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九六八年由济南上山下乡到莒县的老知青,父母是一九四二年从临朐山沟里走出,跟共产党、毛主席闹革命的老党员、老干部。父母虽已去世多年,但二老生前乐于助人、廉洁勤政、大公无私的故事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二老的光与热依然长久地温暖着我的心,激励着我在工作学习中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住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在济南天桥区委工作,我和弟弟妹妹跟母亲住在黄台烟厂。那年夏天的一个周末,父亲光着脊梁回家了。母亲见状惊讶的问,怎么回事?父亲说,在路上见到一老人摔伤,没穿上衣,就把背心给他穿了,帮帮别人应该的。父亲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有人需要帮助时,都要伸出自己的手,不管认识不认识。
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文革”后,父亲重返工作岗位,任济南市天桥区区长。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父亲决不搞特殊化。
一九八O年春天,我带两个孩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跟原莒县经委的货车回济南。货车白天不能进市里,我们只好在南郊某厂内休息。那时交通不便,也无出租。我只能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找车接我们。回家后,母亲说,你坐了你爸爸的专车(吉普车),你爸爸交了三元汽油钱,你爸爸说了,私人用车就得交油钱。老人们都说:是衣能遮体,是饭能充饥,公家的便宜占不得。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不能依靠父亲的权力,占公家便宜。
我姊妹五人,属我大,一九六八年下乡到莒县当了知青。我下乡后,大弟弟到莱钢当了工人,因我姐弟俩在外地,算是照顾妹妹去了山东化工厂,二弟三弟后来参军到了浙江和北京。爸爸逢人便风趣地说:我家是工农兵齐全。后来在声势浩大的返城风潮中,天桥区委原在外地的干部子女唯有我和大弟弟没有回济南。熟悉父亲的人都无不感慨地说:“老区长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走后门,难得啊!”父亲说,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希望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才有说服力。父母看到我们姐弟二人在外地工作都不错,也很欣慰。父亲八十大寿时,赋打油诗一首“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袖清风无染尘。革命一生无积蓄,只有儿女一大群。希望儿女万事顺,清清白白做好人。”后来我给父亲回一首:“一群儿女都很好,无需二老把心操。父母教诲谨记牢,它是咱家无价宝。共同追寻中国梦,美丽中国在今朝。”
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原在莒县人大任法工委主任兼做信访工作,那些年来人大上访求助的多是些久拖不解的疑难案件,有些当事人常常托人说情,请客送礼者不乏其人,都被我婉言谢拒。我始终坚持对来访者笑脸迎接,认真听其诉说,对不当诉求依法耐心说服,对违法处理不当的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建议领导责成有关部门处理,我跟踪督办至问题解决。一九九七年荣获“全省人大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三年春天,婆婆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为方便照顾老人的生活,便把老人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住房只有五十平米的家中(当时是祖孙三代同住)。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饭需一口一口喂,尿布一天不知洗多少遍。那些年,三楼上经常停水,有时尿布多了,上中学的儿子就骑自行车带着去东大河冲洗。夏天还好办,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儿子只好砸冰冲洗,双手肿的似馒头,我心疼啊,每天用土方给他治疗,而每次儿子都是一笑了之。有熟人给我说,你真放心让孩子去东大河洗尿布,万一出事,你不懊悔一辈子啊。后来我特意买了一口大缸,晚上十二点后,避开用水高峰,接水备用。济南我母亲得知此事后,先后买了八套成人尿不湿给老人用。母亲说,这样可以减轻我的一点负担。
那几年,女儿在山大上学,假期回家,也帮着我照顾奶奶的生活。喂饭、洗尿布、擦身,有时晚上帮着翻翻身。
一次,有人来我家,我们正在吃饭,当看到奶奶的被子掉下床时,儿子手里拿着馒头一点也没迟疑地把被子捡起来给奶奶盖好。来人赞不绝口:“上行下效,真是好孩子,有大处。”(大处是方言,意为有出息)。
我想,父母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你善待老人的好榜样必将影响自己的子女,在你垂垂老矣时,就会得到他们的回报。
照顾生病的老人,是我应该做的事,却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一九九五年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老龄委评为尊老敬老好儿女。
一九九五年夏天,婆婆去世后,我的生活并不轻松,还要照顾一个哑巴小叔子(今年63岁)。哑巴原来同老人生活在一起,家务靠老人料理,老人有病后随老人一起来到城里,一日三餐、洗洗缝缝、头疼脑热,就都是我和老伴的事了。就这样从一九九三年至今二十一年,我们全家毫无怨言的照顾着哑巴的生活。
古人曰:“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敬老孝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
二OO八年冬,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我与我一起下乡到莒县中楼两山口村的十二名老知青,捐资十万,设立老知青奖学助学基金,资助本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并资助三名失去双亲的孩子至十八岁。为大力宣传弘扬全社会捐资助学的良好风气,倡导、奉行美好的社会道德,我们决心将善事做到底。上小学的孙女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用压岁钱买了名人传记、科普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送给三个同龄伙伴。孙女的行动,我很支持,也很感动,她知道献一份爱心,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做长辈的不就希望他们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吗?俗话说得好“人要乐助人,助人是传承,前人做榜样,后生仿效行”。
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感染每一个人,更希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的大潮中,让爱汇流成河,共同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社会主义正能量之歌,就能早日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这个世界也许不一定需要很多英雄,很多天才,却需要有很多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人。已近古稀之年的我,永远牢记父亲的话,一辈子清清白白做好人,做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