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说“她比亲生女儿还要孝顺,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丈夫说“她比我更有孝心,娶了她是全家人的福气”;邻居们说“她数十年如一日孝敬老人,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她就是江西省金溪县秀谷镇云林社区的王文玲。她先后被评为抚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江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江西好人”“孝亲敬老类中国好人”。

“她比亲生女儿还亲”

  近日,笔者来到王文玲家采访,恰逢王文玲正在给90岁的婆婆陈真红洗脸、梳头。笔者笑着说道:“老婆婆,您真是有福之人啊!”“是的,我也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我这个儿媳妇对我比亲生女儿还亲,她嫁过来后,30多年,从没跟我红过一次脸。我每次生病,都是她忙前忙后。没有她,我不可能重新站起来,也活不到今天!”陈真红说。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文玲就与丈夫双双下岗。丈夫常年在外帮人开车,王文玲则在家门口开了家小店,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1992年公公去世后,王文玲担心婆婆孤独,便关了小店,一心照顾婆婆。

  2008年冬季的一天傍晚,王文玲突然发现婆婆有些反常,以往爱干净的人竟然随地乱丢垃圾了,而且常常会呆呆地站立在一旁,几分钟也懒得挪步。王文玲赶紧上前问婆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说要带她去医院检查。婆婆说没事的,老年人手脚有些不听使唤是常见的,不必大惊小怪。王文玲还是坚持带老人到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婆婆被查出得了脑血栓。虽然治疗及时,但终因年事已高,婆婆还是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从此,每天天刚亮,王文玲就起床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为老人端茶倒水、梳妆洗漱、喂药喂饭、洗澡擦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从不厌烦。

  天冷了,王文玲怕婆婆受冻,就在婆婆床边放一个火盆,在被子里放热水袋,并隔几小时更换一次。婆婆怕给儿媳妇添麻烦,经常唉声叹气,说不如早死了,省得拖累他们。每次王文玲都微笑着说:“千万别这样说,只要有我在,您就要好好活着,坚持下去。”王文玲忙完家务后,常陪婆婆聊天,开导老人要乐观向上。经过王文玲的悉心照顾,婆婆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目前已可以下床走动,生活也基本上能自理了。

“她比我更有孝心”

  除了服侍婆婆外,王文玲还悉心服侍丈夫的叔叔。叔叔比婆婆仅小1岁,今年也已89岁高龄了。由于身体原因,这个憨厚的男人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早在叔叔满60岁时,王文玲就接他过来一起生活。叔叔70岁后体弱多病,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王文玲非但没嫌弃他,还像服侍婆婆一样服侍他。

  “对我娘、我叔,她比我更有孝心。我娶了她是全家人的福气。我常年在外帮人开车,家里基本上就是文玲一个人在操持。她上服侍老,下照顾小,但不管怎么累,从无怨言!”王文玲的丈夫饱含深情地说。

  如今,王文玲也已年过五旬了,但依然努力支撑着这个家。看到婆婆、叔叔身体状况渐渐转好,她关了许久的小店又重新开张了。王文玲坚持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做好早餐,把饭菜送到婆婆、叔叔手中。服侍他们吃完饭,她才把店门打开,把婆婆、叔叔扶到小店里看电视、聊天。她知道婆婆、叔叔喜欢看抚州采茶戏,就特意委托亲朋好友买了几十张抚州采茶戏光碟,陪两位老人一起观看。吃完午饭、晚饭后,只要天气好,她还要暂时关一会小店,扶着婆婆、带着叔叔到附近的公园走上几圈。

  有人曾问王文玲:“你婆婆有两个儿子,你干嘛要一个人服侍她,干嘛不两家轮流服侍?”王文玲答道:“婆婆也是妈!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都会有变老、生病的时候,服侍好婆婆,让她安享晚年是我应尽的责任。我对婆婆生活习惯比较熟悉,服侍起来不是更方便吗?”也有人问她:“一个婆婆就够你折腾了,干嘛还要服侍叔叔?”她说:“叔叔也是我们的亲人。叔叔无儿无女,我们做侄子、侄媳妇的理应像服侍公公、婆婆一样服侍他,让他开开心心安度晚年。”平淡而质朴的话语,令人肃然起敬。

“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文玲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能与左邻右舍住在一起也是一种缘分。她把邻居们都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平时,邻居出门,不便带上孩子,都会把孩子交到她手中,让她一边开店,一边帮忙照看。她不仅管孩子吃饭、玩耍,有空还教孩子读书、写字。左邻右舍如果遇到什么急事,如果让她知道了,她必放下手中的活,第一个挺身相助。20126月的一天,邻居张海燕突患急病,晕倒在地。王文玲得知情况后,赶紧喊来急救车,将张海燕护送至医院。到医院时,张海燕呕吐不止,王文玲便与医护人员一道将张海燕抱到病床上。由于张海燕的丈夫那几天在外出差,王文玲忙完家里的事就往医院跑,照顾张海燕,直到张海燕康复出院。几天后,张海燕的丈夫从外地回来,感动得差点给王文玲跪下,但她只是微笑着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很平常的事。”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难怪王文玲的左邻右舍都说:“她数十年如一日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无怨无悔,是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王文玲以自身良好的言行影响教育着后一辈。如今,她的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逢节假日,小两口总不忘带上自己的孩子,一道回家看望长辈。这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如同宁静温馨的港湾,令人羡慕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