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贾仁安教授在系统科学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生态农业循环工程环境保护的实际,研究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地位。1996年,他获得了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现在他虽已73岁高龄,但仍然在科研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着。笔者与他都是江西萍乡籍人士,也是萍乡中学和南昌大学的校友。前不久,他来北京看望女婿女儿一家时,笔者拜访了他。
实践出真知 生态农业新基地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兰坡村农民彭玉权是一位勤劳致富的农村能人。1992年,他从养7头小猪起步,后成立了萍乡市泰华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到2005年出栏生猪3000头。每头生猪可以有200元至300元的纯收入。在兰坡村,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90%以上,是兰坡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养殖也是江西许多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年,中共江西省委在讨论解决“三农”问题时,曾提出“希望在猪”的口号。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中南部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中的重要产业。生猪养殖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
贾仁安及其团队发现,兰坡村农民彭玉权原来建立的3个70立方米小沼气池,进行一次污染治理后,带来了严重的沼气、沼液不能充分利用的二次污染。其中过量沼液通过水沟灌溉稻田,使水稻长成“青苗”而减产。同时,多余的沼液排入河道,导致下游水域、土地及环境污染,出现了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的对立问题,而兰坡村的问题在江西省和我国中南部也具有普遍性。面对这一实际问题,贾仁安说:“规模养种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靠一个专业难解决问题,必须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如何将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养猪业实践结合起来,在规模养殖区域建立起低碳生态经济区,发展经济并改善环境是我们一直要解决的问题。”为此,2002年,贾仁安及其团队在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泰华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南昌大学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这也是他们创建的第二个科研教学基地。
贾仁安在科研和教学中创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模式被称为顶天立地模式。他说:“这种模式使理论研究更具有前沿性、针对性,有利于实现理论创新。如果不采用这种顶天立地的研究模式,不可能同时实现理论创新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不可能获得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行推广。”因此,在1996年至2015年间,贾仁安带领团队在南昌、萍乡、鄱阳湖、湖南与江西交合区建立了5个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教学与科研创新基地。第一个基地创建于1996年至1998年,他们和江西省科学院一道以消除过度砍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南昌“王禾丘村农村能源系统生态工程基地”。在建设中,他们运用新建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和枝向量反馈环计算两种新方法,建立了王禾丘村户用沼气能源和沼液资源开发动态系统,改变了原来过度砍伐造成环境恶化的面貌。《王禾丘村能源系统生态工程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个基地是上述所说的2002年创建的以消除系统沼气和沼液的二次污染为主要目标的“南昌大学泰华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基地运用反馈环基模生成集法和反馈环基模顶点赋权图法这两种新方法,建立了泰华地下式与地面式复合式沼气开发工程、泰华沼液三级延迟过滤池和分流排灌工程。使用五项养种反馈生物链工程技术,为解决规模养殖急需消除系统沼气和沼液的二次污染这一具普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用系统工程方法解除的示范和相关理论与方法技术。在这一基地建设中,他们获得了实用新型《沼液三级处理及分流排灌装置》专利,研究成果《丘陵地区规模养种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萍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一等奖,总结提升后又获得多项成果,并且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重点课题支持。第三个基地是2008年至今,在鄱阳湖区域创建的“南昌大学德邦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德邦牧业有限公司地处鄱阳湖区江西省德安县高塘乡桥村,2009年年出栏生猪8900头。公司养殖场猪粪尿污染严重,而高塘乡全乡户用沼气池原料又严重短缺。贾仁安及其团队应用系统工程新方法和逐树深入仿真评价法和各目标责任制实现管理原理,成功开发了以德邦养殖场猪粪资源为原料(猪粪运输方便),高塘乡户用沼气池沼气系统工程和沼液开发利用生态农业典型模式系统工程。这为解决养殖场粪尿污染严重与农户沼气池原料严重短缺矛盾尖锐这一普遍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用系统工程方法解除的示范和相关理论与方法技术。第四个基地是2008年至今,创建的以解除“特色产品缺原料”与“养种脱节致污染”矛盾为切入点的“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点银河杜仲系统工程创新科研示范基地”。基地银河杜仲公司生产的银河杜仲猪肉特色鲜明,深受市场欢迎。贾仁安及其团队应用新建的系统工程多层目标轮换多级储存网络因果链赋权法和消除增长上限制约管理对策三步生成法,已建成沼气发电驱动的山地沼液杜仲等生物质种植循环网络、沼液自然流山下沼液种植网络;已运行杜仲生猪生产、沼气能源开发、沼液种植三个子系统构建的消除“双污染”生产“双生态产品”的特色杜仲生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五个基地是2015年在湖南醴陵与江西老关交合区以开发特色农产品生态产业和土地资源解除效益低制约为目标的“南昌大学明鑫生态农业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创新基地”。在这一基地,贾仁安及其团队应用新建的逐树检验参数组合仿真法,进行农地流转与特色生态产业正反馈互促仿真实验,为发展提供理论。明鑫农场示范基地于2015年6月中下旬已使用沼肥种植雷公竹30亩。预计在2016年,明鑫农场再扩雷公竹沼肥种植30亩,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沼肥栽种200亩,预计投入200万元。还要开发沼肥雷公竹笋生态产业、规模生猪养殖、沼肥生物质饲料与生产结合,及3000亩土地资源。
