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新华网联合食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行业工作者共同发起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在京成立。联盟旨在关注食品安全、传播科学知识,将对网络谣言进行梳理、分析、澄清,以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中国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联盟成立后,每月、每季度都将对网络谣言进行梳理、分析,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联盟还将举办大型线下科普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消费者共同走进社区、高校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组织消费者走进食品生产企业,了解企业真实生产状况。

对此,支持者认为,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信息失真、网络谣言等问题凸显,食品安全更成为谣言重灾区。“蘑菇含重金属”“草莓含有致癌农药”等食品谣言的泛滥给公众带来“安全焦虑”。使用类似辟谣联盟这样的众筹机制和新媒体手段,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畅通科学权威的传播渠道,从根本上消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而且,这种组织,不但可以对国内的食品安全有巨大帮助,还能对外国进口食品进行严格监督,不让日本核辐射农产品水产品及其他核辐射产品、新西兰澳大利亚有毒进口奶粉、台湾地沟油食品、欧盟假牛肉、欧美过期几十年的“穿越”倾销食品等等进入我国。

但对于这样一个组织也有人担忧它的具体效用,在当下许多地方相关权力部门都没有很好地执行职责的背景下,一个相对民间的组织能否担任起监督食品安全的重任?这样的组织会不会又会成为为形形色色食品危机找借口、找替罪羊的傀儡?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这个食品辟谣联盟靠谱吗?能真正起到作用吗?欢迎参与讨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