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国际农商品牌发展(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2015年十大农业品牌带头人座谈会上,一位年过七旬、身材瘦弱的退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此次江苏唯一获得全国十大农业品牌带头人的张昌礼,10多年来,他呕心沥血,将射阳大米培育成全国首例地理商标,如今品牌价值已飙升到49.76亿元,射阳大米已成为全国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不能不算个奇迹。而张昌礼“一粒米”的传奇故事却鲜为人知。
在上海
叩开卖粮难的大门
1945年2月出生的张昌礼,2000年3月从江苏射阳县粮食局副局长的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本想肩上的担子能轻松点,没想到一个电话却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县里要筹办大米协会,想请你出山,担任大米协会的会长,怎么样?你考虑一下。”电话是时任射阳县副县长刘加模打来的。在粮食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张昌礼心里比谁都清楚,稻米是再普通不过的传统产业,要想做出特色谈何容易,张昌礼左右为难,就在刘加模第三次打电话给他时,他再也坐不住了,“县长既然三顾茅庐,那我先摸着石头过河吧。”没想到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干的,竟然破天荒地干出了名堂。
那几年,粮农遭到前所未有卖粮难的境遇,射阳10多家粮管所粮库都有库存粮食现象。耦耕粮管所100多吨大米运到苏州一家粮食市场后,由于市场行情波动,价格遭遇滑铁卢,对方借口粮食质量问题拒收。无奈,只好降价处理,最后不仅一分钱没赚,还蚀了本。张昌礼听在耳中,难过在心上。
一次,张昌礼到射阳定海农场去调研,这个号称全国粮王的杨定海有6000多亩稻谷堆在仓库里,焦头烂额的杨定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见张昌礼,却似落在水中得了个救生圈,恳求张昌礼帮他想想办法。望着一座座小山似的金灿灿的稻谷,张昌礼心里五味杂陈。农民卖粮难成了张昌礼的一块心病,老伴戴怀玉看他夜寝难安,就劝他,反正你已退居二线了,再过两年就正式退休了,还操那份心干吗?得过且过算啦,谁还能说你什么啊!“不能,领导既然让我干,说明领导相信我,我就是把老骨头贴出去也要干好,不然没法向领导交待呀!”张昌礼一本正经地对老伴说道。
卖粮难就像根蔓藤缠绕着他的脑际,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成了张昌礼一个解不开的心结。2001年春节一过,张昌礼听说上海粮油市场大米需求量比较大,他回家带上几件换洗的衣服,挎着背包乘车赶到上海最大的米市——上海真新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径直来到批发市场总经理陈杏兴的办公室。陈杏兴听说他是射阳大米协会的会长,竖起大拇指夸赞说:“射阳大米好啊,我们上海人最喜欢吃了,是我们上海人的米中之王啊!”
