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窦仰珠与抗战英雄王富海
茌平二中 窦维政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题记
我父亲窦仰珠,1925年生于山东博平县窦家堂,15岁参加革命入党。1941年,王富海任地下党博平县委书记时,我父亲在他身边当通讯员。因为我父亲年龄小,王书记亲昵的称他“小豆子”。当时日伪顽军破坏抗战,形势严峻复杂,博平县委驻地不便公开就设在张庄保垒户张登恒家。
1943年春,王富海书记带领还驾店党支部及区委等负责人徒步几百里路去濮阳向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汇报工作。回博平后王书记发现匣枪坏了,就让我父亲去修枪。我父亲往返二十多里路去修枪所修枪回来,把匣枪交给王书记,王书记仔细看了看,发现不是原来那一只,破天荒第一次火了,“你怎么让人家给换了?”我父亲嘟哝一句,“这支比原来那支新。”王书记更火了,“你懂啥?20支也换不了原来那一支!”我父亲又说:“什么枪那么金贵?”这句话如火上浇油,王书记几乎吼着说:“你给我闭嘴!再说话我把你小豆子炒了吃!”我父亲吓哭了!平时王书记对我父亲就像对待小弟弟,所以我父亲在他面前无拘无束,习惯了跟他磨牙斗嘴,有时王书记也逗他玩。可那次我父亲感到事情的严峻性!当晚又往返二十多里路取回王书记原来那支匣枪。当我父亲一脸尘土加汗水匆匆赶回博平张庄,诚惶诚恐地把匣枪交到王书记手里,王书记紧紧抱住我父亲,两眼含泪动情地说:“傻小豆子,你真行!晚上跑出去取枪多危险,万一出了意外,我怎么向大叔大婶交代?原谅老大哥冲你发那么大的火!”接着王书记拿湿毛巾给我父亲擦脸上的尘泥汗水。我父亲感动地流着泪说:“王书记,我错了!我知道这支匣枪对您肯定很重要!”“这支匣枪是战友……冲锋陷阵打鬼子……”王书记心事重重,止住了话题,“算了,它的经历说来话长,等抗战胜利那天,我一定讲给你听!”
遗憾的是,王富海书记后来随部队南下牺牲了!我父亲知道消息后涕泗滂沱,内心如翻江倒海,他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残酷的现实告诉他,王富海书记真的走了!匣枪的经历也成了一个迷,但是可以断言,那支匣枪蕴藏着至少两个抗日英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王富海书记的言传身教对我父亲一生的影响都很深。抗战时期,我父亲参加了抗联。抗联有一次在菜园张开会,我父亲为掩护抗联战友,被特务打黑枪打烂了左腿。上级组织安排他去聊城住院治疗,父亲坚持在博平治疗,他说去聊城要花国家很多钱,负这点伤用不着太张扬!可不久,伤口肌肉大面积溃烂流脓,小腿差点锯掉,后来经博平名医王玥瑶精心治疗,伤口奇迹般愈合。只是因伤势太重,每到阴雨天剧烈疼痛,五六年不离拐杖。
大参军那年,我父亲送我的叔叔窦仰程参军入伍。不幸的是,在解放聊城战役中壮烈牺牲!噩耗传来,我父亲、爷爷全家人哭得昏天黑地……解放后,我父亲曾任初级社长、高级副社长、大乡负责人、大队书记,直至退休。我父亲的亲密战友,省领导干部李多强多次看望他,并向县委县政府写信高度评价我父亲对革命的贡献和忠诚无私的奉献精神。
公元2004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我父亲因病去世!如果天堂英灵有知,我相信王富海书记与我父亲肯定又是“同志加兄弟”,常常腻在一起。在那边,也许还能够解开匣枪经历之谜呢!
(窦维政: 1947年10月7日生,茌平二中高级教师,参加全国微型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大赛获奖10余项。1994年9月,《找回感觉》获《小小说月报》金鹏杯海内外讽刺幽默荒诞小小说大赛最高奖名列榜首。1994年10月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个人专集当代微型小说精品集《悟》。)
推荐稿:《在战斗岁月里——忆原博平县武工队二三事》署名原武工队长刘振岐,辑入省出版社出版的《光岳春秋》第一集(本人为茌平县委宣传部特聘整理撰稿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