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大浪淘沙,总有些难忘的东西沉淀在记忆的河床里,在时间的冲刷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疲惫的身心。“电匣子”就是我记忆中难舍的一粒珍珠。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农村,电视还没有普及,被乡亲们称为“电匣子”的半导体收音机成为农家院里最奢侈的家用电器。我家的电匣子是上海熊猫电子总厂生产的台式直流收音机,黑色的机壳有微波炉那么大。别看它外形憨笨,但给全家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早晨,家人一钻出被窝,第一件事就是拧开电匣子,收听“早间新闻”。当我们洗漱完毕准备背上书包上学时,刚刚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小情已经全都装进耳朵里了。中午,父母刚把饭桌扔到土炕上,就连忙转回身打开电匣子,收听他们最爱听的戏曲节目和我们最爱听的相声节目。晚间七点半是全家人都会铭记的一个时间段:听评书。杨田荣、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的评书,听得我们是如醉如痴,一个晚上漏掉,就像百爪挠心一样。夏天,全家人围坐在电匣子旁,忍着室内的闷热,边驱赶着可恶的蚊子,边收听脍炙人口的评书;冬天,我们拿块硬梆梆的凉饼子,边啃边有滋有味地收听隋唐十八路烟尘六十四反王的轶闻趣事……电匣子仿佛是一块大功率的磁铁,将全家人的魂儿都吸了进去。
印象最深的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当清脆悦耳的音乐和奶气的童声“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在耳畔如花绽放之时,我的心里就豁然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仿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承受着阳光雨露的抚慰,醺醺然不知魏晋……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参加工作,我从未离开过电匣子。它成了我学习和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有一年,家中的电匣子出了故障而又一时买不到零件,我们哥几个在两周时间里东奔西走,到处奔波,割柳条、捡废品、挖中草药、替人家割蒲草,愣是用汗水和茧子换来了一台“彩凤”牌半导体。当听到久违的旋律和甜美的声音时,家里的人欢喜得像过年一样,那时有什么比电匣子更让人心醉神迷啊!电匣子是我的良师益友,它留给我太多难忘的情节,也使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沧桑:寂寞时,它赠我以欢快;失意时,它赠我以信心;得意时,它赠我以警醒;平淡时,它赠我以激情……
岁月流逝,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其他媒体及各种娱乐活动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收音机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但我依然对电匣子情有独钟,卧室里、办公桌上,各放着一台小巧精致的电匣子。闲暇时,我依然会拧开它,聆听那优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