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一则新闻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在运城市垣曲县,退休工人杨金玉自筹资金创办了山西省第一家民办抗战纪念馆——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并于2014年清明节收集起曾在中条山参加抗战的烈士遗骸,建起了垣曲民兴烈士陵园。在
绵绵细雨中,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中条山抗战纪念馆,见到了杨金玉馆长。今年56岁的杨金玉个头不高,身材瘦削,衣着非常朴素。刚见到记者的时候,杨金玉还略有些拘谨,但一谈起他的红色“事业”,杨金玉整个人马上变得健谈起来。
痴迷红色收藏 萌发创办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念头
从垣曲县第一造纸厂退休后,杨金玉就一直热衷于红色收藏。为了收集有关革命历史的红色藏品,他不怕辛苦,走遍了运城的市县乡村,甚至远至市外、省外。只要能收集到红色书籍、红色藏品,他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早在2007年,杨金玉就自筹资金创办了垣曲县革命老区纪念馆,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是杨金玉创办的第二家纪念馆。
提起创办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初衷,杨金玉说:“我是2011年开始有建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想法的。我舅舅牺牲在中条山战役的战场,父亲也是一名老兵,受家庭的影响,我特别喜欢收集红色书籍、图片和实物,尤其是关于中条山战役的。我特别想把自己多年花费心血收藏的藏品都展示出来。而且我也接触过很多在中条山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很想将他们抗战的故事介绍给大家,他们不能被遗忘。”
有了创办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念头后,杨金玉开始走访抗战老兵,收集资料、图片、实物等有关中条山抗战的藏品。为了收集建馆所需的资料,杨金玉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不仅在省内各地奔波寻觅,还远赴邯郸、西安、平顶山、南京、湖南资兴等地,行程三万多公里,光车票就花费了大约11万元。
心存感念 有很多故事至今使他不能忘怀
辛苦是值得的,杨金玉在付出辛劳汗水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使他不能忘怀。
现住夏县的文贯中,1920年5月出生于垣曲县,属黄埔军校七分校十六期总队步兵科。最早是老人的儿子听说纪念馆的事情后,告诉了老人。文贯中老人听说后,马上联系上了杨金玉,给他讲述了很多发生在中条山的战争经过。提供给纪念馆很多资料、实物展品,还将自己的简历交给了杨金玉馆长,表示纪念馆建好后自己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老人的心愿是迫切的。但可惜的是,文贯中老人终究没有等到纪念馆开馆的那一天,他于2012年11月不幸去世了。老人的心愿未偿,谈及此,杨金玉的声音中有一丝哽噎。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锡庆的儿子在网上看到垣曲县开办了一家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来到该馆后,惊讶地发现“将士墙”上挂有张锡庆的照片,便集合起分散在郑州、西安、上海、重庆等地的亲属几代人,定好时间后,一起赶到垣曲参加祭拜。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张锡庆的大女儿,如今已八十多岁了,虽然腿脚不便,但她坚持坐着轮椅也要赶来祭拜自己的父亲,最小的曾孙则只有四五岁,也随家人前来祭拜先辈。
仪式结束后,张锡庆的后人们都激动地说,这次祭拜活动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以后一定要常来这里祭奠,以便后人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辈、珍视和平。离开时,他们还一起捐助给纪念馆5000元钱,并提供给纪念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实物。
还有一位稷山的老共产党员,名叫洪超彦,大约1939年~1940年在闻喜、夏县一带参加过抗日活动。当他得知杨金玉开办了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消息后,专程去邮局给纪念馆寄来500元捐款。杨金玉觉得老人自己生活也不易,有心意就够了,坚持将钱通过邮局退了回去。没想到几天后,老人不顾自己八十多岁的高龄,又专程骑自行车去当地邮局再次将这500元寄过来,非要杨金玉收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收集展品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听到纪念馆的情况后,分文不取,将自己多年珍藏的藏品免费赠送给纪念馆。同时,省文物局、省旅游局、垣曲县相关部门等也对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的建立,提供了资金、展品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谈起这些,杨金玉的眼中满满都是感激。
辛劳汗水终获回报中条山抗战纪念馆终于落成
经过三年的辛苦准备工作,
为了建好纪念馆,杨金玉可谓费尽了心血。筹备建馆的280多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杨金玉不仅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他还向亲戚朋友借款、向银行贷款等等,才将这280多万元凑起来。搜集展品,杨金玉也从不惜资本。为了给参观者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杨金玉还聘请了多名工作人员开展免费讲解等各种服务。这些都花费了杨金玉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杨金玉说,看到落成的中条山抗战纪念馆,他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开馆7个多月以来,参观人数已近万人次,并有多名抗日烈士后人从台湾、湖北、河南、陕西等地远道而来寻亲祭祖。杨金玉说:“建立这个纪念馆,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是的,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山西省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仍然有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源深藏在各地,亟待发现、保护、整理,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引入民间力量参与创办各种公益性纪念展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同时,对上述公益性纪念展馆,有关部门也应在原则的基础上多加支持,确保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杨金玉在为参观者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