听了陈总的一席话,张昌礼既受宠若惊,又万分惊讶,这不啻是吃了一支兴奋剂,射阳大米何以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米中之王?对于在吃上非常挑剔的上海人来说,射阳大米为什么能吊起他们的味蕾?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张昌礼非常感兴趣。射阳大米的确不错,只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说上海人喜欢吃射阳大米,最好能给出一个充分的理由、科学的依据来,这样才会更有说服力。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张昌礼觉得,酒再好也要靠吆喝。张昌礼想揭开射阳大米好吃的这个谜底。他多次拜访土肥、水利等方面的专家,有段时间,他一头扎进气象局,查阅了盐城近十年来的气象资料, 逐项进行分析,探究射阳的气象特点,经过46天的苦心查阅,他终于找到了射阳大米为何受上海人青睐的答案。原来射阳为海洋性湿润气候,具有秋季降温迟,无霜期长,土壤中富含钾元素等优势,这些优势孕育出大米独特的品质。
2002年10月,全国大米品尝会在上海江苏饭店举行,张昌礼带着大米参会。来自社会各界的评委和市民将20多种大米饭尝了个遍,现场进行打分,最终射阳大米获得了总分第一。
培育品牌
注册全国首例大米集体商标
射阳大米的名气响了,张昌礼的脑海中却又在运筹着另一件事。曾经在2000年央视曝光有毒的抛光“射阳大米”,尽管最终调查结果表明那是市场上假冒的射阳大米,当张昌礼向工商部门投诉时,却似一桶凉水从头浇到脚后跟,工商部门说,你们又没注册,我们不好说人家侵权。张昌礼一时语塞,他就想用射阳大米注册商标,因为有了商标,才能保住大米的品牌。
说干就干,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整理资料向工商部门申请,可人家看了看资料,说县级行政区域名称不得用作商标来注册。也许张昌礼的梦想不该泯灭,就在张昌礼一时手足无措时,国家地理商标注册又有了新规定,集体商标可以用地名来注册。听到这个消息,张昌礼高兴不已,燃烧的激情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
2004年9月20日,张昌礼带着有关材料,连夜从盐城乘火车,踏上千里之外的北京国家商标局。他的材料得到了商标局领导的重视,领导要他回去进一步完善好管理规则、产品检验等资料。
张昌礼完善好申报资料后,不顾年老体弱,再次赶往北京。国家商标局负责商标审查的人员仔细审核资料后,要求再添加射阳大米产地范围13个乡镇的省级主管部门证明。
张昌礼是个干事风风火火的人,他随即又连夜乘火车往家赶,辗转到南京后,他到省农林厅又向有关领导请教开证明的步骤和方法。有关人员告诉他,这个证明不同于一般的证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张昌礼想,不管有多么繁琐,只要能办下去,就是身上掉下几斤肉也心甘情愿。走出农林厅,他又来到省粮食局补办一个手续,出了粮食局的大门,这才感到饥肠辘辘,两天了,张昌礼还没有好好地吃上一顿饭。
回家办完一切手续后,张昌礼提着自己用心血写成的沉甸甸的7万多字材料再次赶往北京,一下车就往商标局赶去。到了商标局,还没到上班时间,他就坐在走廊的过道里等。商标局负责审查的张卫东上班见他一大早就赶来了,为他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动情地说:“其实您不用大老远亲自跑来啊,你打个电话发个快件过来就行了。”张昌礼笑着说,我是不放心啊,还是当面交给你好,你看还缺什么材料,我再及时回去补办。
2005年1月16日,张昌礼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说射阳大米的注册商标获得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例大米集体商标,也是江苏集体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张昌礼听到这个消息,比自家的喜事还兴奋,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县领导得知他年轻时因患病左边肺叶全部切除,现在身体又这么瘦弱,不忍心这样让他玩命地干下去。而张昌礼却不以为然,恳切地对县领导说:“既然上了这条船,就要让它扬帆远航。我对这条路已熟悉了,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就要趁热打铁,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有人劝他,现在大米注册商标也有了,你也该歇歇了。可张昌礼不仅没歇,还铆足了劲往前奔。
2007年,是中国名牌产品大米类产品三年一度的评审年,为了能拿到中国名牌产品这个称号,按照评审规定,协会及17家企业成员都要进行ISO国际标准体系的质量、环境、HACCP体系认证,工作量相当大,而且只有5个月的时间,一错过还要等上三年。怎么办?张昌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那段时间,张昌礼焦头烂额,四处托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北京一家认证公司肯接单,张昌礼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认证公司组织人马进驻射阳,他索性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经过28天的奔波,终于将17家企业三种管理体系文件完成,而张昌礼却瘦了一圈。
