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原名黄端章,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1900年5月21日出生。黄道是我党早期的活动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十军和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陈毅曾在纪念黄道的文章中指出,黄道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同时,他称赞黄道在党务、军事、政治、民运等诸多方面是“无比的革命的天才”。
品学兼优 早期革命
黄道的青少年时期,是在中国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度过的。
1907年,黄道在村小读书,1913年入读高等讲堂,1918年考入上饶鹅湖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课堂上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同学们一道上街游行、讲演、查禁日货。同年9月,黄道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二中,与袁玉冰等人建立进步团体“鄱阳湖社”,并创办《新江西》季刊,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
1923年秋,黄道进京参加考试,同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因北京师范大学免学费,最后,他选择入读北京师范大学。同年,他结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学联的领导人之一,并任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党支部书记。
1926年3月18日,黄道与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邵式平等率领学生,赴段祺瑞政府门前游行请愿,引发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同学刘和珍等英勇牺牲。事后黄道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缉,回到家乡横峰领导革命运动。
1927年1月,黄道与方志敏、邵式平一道,参加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三届全省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三人都当选了江西省党部的执行委员,方志敏兼任农民部长,黄道兼任宣传部长,邵世平兼任监察委员。
运筹帷幄 武装斗争
黄道积极组织工人、学生、妇女参加纠察队、巡逻队、担架队、宣传队,并于1927年8月1日,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后,黄道潜回赣东北老家横峰,秘密发动组织群众准备暴动。
1927年8月底,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人,在弋阳、横峰地区恢复党的组织,建立秘密的农民革命团体,筹备武装暴动。9月,中共弋阳区委和横峰区委成立,分别由方志敏、黄道任书记。10月,方志敏来到姚家垅,向黄道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商量今后行动计划,随后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五县党员的窑头会议,拟定了武装起义的纲领。会议选举方志敏、黄道、邵式平、方志纯、吴先民、邵棠、方远辉组成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
1928年1月间,弋阳、横峰的农民革命团组成六路纵队,全面出击。一月之内,参加暴动的农民有七八万人,弋、横两县纵横百余里的广大地区到处都是暴动的队伍,村村飘扬着红旗。
1929年5月,方志敏、邵式平亲临周坊,指导贵(溪)、余(江)、万(年)边区党员代表会议。会上,黄道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会议号召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去迎接秋暴胜利。会议还根据信江特委的指示,成立了中共贵溪县委,黄道为书记,辖贵溪区委、万年特支和余江支部。同时成立了贵余万边区暴动总指挥部,黄道为总指挥。
1929年6月,以黄道为首的贵(溪)、余(江)、万(年)中心县委,发动了以周坊为中心的“贵(溪)、余(江)、万(年)”起义,紧接着贵溪信江以北、余江、万年周围六十里的村庄都举行了起义,并乘胜消灭了向革命力量疯狂反扑的贵溪县靖卫团。黄道将缴获来的枪支集中起来,成立赣东北红七连。
1930年,根据地由信江流域发展到整个赣东北,红军也由一个团扩充到一个军,共三万余人。不久,赣东北根据地与闽北根据地连成一片,遵照中央指示,两块根据地合并,成立赣东北省委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以后又改称闽浙赣省委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为主席,黄道任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后担任省委组织部长、省军委政治部主任等职。
诗如投枪 战斗号角
黄道生长在农村,了解当时农村的阶级构成和社会矛盾。他早在1925年就利用学校假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做农民兄弟的朋友,并创作了《农民翻身歌》,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歌中写道:贫苦兄弟心连心\武装暴动火燃腾\烧得老爷心胆惊\烧得土豪掉了魂\烧得穷人心高兴\千年枷锁要烧断\泥脚翻身做主人。
周坊农民起义后,贵、余、万的民众欢天喜地,纷纷庆祝胜利。黄道为了发动群众踊跃参军,扩大红色武装,编写了《十劝郎当红军歌》等革命歌曲。歌中写道:送郎当红军\就是为革命\穷人当红军\才能心连心\哥哥去当兵\你就放宽心\勇敢上前线\不要想家庭\劝郎当红军\切莫记在心\家中大小事\由我来照应\送郎当红军\阶级要认清\豪绅地主哪\剥削我穷人\劝妹回家转\切莫挂在心\我去前方杀敌人\你在家要当模范\莫做懒惰人。
在闽北苏区不断扩大的同时,黄道利用战斗的间隙,编写了一套四册《工农读本》,让儿子黄知真教战士识字。
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黄道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感染着红军战士,在坚守闽北苏区期间,他写下了《七律·无题》:踏火归来又赴汤\只身亡命是家常\东西南北路千里\父母妻儿各一方\叹息斯民犹困顿\驰驱战马未玄黄\烽火稍憩农夫舍\索得浓茶作胆尝。这首诗增强了同志们革命必胜的信念。
转战闽北 浴血坚守
1931年4月,省委决定派黄道去闽北任特委书记。经过细致的工作,黄道全面掌握了闽北苏区的情况。他以从赣东北带来的红十军特务营和机枪连四百余人为基础,加上闽北原来的红军,扩编成闽北独立团。独立团由黄立贵任团长、薛子正任政委,黄道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为了巩固闽北根据地,闽北特委还着手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党组织的影响。
