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的国税事业已迈入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学历、文化素质等方面,税收管理员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大多数税收征管工作,依托于综合征管等信息化软件进行,对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库存商品等信息的实际核查方面,不能单纯依靠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在税收工作中,再先进、再科学的税收信息化软件,也替代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对纳税人的实地核查环节,这叫做“以人为本”,即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
过去,我们的老税务干部,由于受社会条件、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现象,有的只具备高小(小学五年级)学历,有的跟文盲差不多。据老税务干部讲,五六十年代的税收管理员有的不会开税票,在集市上收牲畜交易税时,由于不会填写完税证,就在完税证上画一头毛驴,算是向纳税人征收了牲畜交易税。的确,老税务干部的文化水平较低,但对工作的责任心非常强,能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国聚财的忠诚,也说明了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我们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次税收检查中,老税务干部耿寿奇等人承担了对一家企业砖瓦厂的检查任务,他们采用账面检查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办法,发现库存产品转出公用数量、金额较大(当时税收政策规定,企业自产自用产品免税),进村时也没发现有很多的新建房屋,询问会计人员多转产品的原因,会计人员一口认定大队盖房屋时用了瓦。凭着工作经验,老税务干部们觉得有点蹊跷。于是,他们放下手中的账本,让会计人员领着来到了大队集体新建房屋现场。为了准确核实用瓦数量,老税务干部们克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困难,爬上屋顶按行按页清点用瓦数量。通过实际清点,发现纳税人存在偷税行为,根据多转的瓦片数量,如数补交了税款,维护了税法的尊严。
诚然,老税务干部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但留下的是一部优秀的税务传统教育教材,它彰显的是人生智慧,体现的是对工作的执着,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