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529日,央视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记者施东飞一行,到江西上饶市玉山县采访年过九旬的“中国好人”虞元顺。在当地宣传部门和乡镇干部引领下,央视记者绕过一道道崎岖山路,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偏僻小山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至今刚通上水泥路的小村庄,60多年来,不知多少病患千里迢迢慕名而来。他们来寻的,是一名叫虞元顺的老人。

 

抗战结缘学得一手医术

一身黑色长袍,白发白眉白须,宽阔的面庞时而露出纯真笑容,和声细气的言语滔滔不绝,这是虞元顺给众人的印象。为一个个重症病人消除病痛且大多义务行医,节俭自己的生活花费,连年捐资公益事业。现年96岁虞元顺的传奇人生被方圆百里的村民传颂着……

让历史回溯至19362月,虞元顺的父亲因病去世,作为四兄弟中大哥的他无从选择,16岁即肩负家庭重任。这年夏天,因为争夺水源,家乡恶霸仗势霸占他们家的田地。虞元顺只好到娘舅家生活。舅母供了他半年,觉得长久以往不是个事,让她的一位朋友徐先生帮忙,带他去学无线电技术。

约半年时间,善良的徐先生未收他学费,还给他饭吃。虞元顺略有成就,徐先生介绍他去抗日部队,当上了一名通讯兵。虞元顺刚到部队,就赶上著名的长沙会战,接下来又是衢州会战等重大战役。战场上,虞元顺和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保障电台通讯畅通,几次三番死里逃生。没过多久,22岁的他就晋升为军直属通信营的排长,属下有20多人,五台发报机。

在部队,有文化的虞元顺经常帮人写文书、写家信。“委托我写信的这些人,其中就有我的师傅。师傅本是贵州一家杂技团的团长,一身硬气功十分了得,他还懂医,为人仗义。”虞元顺说,两人熟悉了,师傅便收他做了弟子。一年后,虞元顺已能徒手砍断四块砖。师傅对他说,才一年,你就这般能耐,再教你,也许你修德不足而惹事生祸,不如教你采草药学治病。从此,虞元顺便跟从师傅试百草学得治病救人的本领。虞元顺很有悟性,不久,他从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少医技,成了当时部队里的一名“编外医生”。

 

山村“名医”为百姓义务治病

抗战胜利,虞元顺脱下戎装回乡,在上饶《民峰报馆》做抄报员。当时抄报员是技术活,须听得懂电码。老兵虞元顺成为报馆技术骨干,拿着双倍工资。看着同事拖家带口,他就把多余的粮食分给大伙。

两年后,虞元顺回家务农。由于会气功和精通医术,村里人有点病痛都找他帮忙。“那时候患者普遍家里穷,我给人看病、开药,都不收钱。有些远道而来的,我还让他到我家吃饭。”由于江山市等地一些朋友邀请,虞元顺常常提个布袋,装着草药,外出给人看病。因为觉得治病救人本领还不行,一段时间,他没有主动帮人治病,也没有在别人面前卖弄技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传十,十传百,远近乡邻都知道虞元顺有认识百草的本事,体虚就请他看看舌苔,大病就求他探探脉息。当时,人们吃得差,干得累,一些人还感染了日本人投放的细菌,生病的不在少数。晴天,他上山采药;雨天他在家制药。百余种草药,铺满一间房子。他用石头捣碎草药成粉末分给面黄肌瘦、体弱多病的乡亲服下。许多乡亲恢复健康,对他非常感激……

198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村上一位庄稼汉从田里干完活回家过门槛时,不小心将门边的幼小女儿踩得奄奄一息。虞元顺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小女孩就躺在门板上,一眼不辨死活。虞元顺当即俯下身,探得小女孩还有救,就设法用气功急救孩子,最终将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女孩的父母很感激,邀他第二天到家里吃饭,他谢绝了。他说,我不喝酒,也不喜欢吃荤,你们别忙了。

19927月下旬的一天,同村的陈金狗在重体力劳动中突然倒地,之后数日手脚不听使唤,近似于瘫痪。陈金狗的家人请虞元顺帮忙治治怪病。虞元顺到金狗家,给金狗又搓又揉。不半天功夫,陈金狗的手脚就能动弹了。虞元顺与陈家开玩笑说,你就给我一碗小麦面吃吧。陈妻很高兴,不一会就端来小麦面。当着大伙的面,虞元顺说,金狗自己能吃面了。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金狗颤颤巍巍的手夹起了面条。数天后,陈金狗家送给虞元顺一面锦旗。至今,这面锦旗仍旧挂在虞元顺瓦屋的墙上。

湖南衡阳的余金莲于2012年春节被诊断出胸腔积水,肺部全被积水淹没,连肺叶都看不到,做了两次抽液,一直高烧不退。转入湖南省一所大医院,经过两次化疗,余金莲一度瘦到75斤,因为医药费吃不消,便离开医院。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余金莲千里迢迢找到虞元顺。三个月后,余金莲的烧奇迹般退了,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半年时间治疗,老人只收了余金莲4000元中药钱,和入院第一天花的钱差不多。余金莲的丈夫算过,妻子这场病在医院花了近5万元……2014年清明节期间,余金莲一行从湖南衡阳再次跋山涉水来到玉山县华山村。车子在一个岔道口停下来,几人沿着石子铺成的崎岖小路步行,来到村尾一个小山坳下的瓦房门口。见到虞元顺老人,余金莲“扑通”一声跪到在地,不停地磕头致谢,老人连忙将她一把扶起。

