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美联社就曾发布消息称,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服用治疗“烧心”类药物的50岁以上患者,如果连续服用此类药物的时间超过一年,其发生骨折的几率会明显上升。英国的这项研究是以14.5万名患者为对象而展开的,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服用治疗“烧心”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超过一年的患者,比不用者骨折的发生危险增加44%。而且服用这类药物的时间越长,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越高。当增大药物剂量时,服用时间超过一年的患者比不服用这类药物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要增加2.5倍。另一类治疗“烧心”的药物——H2受体阻断剂,同样也有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但是几率要小一些。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发表在《美国内科学杂志》上的。
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耐信)、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洛赛克)等〕和H2受体阻断剂〔例如西咪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等〕都属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又被称做抑酸剂。目前该类药物的临床用量很大,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由于它具有夜间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又方便,它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并能通过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快速治愈溃疡的目的,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好的一类药物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被较多地用来治疗胃返流性食管炎。
抑酸剂用于治疗胃溃疡服用的疗程比较短,而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的时间则比较长,症状较轻者可以间断地服用,而症状严重者则需长时间地服药。
抑酸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胃酸的生成,所以它也会给机体带来较为明显的副作用,会在治疗上述一些疾病的同时,妨碍骨骼的主要构成元素——钙的吸收。这是因为钙离子的吸收与周围环境的PH有关,环境呈酸性时,钙才能被吸收。而长期服用抑酸剂,由于抑制了钙的吸收,所以有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机会,进而导致骨骼结构脆弱,而使这些长期服用抑制胃酸药物的人增加发生骨折的可能。
但临床上,只有当具有严格的使用指征时,医生才能建议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H2受体阻断剂对抑酸的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对钙的吸收影响也会较小。在临床治疗中,即使是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一旦病情被控制和处于稳定状态时,医生一般会将质子泵抑制剂换成H2受体阻断剂。
所以,如果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抑制胃酸药物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到医院就诊,按医生的医嘱要求,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继续服用,并且注意进行骨密度的监测和检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钙的食品,以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