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江苏泰州的“梅兰春”酒,其芝麻香型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业内发现并加以完善研发,酒厂也多次参与芝麻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起草,并写进了中国白酒工业教科书,成为业界公认的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的发源地。但在当代经济社会的洪流中,像其他一些老字号一样,“梅兰春”倍显疲态,于2000年宣布破产。

  “不能让这个老字号品牌就此消失了!”十年前,刚准备从泰州市地税局稽查局局长岗位上退休的刘秀兰说。在她的努力下,“梅兰春”发展成全国最大规模芝麻香型白酒酿造基地,并走向集团化经营。

临危受命

  刘秀兰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湖北村,1970年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务农。在完成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她带领乡亲们在不能长粮食的水边栽种水瓜等经济作物,干得热火朝天。供销社来人订购,结果家家分到余钱。她成为公认的生产能手。那时,她认识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好的带头人。她获得推荐上学的机会,进入连云港财经学校工业会计专业学习,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她分配到县级泰州市税务局工作,从税务所专管员做起,因工作能力出色,1976年升任税务所长、科长,直至地级泰州市地税局稽查局局长。

  2005年,刘秀兰54岁,准备享受退休生活。获悉她要退休,很多大型集团公司邀请她担任顾问一职。但刘秀兰跟他们打招呼:不能去。“哪个企业都和税务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职期间,很多部下都提拔了,走上领导岗位。现在我要退休,人家不但看中我的业务和管理能力,可能更看重我的资源。但我觉得这个资源不能用,怎么能让老部下为难呢?我培养了他们,只能辅助他们成长,不能给他们带来麻烦。”刘秀兰对记者说。

  她打算约几个朋友开个财务培训班。“开培训班能为更多的企业服务,也算是发挥余热。”刘秀兰回忆说。

  这时,已宣布破产的梅兰春酒厂将举行拍卖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起步的国营泰州酒厂位于刘秀兰当时的工作管辖范围内,许多项目在她的一手扶持下开发出来。泰州酒厂邀请中国白酒协会会长、酿酒专家沈怡芳,茅台酒厂董事长、著名高级工程师季克良,泰州酒厂高级工程师葛崇凯联合研制白酒任务。酒酿成后,中国白酒诞生出一种新香型——芝麻香。适逢泰州籍著名艺术家梅兰芳诞辰90周年,此酒被命名为“梅兰春”。1985年,芝麻香型作为全国白酒四大香型之一载入中国白酒教科书。1988年,泰州酒厂改名梅兰春酒厂。“梅兰春”得过多种荣誉:中国首届博览会金奖、全国第五届白酒质量评比芝麻香型总分第一、中国白酒精品奖、江苏省第七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一些酒厂依然躺在旧体制怀里,梅兰春酒厂也沦落到靠卖原酒度日的地步,后破产。研发梅兰春的葛崇凯说:“我们能在泰州研发出这个酒,心里高兴,但酒厂却没能将它做好。”葛崇凯后来离开了泰州,他的话却在刘秀兰的心里生了根。

  很多地产开发商看中了酒厂位置。“我对区委书记讲,梅兰春是具有影响力的老品牌,就是不要乌纱帽,也坚决不能把这个品牌毁在咱们这一代人手上,一定要恢复生产。”

  质优的梅兰春价格比茅台、五粮液高,因为生产好酒要有好的环境,茅台离不开茅台镇,梅兰春离开地理环境独特的泰州也生产不了。“如果没有人肯做酒,我愿意试试看。”在梅兰春酒厂的拍卖会上,刘秀兰毅然放弃了对退休生活的美好设想,以1290万元的整体打包价格拍得酒厂产权。

从头开始

  她中午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妈妈。刘秀兰姊妹三个,她排行老大,性格豪爽,在家中也是个领导人物。老妈妈对女儿做的事毫不怀疑,高兴之余,不免又替她愁起来:“好是好,可去哪里筹这么多拍卖款呢?”

