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关工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淮安市关工委主任刘学东对“五老”的两句评价“无需提醒的自觉,勇于担当的自信”,得到了与会众人的认同。广大“五老”为了下一代,不计报酬,不用回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
自觉是志愿行为,反映人的觉悟,自信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五老”的主动作为。广大“五老”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党和人民赋予“五老”沉甸甸的责任。“五老”视关心下一代为天职,发挥优势,敢作敢为,充满自信。
兴化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顾桂喜,2004年4月刚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让关工委在全局中有位置、在群众中有口碑;让关工委班子有能力、队伍有活力;让关工委工作接地气、有特色。他任职11年,始终情系青少年,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他关注关爱孤残儿,2005年7月,组织400多名“五老”进村入户,深入调查,摸清了345名孤残儿状况,提出保证孤儿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人管的“五有”要求。同时,经多方联系,当年由市慈善总会对每名孤残儿救助1000元,以后他又同民政部门联系,并经市政府同意,每年由民政部门为孤残儿提供经费保障。前几年,针对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的新情况,他会同市教育局组织千名“五老”会同学校教师,用一百多天时间,对全市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拉网式”调查,并从学习、生活到心理等方面对留守儿童开展全面帮扶,先后帮助177名辍学的留守儿童重归学校,为923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当社会上网吧泛滥,他不畏艰难,敢抓敢管,建议党委、政府下决心整顿经营性网吧。他亲自教育转变网迷,找回出走的中学生,建议公安、工商等部门取缔了200多家黑网吧,烧毁了45台赌博机,惩办了个别违法的网吧业主。他身体力行关爱青少年的举动,树立了关工委的威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口碑。一些群众敲锣打鼓送锦旗,感谢关工委老爷爷们救了他们的孩子。
自觉无需提醒,自信勇于担当。自觉和自信,生动诠释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不竭动力。
靖江市关工委校外教育辅导站总辅导员潘兰英,是位“心中总装着孩子”的老教育工作者。2004年2月,她从市教育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后,凭着对未成年人的一颗爱心,开设了义务“心理咨询室”。由于她熟知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又富有热心、耐心,找她心理咨询的孩子常常络绎不绝。初三学生小虎,因学业不好、家庭经济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生活感到乏味,在作业本上常常写下“难受”、“没意思”、“无聊”等词句。有段时间,每天早上他背着书包出门,傍晚背着书包回家,谁知,这十多天他白天都是在游戏室里度过的。小虎母亲伤心流泪,束手无策。只得带着孩子找潘兰英,潘兰英不厌其烦地找小虎谈,进行思想沟通。小虎从一开始不理不睬到慢慢地愿意接触、听得进话,再到懂得感恩,最终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学习信心,三年后他考取了大学。小虎的父母亲高兴地说:“是潘奶奶给我们家送来了希望。”小玲原是学习成绩不错的高三学生,因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压力很大,紧张、烦躁,情绪极度低落。她母亲带她找到潘兰英,老潘一方面要小玲正确对待高考,一方面鼓励她增强自信,指导她如何减压。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潘兰英仍放心不下,又特地到小玲家,对她安抚、鼓励,帮她增强自信心。小玲在潘兰英热情耐心的心理指导下,很快调整了心态,适应了考场氛围,高考中发挥正常,考出了好成绩,最终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10多年来,潘兰英直接同未成年人沟通681人次,同家长沟通280多次,和学校联合举办活动120多场次,在基层辅导站参加主题宣讲和举办讲座160场次,为10200多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有人问她:“你这么忙,值得吗?”她说:“替孩子们做事,为孩子们服务,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只要孩子们能健康快乐,个人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