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5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总过火面积130万公顷,持续时间26天。这场大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惊动了中南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和田纪云分赴火场,指挥扑火战斗。

茂密的森林,没有道路,没有水源,消防车开不进,用不上。林区普遍使用的扑火工具原始且简陋,用树枝捆绑成扫帚扑灭明火,再用铁锹埋上炭火。

救火过程中,李鹏副总理惊喜地发现:风力灭火机(以下简称灭火机)单人操作,根据地形和火势可以3台一组、5台一组压着火头节节后退,一台灭火机可以顶15把扫帚。经了解,灭火机在大兴安岭正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库存。生产厂家西北林业机械厂(以下简称林机厂)远在陕西省渭南市。李鹏副总理当即下达命令:赶制灭火机,空运火场!

510日凌晨,林机厂厂长卢松龄接到林业部电话,赶制灭火机3000台,分期发货。当时厂里每月生产能力仅700台,要赶制3000台,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随即厂长下达了“全厂总动员,昼夜不停产,苦干加巧干,拼命也要任务完”的动员令。保证每天生产灭火机100台,一场赶制灭火机的大会战打响了!

生产计划科率先把生产计划提出来了,供应科把投料方案提出来了,以副总工程师为首的联合技术服务组成立了,宣传科把每月一期的《林机园地》“号外”印出来了,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传遍各个角落,三车间挂出了大幅标语:“火情就是命令,为林区扑火昼夜生产是我们的职责”。全厂1042名职工全部行动起来,离休干部、原党委副书记王念成也主动参加会战。入夜,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隆,职工连续生产,干部现场办公,食堂把饭菜送到车间,医务人员背着药箱巡回诊疗,全厂拧成一股绳,仅用20多个小时就生产灭火机110台。51110点装上卡车,整装待发。

空军司令部把距渭南最近的窑村军用机场作为灭火机始发机场,1245分,一架装着110台灭火机的运输机从跑道呼啸着飞向天空,3小时后降落在大兴安岭。灭火机把窑村与大兴安岭联结在一起成为一条特殊航线,每天一个航班,持续到63日。

林机厂身在后方会战,心系火场前线。想到灭火机操作人员来不及阅读说明书,就将最重要的操作要点印在一页纸上,贴在最醒目的风筒上;想到灭火机必须使用汽油与机油按18:1的混合油,而火场缺少容器时就在包装箱中多装一个油筒;想到火场烟熏火燎,操作人员口干舌燥时,包装箱中多了一些洗净包好的黄瓜。513日,副厂长何丙均带领5名技术骨干赶赴火场,进行技术服务,有力地保证了灭火机效能的发挥。

大火继续燃烧,林机厂的口号是: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一天不灭,赶制灭火机会战就一天不停。随着会战的继续,原材料急需补充。当时生产资料是凭指标按计划供应,很难申请。当国家物资总局得知林机厂急需铝锭20吨时,特事特批,仅三天时间就空运到西安。522日林业厅在听取林机厂汇报时得知,急需薄钢板20吨、镁锭20吨、铬酐1.5吨和流动资金180万元(只发货不收款,没钱买原料)时,派副厅长钟高适去省政府。副省长张斌当即批示:“救火紧迫,请经委找有关单位把几项材料迅速解决,必须在今天落实。流动资金请工商银行立即解决。”当时张斌副省长正在主持省政府办公会议,参加会议的经委和工商行负责人立即批转其下属单位,要求当天落实。上述过程不到20分钟全部完成。政府如此,企业也不例外。哈尔滨轴承厂把急需的轴承发来了,西北橡胶厂把急需的橡胶制品发来了,洛南木箱厂把急需的包装箱发来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62日,大火终于扑灭了。63日以最后一次空运灭火机为标志,赶制灭火机大会战也告一段落。会战期间,全体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经过23个昼夜团结奋战,生产并空运了2390台灭火机,涌现出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115日,中央森林防火指挥部决定:授予西北林业机械厂“大兴安岭扑火救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授予卢松龄“大兴安岭扑火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岁月变迁,如今,西北林业机械厂已不复存在,原来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已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但28年前的那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每每回想起来,让人几多自豪,几多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