  是啊,她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位银行行长打来电话:“大姐,你上午干了一件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大事。”她说:“你不要笑话我啊,我还在愁怎么筹款,总不能去抢银行吧。”行长说:“你在职的时候就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请你吃顿饭你也不肯。你现在做了这个决定,是个实在人,我们支持你。”很多亲戚朋友愿意帮她,把资产借给她做抵押。有了银行的支持,资金问题就解决了。

  后来有人对她说:“你花了这么多钱,不觉得吃亏吗?收拾这样一个企业,你就是一分钱不出,政府都会给。”但她认为,酒厂有几百吨原酒,值这么多钱,值钱的,就不要讨便宜。

  接手后,她来到厂区。厂房衰败破落。有人出主意:“实在不行,把酒卖了,你来做房地产开发。”但刘秀兰从没想过走这个方案。“我有三十几年的工作荣誉,提起来也是顶呱呱的。我还是要做第一方案——把品牌做好,不然就没脸在泰州待下去了。”

  “曾经卖不掉的原酒在窖池中沉淀了二三十年,这是包袱,也是宝贝。”回忆起梅兰春当时的状况,现已是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秀兰笑着说。她首先给葛崇凯打电话。作为研制芝麻香型白酒的技术负责人,葛崇凯看到工厂难以为继,失望不已,当时去了山东女儿家安度晚年。刘秀兰诚恳地说:“您曾为梅兰春作出了贡献,现在酒厂准备恢复生产,想请您再回来。”电话那头,葛崇凯激动不已。

  不仅要修厂房,还要买设备。老厂陷入困境时,专业设备被一些工人拿出去卖了,现在根本买不到,无奈之下,只得去别的厂家找样子订制,逐步恢复运营。

  2003年以来,白酒行业高速发展,一些酒厂开始向别的酒厂购买原酒勾兑。但从起步开始,刘秀兰确定了梅兰春酒走规范化、标准化路线。刘秀兰认为,想要重振“梅兰春”,不能在开拓市场上心急,而是要先抓好质量:每一瓶都必须是100%优质品。很快,酒厂又聘任酒界名家沈怡方担任高级顾问,高传强担任技术总监,重新组建20多人的技术团队。

“女神”

  “我管理企业,只两条:一抓人才,二抓市场。”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刘秀兰敏锐地发现,作为芝麻香型标杆酒,原先的包装有些寒酸,跟梅兰春气质不相吻合。

  在一次白酒博览会上,刘秀兰看中了景德镇的青花瓷,随后聘请全国知名设计公司设计。一批泰州文化人也被发动起来,重新审视身边的佳酿:南宋名酒“雪醅酒”、“秋露白”,明清名酒“枯陈酒”均是梅兰春酒的前身。改制后的梅兰春,品牌意识被唤醒。

  2006年恢复生产后,赢得开门红。刘秀兰制定战略规划,并于2007年实施:重新选址建设新厂区,投资3.5个亿、初期300亩(立项1000亩),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成套装备,并加装先进控制系统。新厂区规划图屹立在老厂区办公楼前,让职工兴奋,也让同行惊呼:“太完美了!”

  那几年,刘秀兰三天两头泡在工地上。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可生产原酒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10亿元。

  随着产能问题的解决,刘秀兰将眼光瞄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2009年旗下高端白酒“老爷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亮相;2011年,梅兰春摘得“中华老字号”招牌,泰州市仅此一家;2012年,在省食品工业协会一举捧回3项大奖,刘秀兰被评为江苏省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梅兰春销售额连年上升,实现了她“一年一大步”的战略目标。

  刘秀兰经营企业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记者试图从她的从业经历中寻找答案。

  刚工作时,刘秀兰星期天从来不休息。税收来源于经济,没有经济,税收难收。刘秀兰任税务所所长后,派两个助手跟班,锁定重点企业,倾听工人反映的问题。

  “我驻点一个工业企业调研,从成本核算开始,发现他们管理上的问题很大,有的厂长、领导根本就不懂。我制定方案帮他们加强管理,效果明显,在条条块块上都被作为先进典型介绍。”刘秀兰说,这都是她额外奉献,其实也可以不必这么干。很多企业亏损,帮他们盘,却盈利了,不是做好事吗?

