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1943年加入地方抗日武装的游击队员,1945年被编入陈毅、古牧的部队,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转业返乡,在供销系统工作。1958年,父亲响应国家开发北大荒的号召,带着全家人远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在军马场里做管理工作。后因病身体不能再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又带着家人辗转返回山东老家,直至1999年离世。
父亲在部队和地方工作了多年,始终保持着部队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刚直个性从未改变过。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兄弟几个传承了“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家风,他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处世为人的人生观念,让我们受益匪浅。
父亲在部队时刻苦学习文化知识。20世纪80年代,他常应邀到学校讲传统、讲党课,其授课内容朴实无华,自始至终贯穿着“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理念。在家里,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的教育更是如此,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一次和小伙伴们在邻居家附近玩耍,见邻居家窗前的一株樱桃树上结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樱桃,嘴馋的我们便挥动木棒往下打,结果把人家的窗玻璃打烂了一块。当时邻居家里没人,我和小伙伴便扔下木棒偷偷跑了。父亲知道后,狠狠教训了我一顿,然后拽着我登门去给邻居赔礼道歉,硬赔了人家5 元钱。父亲的光明磊落态度和自觉担当精神,使我受到进一步的深刻教育。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文革”时期的事情。那时,社会上除了两派之间的激烈辩论就是发生武斗。有几次,我们村小学的一位老师在被造反派批斗时,总是挨打,每一次都是父亲挺身而出才使他转危为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父亲的一言一行,在我幼小的心里打下了烙印。我们兄弟几个从“文革”初上小学,到“批林批孔”读中学,再到“上山下乡”热潮中读高中,听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好好读书,学到真本领,自己的路靠自己走。”正是在父亲的教诲下,在初、高中阶段我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潜心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让我受用终生。在父亲“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的激励下,我在农村劳动之余刻苦读书,勤于写作,发表了许多文章,后来被县里的宣传部门聘用。30多年过去,我已在各地报刊上发表文章5000多篇。如果说这些收获算是我的人生成就的话,那都是因为父亲“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一直在耳边激励的结果。没有父亲良好的家风教育,我根本不可能会这样的努力,更不会有所作为。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而他留给我们的金子一样珍贵的家风,仍然在我的心里激荡迴旋。这些年,我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市里的报社,无论是做管理还是做业务,父亲的家训一直在警示着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今我已经从管理岗位上退了下来,平常也会听一些朋友们不无遗憾地议论说“凭你的能力水平,没上个台阶亏大了”,而我总是一笑置之——看着满书柜的荣誉证书,翻着一箱箱刊发我文章的报刊杂志,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父亲的教诲言犹在耳,我已经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