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一词本是天文学专有名词,后被英国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运用到了心理学领域。理查德•怀斯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反之,就会吸走你的能量,让你觉得生活没劲、变得消极。

退休以后,参加的老年社团多了,遇到的老年朋友也是各式各样。用理查德•怀斯曼的“能量”眼光来看,确有那么点意思。

就拿我们乐团来说吧。之前我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老吴那家伙总是会倍受欢迎。按理说,在团里他绝对算不上是帅老头,也是“老不咔嚓”一张褶子脸;业务水平他也不是最好的,可就连我也喜欢他。原因是什么呢?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具有超强的正能量。

老吴每天总是热情洋溢的,好像一出家门就能捡到钱包似的。只要遇到熟人,还离三丈远,老吴就会咧着一张大嘴打招呼,让你觉得和你倍儿亲。从老吴那里,你就不知道还有“老”和“烦”:在别人那里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老吴那里是“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在别人那里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老吴那里是“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别人那里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老吴那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所以,和老吴在一起,你也会充满激情,你也会觉得自己没怎么老,你也会认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相反,我们团里还有一位老大姐,客观来讲,也绝对是属于贤淑善良那一类,对人也总是一副热心肠。可不光我,其他团员也总不愿和她呆在一起。为什么呢?用理查德•怀斯曼的理论来讲,她身上负能量有点过剩。

大家正在开心聚餐,她会“好心”地告诉大家:桌上这个菜农药过剩不能吃,那个菜用福尔马林泡过吃了会长病,搞得大家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最后不欢而散;大家正在尽兴讨论奥运,她会“忧心”地“分享”听来的消息:这场比赛吹了黑哨,那场比赛私底下暗含交易,让大家对奥运顿时激情不再……所以,只要有这位老大姐在,你就会觉得这个社会貌似已经无药可救了,没了真善美,这生活过得还真没劲。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报道,说人最难以改变的就是性格,因为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个报道所言是否真实,咱不得而知,不过性格难以改变倒是个事实。那么,如果咱的性格里就没有造就“正能量”的达观一面,怎么办呢?

要我说,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多和拥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吸取吸取人家的;再一个就是自己来修炼了。世上那么多开心事、光明面,咱非得较劲,看着那阴暗面干嘛?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道理大家谁都懂,再说就絮叨了。

最后来句不絮叨的,以后没事的时候,咱勤掂量一下自己的“正能量”有几斤几两。为啥?拥有“正能量”的人不仅自己快乐,还人见人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