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自落成以来,数以万计的老战士、老战士后代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名字、战友的名字,缅怀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战友们。今年的421日,是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落成两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山东南下福建干部历史研究会组织了南下老干部代表及南下干部后代代表共计30余人,千里迢迢地从福建赶来。这一趟,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参加活动,而是回家。

63年前,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从山东出发,告别年迈的父母、别妻离子南下福建。很多人在南下进军的途中就牺牲了。大部分人在完成了解放福建、建立新政权和剿匪任务后,继续留在福建,为福建的各项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些福建山东南下干部虽然大半辈子都生活在福建,但在他们心里都难以割舍对山东的感情。当他们听说山东能给他们在家乡的纪念墙上刻上名字的时候,他们落泪了,因为家乡的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很快就组织起来,收集整理了几千名福建山东南下干部的资料,报名表寄来了一大箱子。这次,听说老战士纪念广场要举办两周年纪念活动,他们组了一个南下老干部回乡团,来山东老家寻根。

组团回山东老家,这在福建南下老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想回老家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能够成行的却不多——离乡63年,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了,有人抱怨:组团组晚了。随团来的南下老干部都在80岁以上,多数是克服自身的困难坚持来的。87岁的毕春光老人患有前列腺疾病,本来老伴嫌路远多有不便不让他来的。为这,固执的毕老急得两个晚上没合眼,老伴这才软下心来让两个儿子陪他来了。

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刘长义老人,带着懂医的孩子精神抖擞地来了。

来到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看到表现他们当年南征北战的浮雕,用手摸着刻在纪念墙上自己和战友的名字,福建来的山东老战士们激动了。升军旗的仪式结束后,老战士们集体高唱他们当年南下时唱的战歌:“向南进军,打到福建去。向南进军,解放全中国。把每个城市、每个乡村受苦的人民都解放!”领唱的是原三野十兵团文工团的老战士王华秋,他说:“我们都老了,声音不好听了,但是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把每个城市、每个乡村受苦的人民都解放’的心愿实现了。现在,我们回到家乡来,向家乡的人民问好,我们这些南下的老同志没有一刻忘掉山东!山东,你好!”

31军“济南第二团”的老战士、85岁的宋本禄说:“我们的家安在了福建,在那里有我们的妻子、儿女,有我们的责任。我们想要落叶归根也不能了,但是我们的心一直都归属于山东的根!”

当年的歌,他们唱了一首又一首。跟他们一起合唱的是来自全省各地的老战士、老战士们后代;和着歌声的是他们眼中涌出的泪花。

不变的是乡情

山东南下干部遍及福建的1 0 8个县,他们在福建的各条战线上都尽其所能、倾情奉献,为当地百姓造福,也得到了福建人民的敬待与拥护。被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县长,原莆田县长原鲁山是山东南下干部的杰出代表。他在任期间,艰苦创业、刚正廉洁,始终致力于造福于民,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但至今莆田人民仍对他念念不忘。为了纪念他,大家自发捐资为他建纪念园、立雕塑、出版纪念集,甚至把他奉为神明来供奉。

王华秋老人在福建一直在做志愿服务,到现在已经资助孤儿、单亲、贫困孩子700多名,他是2011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候选者之一。志愿服务的奖章、奖牌沉甸甸地挂在身上不少。但是,这次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为南下老干部颁发了“山东老战士纪念章”以后,他把胸前的志愿服务奖章、脖子上的奖牌都摘下来了。他说,“山东老战士纪念章”是山东颁发给我的,是我身份的象征,我要戴着它回福建。

南下干部所做出的贡献是山东人民的骄傲,但同时,南下干部也以身为山东人而骄傲。当主持人介绍到山东南下老干部为福建的各项事业都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南下干部后代中有人喊了一句:“山东人,到哪儿都不丢人!”

这些南下干部的二、三代子女们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福建人,他们说一口福建话,没有丝毫的山东味儿。但是,他们都从心里认可自己是山东人。

曾任莆田县副县长的南下干部许子斌的儿子许凯声个头高、身体壮,每当有人疑惑他怎么长了个北方人的个头时,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山东人!”31军老战士王潜的女儿也说,她在福建家里看全运会的时候,从来都是先给山东加油,哪怕是福建在和山东对决。

在欢迎仪式上,代表南下干部后代讲话的是陈红。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宁德市首届道德模范等43个荣誉称号。陈红一张嘴就先红了眼圈,她动情地说:“我们的父母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不忘故乡,魂系故土。作为山东南下干部的二代、三代,我们也一定会发扬山东南下干部精神,继续为第二故乡福建做贡献,为家乡山东争光!”

“爸爸,我带您回家了!”

叶落归根——山东人固有的观念,也是南下福建老同志们心中从未磨灭的愿望。然而,愿望是愿望,现实是现实,那些已经辞世的南下干部中,多数安息在他们的第二故乡——福建。

为了能够弥补这一遗憾,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特意准备了一棵“福建山东南下干部心系故乡纪念树”——将由南下老干部及后代代表们亲手栽种在故乡的土地上。寻根团中有不少是南下干部“二代”,他们大多是替已经长眠在福建的父亲来的。临行前,他们特意到父亲的墓地取来了墓土,有的还带来了父亲的骨灰。植树前,他们排成一列,每个人手里都捧着父亲的遗照,原本简单的植树仪式立即变得庄重起来。全体肃立——家乡亲人为你们致哀;鞠躬——故乡欢迎你们魂归齐鲁;敬礼——山东人民永远以你们为自豪。

南下干部原鲁山的孙子原黎辉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一个红色的锦袋,那里面装着爷爷坟前的墓土。当他把墓土撒入纪念树的树坑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爷爷,孙子带着您的重孙把您送回老家了,您和奶奶终于团聚了!”

28军老战士崔东久的儿子崔战胜带来了父亲的骨灰,他一手举着父亲的照片,一手将骨灰撒下,然后跪倒在地,流着眼泪说:“爸,您天天想回家,今天我终于送您回家了,您安心吧!”

培植纪念树后,一位姓薄的大姐将盛载父亲墓土的红绸系在了纪念树上。薄大姐说她的老家是利津,父亲薄国民75岁后就老年痴呆了,但还是经常嚷嚷要回山东老家,后来家人带他回来过一次,临走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走了,一家人费了好大劲才又把他带回福建。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