2008年在中国名牌产品的162类856个品牌中,射阳大米是全国唯一以协会名义申报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喜事也接踵而来,翌年,射阳大米又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张昌礼马不停蹄,又踏上了射阳大米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创牌之旅。
中国驰名商标申报的材料专业性更强,一般都需要请专业事务所代理,代理价格简直是天文数字。张昌礼就自己组织一班人马,自己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白天带领团队收集整理资料,夜晚在灯光下潜心研究申报材料的程序,常常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射阳大米这块沉甸甸、金灿灿的中国驰名商标匾牌终于呱呱落地,张昌礼心中拿到射阳大米顶尖的创牌梦想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品牌保护
岂容假冒“李鬼”来侵犯
地理标志品牌诞生不仅带动射阳大米的一路畅销,而且价格也水涨船高,其在上海市场的价格每公斤比其它大米贵出0.4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2003年,射阳水稻面积只有28万亩,到2015年水稻面积发展到135万亩,粮食总产增长到22.5亿斤。粮食生产企业由最初的16家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发展到58家规模加工企业。大米产销量从原来的不足1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60万吨,形成了30亿规模的产业群体。金字招牌让成千上万的农户受益,产地粮农年增收超亿元,涌现出一大批“田老板”,四明镇种田大户周锦平,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水稻,年收入至少15万元。从2010年开始,射阳县连续六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农生产先进县。
射阳大米的名气如雷贯耳,一批假冒品牌的射阳大米也随之趁虚而入,犹如一根根魔棒搅得市场鱼目混珠。张昌礼急得嘴上都起了血泡,苦于他只有举报权,没有执法权。一段时间,他跑到上海、安徽、浙江等全国20多家粮食市场调查取证,在上海、苏州、泰州,他就发现有10多家批发市场,假冒生产厂家名称就有217个,射汤大米、射场大米、射阴大米、射阳河大米等近似商标就有50多种。在兴化一家加工大米的企业,张昌礼当面指责老板冒充射阳大米属于侵权行为,这位老板哭丧着脸说:“我们也没办法,不冒充射阳大米卖不出去啊!”张昌礼听了这话既好气、又好笑,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劝导这位老板,告诉他侵权是违法行为,要吃官司的。这位老板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要守法经营。
2013年的夏天,张昌礼顾不得蒸笼似的天气,和工商、质监部门到上海打假调查摸底,一天跑了9个粮食批发市场,在走访最后一家批发市场时,同去的人都累得懒得再下车,他还是坚持下车,一个门点一个门点登记,为大米打假奠定了基础。2014年,在张昌礼的争取下,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专门在射阳召开全省“品牌护航商标案件”研讨会,对射阳大米商标遭遇侵权的案件深入研讨,使射阳大米被列入全省30个重点商标保护范围。射阳大米协会还与公安部门签订了“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犯罪工作”合作备忘录。2015年9月,射阳大米被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信息点。地理标志品牌有了这么多单位保护,也给张昌礼吃下一颗定心丸。
2014年在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农村品牌研究中心连续6年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活动中,射阳大米的品牌价值再度飙升到49.76亿元,是全国排名最高的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进入2014年央视CCTV发布的农产品地标品牌排行榜第8名。
地处射阳邻县周边一些乡镇也想加入地理标志的行列,作为大米协会的会长,张昌礼总是细心考察,符合射阳大米条件的才准加入。有个邻县乡镇,张昌礼经过细心考察后,发现达不到射阳大米的条件,该镇一名大米加工厂的老板偷偷地找到张昌礼,要张昌礼网开一面,并许下条件,若是准他使用射阳大米标志,每年可给协会5万元。张昌礼毫不客气地说:“我如将你加入,等于砸了辛辛苦苦创下的射阳大米牌子,你就是一年给我500万也不会准你加入的!”
张昌礼开创了全国地理商标的先河,推动了全国地理标志商标申创热潮,仅江苏现在就有9家大米成功申创地理产品标志。2014年他被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十大先锋人物。
行走在夕阳路上的张昌礼,常常吟出自己作的这样的诗句,“痴儿了却公家事,又办米协忙东西。但愿助农利天下,燃尽余热不迟疑。”这正是张昌礼发挥余热的真实写照,但愿张昌礼的晚霞之火燃烧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