理论多创新 系统工程出成果
根据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成果,贾仁安单独或与学生合作发表了许多论文、专著。专著方面有:2012年由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被列入高等学校教材目录),2007年,2014年又由科技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规模养种生态能源工程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论文方面,贾仁安作为第一作者或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权威性杂志上发表并被《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收录的理论应用创新论文25篇,其中有:《规模养种生态能源工程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公司 农户”规模经营系统的反馈基模生成集分析》《消除增长上限制约管理对策生成法——以银河杜仲区域规模养种生态能源系统发展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创建养种生物质能产业的理论应用研究》《中部农村规模养殖生态系统管理策略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强化简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枝向量矩阵反馈环计算法》,等等。综合其他杂志部分论文,贾仁安及其团队共发表了中文论文161篇,外文论文26篇。
贾仁安及其团队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怀。他们的许多科研项目获得了资助。贾仁安主持的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其学生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这些项目研究获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基金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年作为前五年的特色优势成果予以肯定。同时,江西省政府确定由省科技厅设立重点课题《规模化猪场畜牧污染控制及循环利用集成与实施》(时间为2008年至2011年,项目资金100万)推广研究成果。江西省农业厅为南昌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立项,并由贾仁安主持编制江西省十三五生态农业循环工程发展规划。
贾仁安和他的团队的成果受到高度称赞。他和团队人员坚持研究,新建了8种系统动力学新方法。2010年10月,贾仁安在亚洲生态农业培训班上讲授的《江西省生态农业建设典型模式及配套技术》得到亚洲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的称赞。他们的成果被江西省农业厅以典型材料呈报农业部。不少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0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科学时报》以整版版面刊登了题为《顶天立地集成创新系统理论服务“三农”——南昌大学贾仁安团队在规模养殖污染处理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的长篇通讯。
情系红土地 绿色崛起作贡献
贾仁安于1942年2月7日在江西省萍乡湘东东桥出生,1960年9月至1963年8月在萍乡中学念书,1963年9月至1968年11月在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数学系学习,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按当时规定,他被分配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一年,锻炼结束后到江西理工大学任教师。在萍乡中学,由于表现出色,他被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兼团委副书记。在部队农场劳动锻炼时,他被选为副班长。1970年至现在,在南昌大学,他先后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点负责人,并担任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他还担任了国际系统动力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务。
贾仁安和他的团队在将系统理论与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工程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受到许多表彰和奖励。2014年,团队中5位人士获得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二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奖。贾仁安获得其中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应用贡献奖。2009年,他的《规模养种生态能源工程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获得江西省社科一等奖。
贾仁安现在虽然年过古稀,但仍在为科研与教学工作贡献力量。2015年6月间,他带领博士生们到萍乡的科研教学基地讲课和调研。在泰华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博士生们实地考察了沼气发电和三阶延迟净化池工程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和沼液资源开发系统,通过现场观察加深了对系统动力学系统反馈环的理解和认识。在银河杜仲系统工程创新科研基地,师生们与基地企业负责人座谈,为企业把脉,从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锁定、促销方式、产品组合、App客户端建立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意见,企业负责人认为很有创意,与企业发展需求非常契合,约定进一步合作帮助企业制定农产品网络电商方案。在南昌大学明鑫生态农业系统工程科研创新基地,师生们考察了明鑫农场示范基地于2015年6月中下旬以沼肥种植的30亩雷公竹和生猪养殖、沼肥生物质饲料生产相结合项目。2015年7月至8月,贾仁安为了科学编制江西省十三五生态农业循环工程发展规划,带领编制人员到江西省11个地市进行22个典型项目实施调查。贾仁安不断推进系统理论创新研究与生态农业循环系统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为农民办好事和系统动力学创新研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