在黄道、黄立贵等领导下,闽北红军以四渡桥炮台为工事,依靠群众的支持,以一个连的兵力,挡住了敌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进攻。经过一系列战斗,敌人屡攻不下,伤亡过半。闽北红军受到极大的鼓舞,乘胜解放了崇安,设立了闽北特委机关和闽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到1933年下半年,根据地逐渐由崇安、建阳、铅山的部分地区,发展到包括崇安、铅山、上饶、广丰、浦城、贵溪、光泽、邵武等十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开创了闽北苏区的全盛时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黄道奉命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敌人以十万兵力向闽北苏区压来,敌我力量十分悬殊。黄道召开特委会,决定实行坚壁清野,建立隐蔽的地下支部,在敌人进驻的地区继续进行隐蔽斗争。同时,黄道把大部队分成小单位,在百里连绵林深草茂的武夷山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支持了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是闽北游击战争最困难的一年。敌人在根据地周围建立了层层封锁线和无数个据点,并采取移民并村的办法,企图分离群众困死红军。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多数红军战士都没有棉衣穿,经常饿肚子。黄道及时召开了闽北分区党委会,作了《反叛徒,提高革命信心,坚持革命斗争》的政治报告,决定由吴先喜任军分区司令员,并将情况通报各地,特委、军分区机关和兵工厂也及时进行了转移。
1935年2月的一天,当黄道从一张缴获的上海《新闻报》上得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利和亲密战友方志敏不幸被捕,心情非常沉重。1936年11月到1937年7月间,红军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与夫人李冬娥先后英勇牺牲。黄道和妻子陈清凤把黄立贵烈士的遗孤,4岁的小男孩黄义先带在身边,亲切地称小义先为“义崽”。为了给革命后代一个相对安全的受教育环境,黄道夫妇又把黄义先交给到南昌视察的周恩来,由陈丕显负责护送到延安。
国民党反动派在闽北苏区围剿失败后,为了诱降黄道,抓捕了他的母亲和妹妹。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黄道的十多位亲属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英才 死而后已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在南昌成立。
1月10日,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闽赣边红军游击队负责人黄道和中共闽东特委书记、红军闽东独立师政治委员叶飞及正在福建交涉工作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代表顾玉良在长涧源汇合。一行人经铅山赶到横峰,乘火车赶赴南昌军部报到。
在南昌市象山路三眼井左侧高升巷一号张勋公馆,黄道见到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项英、陈毅、曾山等领导,共同讨论东南分局的工作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指示。黄道担任中共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在新四军担任军分会委员兼驻赣办事处主任,少将军衔。
黄道和办事处的同志,积极指导各地新四军办事处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上层人物,团结各界人士;利用合法身份,编辑新四军战报,出版《青年团结》杂志、《江西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鼓动。工人俱乐部、省农民工作团、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江西省青年救亡协会等抗日团体先后成立,积极支持江西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时期,黄道还接待了史沫特莱等一批批中外记者,向他们阐述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表达我党团结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8年5月,黄道与国民党江西政府交涉,派员亲赴上饶、永新等地与国民党谈判,迫使对方释放我方人员,并公开赔礼道歉;同时,与国民党保安处交涉,解救缪敏、徐大妹等关押在监狱中的被俘红军战士。
1938年夏,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其部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向南昌推进。黄道以大局为重,坚决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派出了一批地下党员任国民党军队基层指导员。他们在南昌会战中作战英勇,在阵地上坚守七昼夜,为国民党军薛岳部歼敌逾万创造了条件,为保卫江西建立了卓著功勋。
黄道通过单线联系的秘密地下共产党员、国民党江西保安司令部组训处科长黄贤度,获知日军即将攻陷南昌,国民党已经开始撤退。但他们不仅不通知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还派宪兵第8团征用新四军南昌办事处的四辆卡车,企图完成借刀杀人的阴谋诡计。
3月1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从重庆转道皖南新四军军部来到浙江金华,深入东南抗日前哨进行视察。黄道派警卫保证了周恩来的安全,粉碎了国民党的破坏阴谋。
黄道在陪同周恩来的二十多天中,倾心尽力做好中央领导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配合周恩来出色地做了许多工作,推动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贯彻执行,扩大了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4月20日,黄道途经铅山县河口镇时,因患病滞留于河口镇大同旅社求医。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特务头目张超,指使特务黄玉成、吕鹤年两人,买通为黄道治病的国民党第三战区医院的医生,在5月23日,趁给黄道治病之机,往他体内注射了毒药,害死了黄道。
黄道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激励我们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