表队参加全区运动会,连续十几年保持前三名,指导培养了刘俊、杨俊峰、刘勇等五名体育教师成为省市优秀教师和体育教学能手,本人也三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并在全区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3、新建学校再立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校建“双改”、“六配套”建联中开始,到九十年代建设范镇一中、成教中心、中心幼儿园我都是积极的参谋者和组织者,全区乡镇校建的五个第一都出现在范镇,包括范镇一中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舍楼、伙房、成教中心,省级示范幼儿园。1996年10月13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天镇党委、政府召开筹建范镇二中誓师大会,党委书记朱顺村亲自把2000元交到我手里作为第一份建校捐款,拉开了筹款建设范镇二中的序幕,他作为建校总指挥,委托我重任,担任工地现场指挥,从此我和四个建筑队300多人及多个专业队,白黑奋战,利用九个月的时间,一座占地76亩容纳三十二个教学班,总投资近千万元,设施配套齐全,堪称一流的现代化中学在1997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投入使用,使我镇办学格局发生了彻底转变,之后我又参与了新建埠东小学、镇中心小学的规划,质量监督工作。1998年借调郊区教育局担任教职工宿舍楼甲方工地代表工程监理一年。为教育事业基础建设再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做好人 全家乐
我从小受父母影响,家庭熏陶,养成了勤奋好学,孝敬老人、与人为善、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良好做人准则。
自八岁入小学,到十四岁高小毕业,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自一年级到六年级,曾跳级一次,一直担任班长、曾任全校少先大队长,笔记本、演草、作文多次在全校展示,并让高年级传看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中学,在校任学生会主席,1980年至1984年参加泰安师专函授学习期间,担任大班班长,协助县教师函授站做好学习期间的服务工作,毕业时,代表全地区学员发言,并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一名,受到表彰奖励。
父母都是周围老百姓心目中的名人、好人。父亲活到91岁,给群众办红、白公事、兄弟分家,调解家务,从不喝酒、吸烟、给主家添麻烦,八十岁时,还每天步行100多里,推着小推车到莱芜、章丘、淄博等地下乡做毛皮买卖,给全家增加收入。母亲心灵手巧,给老人作鞋样,为小孩裁剪衣服,放下自己的活就干,不论炎暑寒冬,邻居娶媳嫁女随叫随到,当娶女客、送女婆从不嫌麻烦,一生对人态度和蔼可亲,处事时尚,经常调解邻里、婆媳关系,深得群众好评。
爱人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老实人,几十年来下地干活或做家务,都是默默无闻,认真去做,从未耽误过我上班。不仅照顾培养好自己的一双儿女,还对寄住在我家的外甥女倍加关照,从来看不出有什么两样,从一周岁开始到初中毕业、洗衣做饭,有病找医生、上晚自习迎接等,一年到头都一样,在她精心照料下,外甥女学习优秀,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南京工业大学,现在南京工程大学任教师。爱人对公婆照顾的无微不至,视同亲爹娘,两人老人都活到八九十岁,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让老人安度晚年,直到养老送终。现在仍然给近支的老人取药买饭、修剪头发、给邻居义务缝补衣物等,虽然六十多岁了从无怨言。
两个儿女和外甥女都受到家庭熏陶,追求进步,分别获得大学专科、本科和博士学历,都在三十岁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分别在出版印刷、粮食、教育单位工作,成绩都很突出。
我任教四十多年,对待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分份内份外,都认真尽力完成,先后担任镇地名志、史志办负责人,为计生办刻印文件,写典型经验材料,参与计生工作,曾被评为郊区计生先进工作者,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为镇党委、政府筹办党代会,人代会,妇代会和各类表彰会,成为兼职秘书多年,得到多位领导器重。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担任镇教师进修站站长期间,杨庄小学教师李玲步行参加进修学习担心迟到,想买辆自行车手头缺钱,我就借给她150元买了自行车,顺利拿到了进修中师学历文凭。偶然机会经表侄女介绍认识了祝阳镇山区女学生刘兆云,帮助她完成了高中学业,鼓励她考取了山东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会计专业,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个体经营者。最近,我在镇“范王路”偶然遇到八十二岁的戚台村赵桂英老人,她步行拿着一张一万六千元的定期存款单到范镇信用社去取钱,因不识字,录求帮助,我就放下自己的事,帮助她到信用社办理了转存手续,并用电动车把她送回家,让她感激万分。同时,我还帮助过范西村姓韩村民妥善处理了车祸,为醉酒者祝阳村耿姓青年联系家人,帮助上埠东村贫困体育特长生巩玉萍克服困难,考取了山东体育学院。回首往事,心慰许多。
普法用法,伸张正义。我积极参加普法学法活动,掌握了一定法律知识,一度付诸实施,八十年代,帮助范西村村民王清美妥善处理了再婚婆家阻挠造成的严重后果案件;九十年代帮助王台村村民田文培夫妇处结了儿女赡养案,维护了妇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伸张了正义。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土地承包涉及千家万户,我参加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政策宣传新闻节目,曾在泰安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播报。
退休不退色,营造和谐社会有作为。退休五年来,尽力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报答党的多年培养教育。2011年4月,受泰安红蕾幼儿园专门聘请工作两年多,完成了省级示范幼儿园认定,举办了全区乡土园本教学观摩现场会,培养提高了该园幼师的基本功,放弃一个暑假休息的时间,指导完成了范镇中心小学标准运动场建设工程,主动为村新建道路捐款,给贫困家庭残疾人员写低保救助申请,有求必应,积极为退休教职工反映心声,看望慰问老教师,当好老同志的娘家人、贴心人,继续做一名有利于人民的好人。
忆往昔,在各级领导老同志帮助和全家人支持下,工作事业取得很大成就,现在享受中学高级教师待遇,盖起了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全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展未来,国富民强、政通人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再发余热、再尽全力,为家庭幸福、创建和谐社会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