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南通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针对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在一以贯之地做好离休干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

  一、注重教育管理,确保退休干部思想不掉队。发挥党支部在退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市扎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针对离休干部平均年龄近87周岁的实际,除离休干部集中服务管理的单位外,市直154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总支)均逐步由退休干部担任书记,支委会也普遍由退休干部组成。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将非党员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纳入工作内容,除党组织生活之外,各种政治学习、参观考察等安排退休干部一起参加。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形势政策教育,市管退休干部实行三年一次轮训制度,每年举办专题读书班,并列入市干部调训计划。以“我看十八大以来新变化”等为主题,组织退休干部就陆海统筹、大交通建设、文化发展等开展了参观活动。创新退休干部思想教育信息化手段,在市委老干部局“网络党支部”平台上,专门建有面向所有离退休干部的“理论研讨”“心得交流”“热点众议”等栏目。

  二、拓展资源阵地,关心退休干部生活出实招。在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中,充分利用民政、卫生等方面的资源,将退休干部一并纳入服务范围,切实提供助学习、助活动、助医疗、助家政、助慰藉、助奉献“六助”服务。崇川区还聘请专职陪护员,轮流为包括退休干部在内的85岁以上老干部提供家政、陪聊等服务。及时了解退休干部的特殊困难,每年春节、夏季、敬老月,都要向一批高龄、重病、空巢退休干部送去温暖。主动适应退休干部已成为文体活动主力军、文化养老需求更加迫切的实际,大力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以规范科学的管理、热情周到的服务,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活动中心;3个县(市)区活动中心、4个市直单位活动室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性活动中心(室)。目前全市建有乡镇(街道)老干部活动室218家,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13.68万平方米;社区(村)活动室1364个,建筑面积16.09万平方米。

  三、搭建载体平台,发挥退休干部作用创特色。以“共筑中国梦,再展夕阳红”,“增添正能量,共建新南通”等主题实践活动为统领,组建了建言献策、文明建设、关心下一代等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绝大部分成员为退休干部。由多名市厅级和30多名县处级退休干部组成的市老干部智库,每年撰写10多篇调研报告,提出50多条建议,多次得到市委领导批示肯定。市老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团以退休干部为骨干,常年活跃在思想宣传舞台上,荣获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近10万名“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涌现了“孙爷爷谈心室”、“知心奶奶”等先进典型。在扎实开展老干部电脑培训的基础上,组织50多名退休干部成立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团,在省“离退休干部之家”网络平台、网上论坛、博客、微博、QQ群、微信等空间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新风尚。海安、如皋等地聘请一大批退休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积极助推和谐社会建设。做好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协调推进工作,尤其是坚持市涉老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总结交流经验,统筹安排活动。

  四、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退休干部工作有保障。制定完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政策,以市委办名义出台服务管理意见,并配套制定服务管理办法。各县(市)也都出台了政策文件,海安、如皋等地还将包括退休干部工作在内的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强化力量支撑,市委老干部局专门设立退休处,配备了相应的力量,各县(市)区老干部局也都设立了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将退休干部一并纳入老干部管理服务经费保障范围,每人每年按一定标准拨付至各单位,并在市委老干部局设立市管退休干部工作专项经费。各县(市)区也都按适当标准安排退休干部工作经费。扎实做好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工作,每年底全面统计各级各类退休干部情况,特别是准确掌握退休干部的特长爱好,了解重病、高龄、独居退休干部的实际困难。立足于更有效发挥退休干部作用,专门建立退休干部人才库,及时更新维护数据。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先后举办两次全市性活动,研究探索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办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