2014915,南昌市的张先生一路找着来到华山村,求老人帮忙治病,调理体质。43岁的张先生在医院被诊断为直肠癌,小便失禁,脊背疼痛厉害,身体消瘦……“你远道而来,路费花了不少。你相信我,就长时间用我开的草药,要么你就到医院治疗……你要禁口,不吃荤腥……”虞元顺不喜欢小病患者远路而来求他,对张先生的求助,他没有拒绝。半月后,张先生用完15服药又来了,小便有感觉了,脊背疼痛减轻,其它症状也好转。老人又给张先生开了15服中药。服完虞元顺开的中药,张先生的直肠癌竟奇迹般地好了。

隔壁前洲村的占斯理说:“老人特别好,一年前,我因为腿疾不方便就医,托人找到老人,没想到90多岁的虞元顺第二天就来我家了。”惟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老人有个小病不收钱的原则。”

虞元顺对钱看得很淡,“我看病不为赚钱,他们远道而来,肯定是患了大病,花去了许多钱。我开的药方,都是中药材,我只收成本价。”虞老先生看病收费很低,若遇小病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干脆不收钱。“60多年了,为百姓义务行医,难能可贵啊!”众人赞不绝口。

 

乐善好施捐款40万做公益

虞元顺为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乐善好施。19939月,山东人王先生服了虞老采的药之后病好了,特意开车千里迢迢来找虞元顺,就为了送4000元感谢费。老人坚决不收,但对方硬是丢下钱走了。后来,老人把钱全部交到村支书占周军手上,提出用于修路。

2000年前,丘陵地带的华山村没有通水泥路,小路泥泞难行,骑自行车会溅一身泥。村里孩子念中学,每天都要四五点钟爬起来赶十多里路。人们买煤、卖粮常常因大车到不了家门口而用担挑、用小车运。虞元顺知道乡亲生活不便,多次捐钱帮助修路。

修建从广丰县大南到玉山县六都乡的道路,他捐了2万元;流秋湾公路硬化,他捐了25000元;从虞秋湾到坞畈的路,他捐了1万元;华山村路边的凉亭,他捐了9000元;附近寺庙建一个大凉亭,他又捐了一大笔钱;雅安地震,老人捐出准备用于自己和老伴办理后事的20200元;前不久,家乡再建500米左右的小组道路,他又捐了9000元……捐钱的事,虞元顺从来不说捐了多少,但人们知道,他捐的都是大数。

有人劝他,钱不如留给儿孙,至少能减轻子女负担。但老人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留钱给他们就是害他们。”事实上,老人每年能积攒的钱并不多,他没有主业,替人看病只收中草药成本费。除去年轻时替人写文书、抄表的收入,现在仅靠妻子每月3000元的教师退休金度日,他还要从中挤出一部分捐款。对于其中清苦,虞元顺只字未提。虞元顺的孙子虞礼丰告诉人们,爷爷穿的粗布衣服领口都破了,穿的内裤也有破的。即使夏天,爷爷也不舍得将剩饭菜倒掉,甚至隔了一天发馊的剩饭还热了吃。

2012年虞元顺榜列江西体彩推出的“十大感动人物”之一、上饶市第一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奖获得者。当年11月,上饶体彩分中心工作人员来到玉山县华山村为虞元顺颁发爱心奖。一开始老人不肯接受奖金,后来经村支书劝说,虞元顺勉强同意。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老人接过奖励,又从怀里拿出一沓钱,连同刚刚收到的1万元奖金,一并交给村支书:“这是我自己的4000元,再把大南镇至华山村的路修一修。”在旁人惊讶之余响起一片赞扬声。村支书占周军感慨万千:“虞元顺老人为修路等公益事业捐出的钱不下40万!”

对于老人捐款的善举,村支书占周军有些习以为常。每次到老人家,占支书都难以释怀,一间客厅、一间厨房外加两间土墙搭起的房间——70平方米的瓦房承载了老人几十年的生活。房子还在村庄最后一排,靠着山,阴暗潮湿。在昏暗的房子内,没什么像样家具和电器,只有一些老旧的桌椅和简单的日用品。而诸多布满灰尘的感谢锦旗和偏房内贮存着的200多种中草药格外显眼。

现在的华山村虽然地形复杂,但水泥路基本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不少村民建起三层小洋房。但虞元顺老人却一直居住在仅一层的瓦房里,而且处在山坳深处,没有通路。每次回家,虞元顺都要从门前小山坳沿着阶梯爬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他过得这么艰苦。”占周军说,2015年春节期间,县乡领导来看望老人,十分诚恳地给老人做工作:“政府帮你修房子,不要钱!”虞元顺听罢连连摇头,坚定地连说几个不用。“还是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捐了多少钱,修了多少路,给多少穷苦的病人免了药费,我从来都没有算过。”虞元顺说,他现在活到这个年纪,能眼不花,耳不聋,走路不用拐杖,身体硬朗,是上苍对他的恩赐。“只希望活在世上一天,就能多帮助别人一点!”如今,村里通往虞元顺小山坳住房的道路已修通硬化,越来越多的病人纷纷幕名前来让老中医治病,虞元顺老人时常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