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师四团文化中心排练室里歌声声阵阵,老干部们汇聚在一起表演着自己编排的文艺节目,文化室里始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中午吃饭了老干部们还不忍离去。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就应当节节攀升,既要让传统文化枝繁叶茂,更要让现代文化落地生根。”四团党委书记政委康小平说。
康小平介绍:“守得住国土,留得住人才,玩得起文化,聚得起人气,这才是建设美丽团场的目标追求!”
该团响亮地提出了“传承旧俗、延展新风”理念。不少职工由过去的“起床就闲逛”变成“起床就化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节目扮靓了团场“文化夜市”。
该团以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统筹办好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依托新文化中心、屯垦戊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扎实办好托峰文化节、杏酒文化节、“托峰之夏”广场文化等大型文化活动和红歌卡拉OK比赛、民族团结联谊共建、“青少年红歌大合唱”等自创品牌系列节目,让群众创造文化,让群众传播文化,让群众享受文化。
四团文明委工作人员罗青玲说:“我们还积极参与鼓励连队、社区文艺团队的发展,重点扶持社区秦腔队、秧歌队、夕阳红文艺队等社区文艺团体,使它们充分发挥继承优秀民间艺术、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的示范带头作用。”
让基层文化阵地 “活”起来
该团以年度节庆活动为主线,以小型、多样、就近为原则,利用 “元旦”、“春节”、 “七一”等节假日及当地传统节庆,积极开展以各社区、各连队参与的群众性篮球、兵乓球、太极拳、健美操、歌曲比赛。每当演出中,职工们不仅进行了文艺表演,还利用演出机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受到群众的欢迎。
今年以来,该团每季度都要举行一次农民运动会,运动会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维吾尔族农牧民纷纷组队参加拔河、篮球、排球、斗鸡、斗羊等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体竞赛。
笔者看到,距托木尔峰广场不远文化中心有退休党组织活动室,一间亮着灯的屋子牌子上写着“农家书屋”,推开门进去,十几个退休职工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四团文明委工作人员罗青玲告诉笔者,如今,让职工唱主角,活跃了兵团精神文化生活,树立了团场文明新风尚。
“我们团场里的人,以前看见城里人在广场上、公园里跳舞,很羡慕。现在,团场有了舞蹈队,大伙们都积极参加,很悠闲。”正在四团托木尔峰广场跳舞的退休干部马希玲说。
据悉,该团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由党委牵头,工会、政工办主办,从6月开始到8月底结束,大型演出活动将陆续登台亮相。届时歌舞、小品、健身操、广场舞、老年太极、戏曲、歌曲等节目将让广大职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形成了“一团一品牌”的群众文化主题。文化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有秧歌比赛、健身操比赛、时装表演、棋类比赛、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手工艺品展等。
曾率领阿拉尔市文工团来四团演出的夏明团长感悟地说:“四团人民热情好客、积极向上,即使是在遭受洪涝灾害的后,他们的脸上丝毫没有流露沮丧之情,显示更多的则是对文化生活的喜爱和渴盼,这给了我们剧团所有演职人员最大的鼓舞。”
四团中学民族教师艾合买提笑侃着说,以前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看电视消磨时间。如今,小城镇了不少文化设施,他经常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娱乐。退休职工周小花也说,她每天都来跳舞、打拳、唱歌,文化活动内容多,不但精神好,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该团政工办工作人员罗青玲介绍说:“四团坚持开展文化下乡、电影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各种文化演出十余场次,到基层免费播放电影上百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如今,生活在四团的各族群众幸福的感受到:电影放映家门口,文化活动天天有,休闲娱乐有场所,赶上了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