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一位宝岛漫画家和两千多年前的圣贤结成了隔代知己:《庄子说·自然的箫声》《孔子说·仁者的叮咛》《韩非子说·法家的峻言》《列子说·御风而行的哲思》……一本漫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轻松新颖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于是,漫画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利,成人开始通过这位漫画家水墨翻飞的笔触感悟先贤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这位成就了漫画另处桃花源、开创了中国古籍漫画先河的画家是——蔡志忠。

    蔡志忠年轻时拍过一部动画电影《七彩卡通老夫子》,这部动画电影为他赢得了金马奖最佳卡通大奖,并成为很多人童年时的宝贵回忆。今天,68岁的蔡志忠就年龄来看,俨然一位“老夫子”了,却很难让人将他与“老”字相连。蔡志忠说自己永远4岁半,永远保持野性,天然的野性,心底的自由。

自由:天子呼来不上船

    1964年,蔡志忠上中学时,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又称甲壳虫乐队)的电影《一夜狂欢》登陆台北。列侬他们的一头长发,如一颗石子投在了蔡志忠心中,他为此迷恋,此后便留起了长发。在普遍注重务实精神的台湾乡间,他的举动无疑带着离经叛道的意味。乡民们自是嗤之为“坏小孩,混太保的”,但蔡志忠坚持做自己。他觉得留不留长发乖不乖是自己的事,“被人摆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应该把主权交给自己”。

    几十年过去了,蔡志忠还留有这标志性的长发。他给自己总结了两个“没有”:“世界上伟大到能让我生气的人,还没有出现;我不愿意做的事,没有谁能让我去做。”

    马英九的作家新春茶会每年都会邀请蔡志忠去参加,但他一次也没去过。蔡志忠觉得敬酒、说那些客套话很假。他宁可一边在家里看《Discovery》(探索频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学、崭新科技和历史考古的纪录片),一边抽着烟。他说茶会那里搞不好都不能抽烟呢。

    蔡志忠也从不认为,被别人说“不”就是他的失败。他说,如果我确定那件事是对的,我也做了对的事,但对方不答应,我不定义那是我的失败。这就好像追求A小姐,被拒绝了,你怎么确定这是我的失败呢,20年后再来看吧。

    直至今天,蔡志忠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和4岁半时并没有两样,穿的是破裤子、破鞋子,每天吃饭的钱也花得很少。“我所有的鞋都破了,但不在意,在意的是自己在做的事情,以及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别人怎么看我不在意。”蔡志忠说。

野性:老夫聊发少年狂

    蔡志忠15岁中学辍学,独自一人去台北学漫画。后来总有年轻人问他,辍学是不是很痛苦?蔡志忠感到好笑:“你爱一个女生,有天她说要嫁给你,难道这时候要说,等一下,让我先念完初中再念完高中、大学,再跟你结婚好不好么?”

    从4岁半在父亲的桌子底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画漫画至今,蔡志忠对于漫画的“痴爱”一生未变。

    为了“把自己最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年近七旬的蔡志忠仍然像巴尔扎克一样,时间永远都安排得有序而紧凑。每天日落时便早早睡下,凌晨一点钟起床,连续工作到下午两点。随手拿出他的一个文件夹,翻开来就是他当天画的画,通常都有十几二十几幅,每一幅都标注了日期。

    有人说他勤奋,蔡志忠不同意,他说他是“疯狂”。在他看来,勤奋是本来想休息,可还是继续做,但用毅力达成一个目的基本上都不会太厉害。疯狂就像赌徒,不去赌会死。用铁链都绑不住,恨不得把家里的钱都拿去赌,他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他连续工作靠的不是毅力,不是勤奋,而是对于漫画“疯狂”的热爱。一辈子虽然每天工作十六个钟头,但在蔡志忠看来,他连一分钟都没有工作,他都是在享受。

    享受在他投入绘画时,时间像水一样慢慢流过自己的身体,仿佛只能听到笔在纸上刷刷的声音,甚至连心跳都听不见。万籁寂静,与天地同齐。蔡志忠说,那种高潮和幸福感不是外人能够得到的。

    为了抓紧时间,保持创作状态,蔡志忠选择放弃很多。他没有手表和手机,因为不想让别人打断自己的工作;他常年白衬衫配蓝布鞋,出门背个布袋,笔用三十年,鞋子穿到磨破露大脚趾。因为不讲究,才能心无旁骛,才能激发出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如蔡志忠所说,“所有大家有的我都没有,我所拥有的,只有时间”。

责任:画以授业绘以解惑

    蔡志忠的《庄子说》《老子说》等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几十种语种版本出版,很多人从中得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启蒙。但问蔡志忠当初画《庄子说》《老子说》是为了向读者普及传统文化吗?蔡志忠又露出了他坦率而性情的一面,我哪有那么伟大,我就是因为自己喜欢。

    蔡志忠不会想“我要为别人做事”,他认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帮到别人那是事情自然的结果。就像一棵大树并不因为要帮助别人而成长,但人们却会因为大树的荫凉受益。直到1990年,他的观念有了些变化。这一年他带着女儿移民加拿大,对着玻璃屋看着星空时,他觉得好丢脸,竟然抛弃养育自己长大的母亲——台湾这块土地。于是决定回来,他对家人说“我如果死在温哥华,我会哭。”回来时,蔡志忠就觉得应该主动为人做点事。

    1963年台湾高中考试作文题目叫做:“如果教室像电影院,如果课本像漫画书。”这是五十几年前很多人的期待。201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首套“漫画版”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蔡志忠的漫画不仅出现在孩子们的课本上,还制作成水墨动漫推出光盘教材。“我现在要推动一件事情,就是把我所有的漫画免费提供给小学、初中、高中,让他们作为第二课堂的内容。”蔡志忠认为身上流着中国血液,知道庄子、老子、孔子、孟子,却不知道庄子、老子在讲什么,这样很逊;知道《诗经》《易经》然后《尚书》《礼记》而没有看过,这样很逊。“可以透过漫画,可以透过教育系统,让全国超过一个亿的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这些文化内容,是我今后最大梦想。”

    蔡志忠说,我相信我到80岁还会创作,我还要画出一套《漫画东方智慧系列》,把以色列、印度、中国、日本……2500年以来的东方智慧都收录进来。因为我想让全世界的图书馆里都能有我的书,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