  典型的例子有荧光灯厂。因有税务工作便利,她找来镇江、扬州等荧光灯同行企业财务报表加以对比。利润在哪个环节损失了?原来,荧光灯车间污染重,厂领导不敢下车间。刘秀兰带两个副手,戴着口罩,进入车间了解情况。她发现,从驾驶员拉回原材料后,根本没有人清点数目;生产环节也没有考核,生产出来的荧光灯外壳晃晃悠悠,不小心就要掉下来。刘秀兰对厂长说,在生产工艺上稍微改进,就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比如用木框来做外包装、用布条紧固灯具。年底一算,这家荧光灯厂从原来的亏损30万元,到盈利60万元。他们都称刘秀兰为“女神”。

  长达数十年的额外付出,在刘秀兰经营“梅兰春”时有了回报。后来“梅兰春”扩能时,刘秀兰得心应手,“这些事我都懂,得益于我在泰州市经济开发区担任财务部长的那几年经历。”

“我在乎别人感知我的存在”

  对经营企业,刘秀兰内外全能。“这一路其实走得很艰难。推销酒的过程中受过别人的冷脸,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到了今天。”回忆过去,刘秀兰感慨万千,“我不知道加了多少班,一辈子抵别人过两辈子。企业内部制度都是我制定的。”

  “我丈夫生病进了重症监护室,挂水的时候因心脏不好,突然就去世了。对我来说,家庭不完整了。”刘秀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又振作精神,一步步往前走。

  “他长期在企业工作,对企业管理比我懂。他分管的财务工作我要去接手料理,重新安排。”她说,“作为掌门人,我不能有一点松懈。”

  人活着,要创造价值——这是刘秀兰的人生观。“我做了一辈子税务工作,跟钱打交道,每个环节都和钱碰面。但我不喜欢钱。这样说是不是太虚伪了,买东西不需要钱吗?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企业也是社会的,如果光想着自己的利益,人的思维就没那么开阔,很多事就难免处理不好。”刘秀兰说,她最在意的是别人愿意和她相处、信任她。

  当初酒厂重建,每个月都要偿还银行贷款,职工和她一起度过困难期。她还记得,10日厂里发工资的时候,一名职工告诉她:“我们的工资可以排在后面几天,迟些发。”当然,她不会这么做,有的职工工资常常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

  酒厂有职工食堂。她每天和职工在一起用午餐。“董事长,我这儿有咸鱼,来吃点吧。”哪个职工从家里带来好吃的东西,都乐于和她分享。

  听说她感冒了,一名职工关心地说:“董事长,你不能感冒啊。”

  职工和她心连心,这些细节、这些话语让刘秀兰心里暖和。“我在乎于别人感知我的存在。”

  职工更看好企业的未来。工人工资高出周边20%,这里建有职工公寓,每年评选劳模,中层干部终身享受这个待遇。她说,我就是要为职工多谋福利,为国家多创造税收。现在,酒厂有500多名职工,职工家庭能在这里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资和节日福利,她认为这就是她创造的价值。

  记者在梅兰春官网看到:作为“军嫂”,刘秀兰经常带领酒厂职工去海军舰队慰问;酒厂参与中老年篮球联谊赛、将军与农民乒乓球友谊赛等各项公益活动;酒厂慰问驻地困难户家庭,为社区文化节等提供赞助;倾情赞助公益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等等。刘秀兰说:“我这是和他们交朋友。只要对人有爱心,对方就会付出真心。”

  值得一提的是,刘秀兰优先招收安置退伍军人,目前全厂有退伍军人30多人。近五年,她数次慰问驻泰部队,累计送上价值800万元慰问品。她提议创立的“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是省内首家。20148月,刘秀兰被泰州市评为“最美人物”。

  眼下,刘秀兰着手扩展“梅兰春”产业链,实施企业集团化战略目标。刘秀兰细数:酒业用粮食,对于农业来说是个龙头企业,现在已和省农垦集团合作建有松散型农场(种高粱),将来要有自己的农场农庄;瓶子、盒子包装每年投入数亿元,现在还是外包;副产品酒糟,除了做饲料,还可以提炼做化妆品;芝麻香型才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要研发的东西太多了……她发现,有很多八〇后、九〇后的青年很优秀,但他们缺乏一个平台,“我还要培养一批人来干这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