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然而,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做儿女的要想在老人面前尽一份孝心,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些人身在外地或工作忙碌,难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能回家和老人团聚。无奈之下,有的人别出心裁,花钱雇人代替自己尽孝心。于是,在一些地方兴起了一种所谓的“代孝”业务——子女出钱,请人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陪吃、陪聊、陪过节等各种“孝心”服务。
对父母进行精神赡养,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法定义务。可做子女的不亲力亲为,而是用金钱雇请他人代替尽孝心,这种买卖方式老人们心理上是否接受?是否符合情理法理?现代人又该如何应对精神养老难题?
雇人陪父母聊天吃饭
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的小品《钟点工》,说的就是儿子花钱请人陪父母聊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并非杜撰,在如今的生活当中,就真有不少人由于工作忙,或者没跟父母住同一个城市,很难做到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不得不花钱雇人陪老人聊天。
张旭是湖南益阳人,多年前离开老家来长沙做生意,经过艰苦打拼,如今家底殷实、生活富裕,在长沙安了家。为此,张旭把年迈的母亲从益阳乡下接到长沙一起生活。可是,由于张旭和妻子要忙生意,无暇陪伴母亲。老人每天除了看看电视,到楼下的花园里散散步,其余时间就只能独自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发呆。老母亲多次闹着要回老家。无奈,张旭只好去家政公司雇了一个人来陪母亲聊天。
张旭雇的陪聊人谭大姐,是一位来自长沙市郊的中年妇女,她性格温柔,善解人意,能说一口地道的长沙话,与张旭的母亲交流起来十分投缘。除了陪聊天,谭大姐还负责为张旭的母亲做饭、料理家务,张母很满意,从此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唉声叹气,闹着要回老家了。
记者了解到,像张旭这样由于工作忙没时间,或是在外地工作离父母太远的子女,有不少出钱请人陪父母聊天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代孝”需求,一些家政公司除了提供月嫂、保姆、护理工及家教以外,还多了一项“陪聊”服务。长沙某家政公司赵经理说,他们推出“陪聊”服务以来,已占到老人家政服务量的三分之一,“陪聊”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日常起居不需要帮助的老人。
俗话说,人多吃饭自然香。一个人吃饭,哪怕是山珍海味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不在身边的单身老人,经常是一个人吃饭。为此,有的子女就想了一个办法:请人陪老人吃饭。
徐大伯的儿子儿媳在广州工作,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独居长沙。作为大学退休教师,他每月有养老金,还有医疗保险,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可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却怎么也填补不了徐大伯精神上的空虚。“我最希望的是能有人陪我一起吃饭。”徐大伯跟儿子儿媳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一个人吃饭没意思,再好的菜,他每餐也只能吃半碗饭。听了父亲的话,儿子儿媳觉得自己不能经常陪父亲一起吃饭,心里有愧,于是就找到家政服务人员小汪,请她在为父亲提供家政服务之外,再陪他一起吃饭,每月增加500元工资。小汪满口答应。小汪的饭菜做得可口,还陪着徐大伯一起吃,边吃边聊天。这样一来,徐大伯每餐饭都吃得很香,心情也开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