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陈女士,今年56岁,在一家央企从事后勤工作,两年前因为身体原因办理了提前退休。然而陈女士不同于我们印象中的那些“盲目跟风投资”的大妈,作为老股民,之前受到市场“慢熊”的影响,收益很一般,没赔就不错了。而从去年底牛市开始至今,20多万的投资本金,已经资产翻倍了。现在手头的资金有46万。不过,陈女士有些犹豫,不想再遇到2007年的那种行情,赚的又都折进去,于是把股票账户全部清仓了,见好儿就收。不过手里的46万元的现金,该如何选择新的理财产品,成了陈女士目前犯愁的事儿。
财务分析
通过进一步沟通得知,陈女士虽然已退休在家,但爱人的工作稳定,跟朋友合伙经商,挣得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商人”那么多,但一个人的工资足以支付家庭每月的开支而且还能有60%左右的结余,儿子也已经工作并财务独立。
除了这46万的炒股钱,家庭还有70多万的储蓄分别在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定存中,另有4万元借给亲戚,尚未偿还。整体来看,陈女士一家的财务状况还是很好的,继续保持即可。
表1:陈女士家庭资产表
资产类别 |
资金量 |
股票 |
46万 |
国债 |
10万 |
银行理财产品 |
35万 |
定期存款 |
25万 |
家庭总资产 |
116万 |
备注:陈女士的儿子所有资产并未计入表中
好规划理财师理财建议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股市失守4500点,让很多投资者出逃情绪浓厚,而短期市场震荡调整概率仍然较大,因此股市的风险还是很大的。陈女士在上一轮疯牛行情中已经赚翻倍,算是很多了,落袋为安,见好就收是正确的选择,尤其对上了年纪的股民来讲,这可是上策哦。
1.见好就收,重新安排理财计划
年轻人炒股,赚了之后接着炒好规划理财师不说什么,因为既然敢炒股,就一定具备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好规划理财师也愿意相信,你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始炒股的。但是“大妈”们就不一样了,刨除资产情况不说,风险承受能力本就跟年龄呈反比,岁数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低,像股票这种高风险资产就应该逐渐杜绝,而且好规划理财师不愿相信,大妈们很可能又没禁住诱惑,盲目去炒股的。所以,这岁数儿了,赶紧收手,另寻理财产品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2.不要直接炒股,买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落袋之后,好规划理财师不建议陈女士继续炒股,即使未来股市仍有大行情。中年人一般不具备系统的理财知识,因此建议“大妈们”少碰或不碰高风险投资。
陈女士可以借道股票基金,既能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整体风险也比直接买股票低很多。但是基于陈女士的年龄较大,而且已经退休,收入比之前降低了很多,因此不要保持高仓位持有股票基金,拿出总资产中的20%左右,即20-25万,分别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共持有 2-3只基金中即可。
3.适当选择P2P网贷,继续保持低风险投资
如果不看陈女士的炒股经历,单看其他的资产配置,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年家庭资产配方案。比如35万元都用于无风险的国债和定存,眼下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连5%都达不到,1年期定期也只有2.25%,收益那是相当低。
选择低风险的资产没错,但是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可不止国债和定存,优质平台的P2P网贷也是不错的选择。就像好规划推出的攒钱助手,年化收益妥妥的7%-10%,你去各大银行看看,除了高风险的结构性产品,哪个产品的收益能超过7%?貌似连5.5%的都很少见。
说不定,炒股赚的钱未必就比P2P网贷少,而且还少了很多风险,省时省力省操心!
具体来讲,建议陈女士继续持有10万元的国债,不要提前支取。即将到期的25万定存,可以待到期后拿出其中的20万元投资P2P网贷产品,剩下的5万元分别存在活期和货币基金中,以备家庭的不时之需。
4.拒绝诱惑,不要轻易接触保险类产品
这人吧,岁数越大,耳根子越软,别人说点儿什么就特容易相信。所以很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就抓住了大妈这个群体的弱点,积极推销保险产品。
在这里好规划理财师没有“批评”银行职员的意思,也知道你们有繁重的任务,都不容易。。。保险虽然对每个人来讲都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讲,有些保险是必须要舍弃,比如重疾险和养老保险,先不说50多岁的人还能不能投保重疾险,就算能投,高额的保费甚至比保额还多。养老险更是如此,虽然能保障本金的安全,但是投资理财的功能很弱,还不如拿钱买国债呢。所以要买保险,优先考虑意外险和医疗补充类的保险。
好规划理财师总结
总体而言,对于陈女士这类中年人群,不是快要退休,就是已经退休了,类似股票这种高风险资产不要轻易涉足,挣钱了咱就找个时机撤,重新安排这笔资金进行投资,让家庭财富稳健增值,自己也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