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润无声 《家戒》醒后人
文/ 中纪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九曲黄河激流澎湃跌落壶口,穿越晋陕大峡谷后陡然开阔,在它折头向东的臂弯里,环绕着古称河东的晋南大地。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尧、舜、禹、关羽、司马光等曾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极为厚重的一笔。而山西闻喜县的裴柏村,以“中华宰相第一村”的美誉蜚声中外,河东裴氏的家规,千百年来广为世人津津乐道。
中华“宰相村”
翻开历史,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颇为少见!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正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裴氏先祖裴晔,汉顺帝时官居并州刺史、度辽将军。汉永建初年,裴晔返回闻喜时途经高阳里,只见此处山水相依、古柏参天、良田千顷,于是将全家搬迁于此,以裴姓为首,以柏树为名,由此诞生了“裴柏村”。追溯天下裴氏谱系源流,皆出于此,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而裴柏村也日渐成了享誉华夏的“宰相村”。
时至今日,裴氏后裔几乎遍布全国,人数约170万左右,其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等方面有影响有建树的,不下千余人,可谓是枝繁叶茂,各领风骚。
裴氏家族之所以声名显赫、历久不衰,除了特定的历史因素外,主要是和裴家严格的祖训家规有关。这些家规祖训对于敬宗尊祖,维护宗族内部的秩序,保持宗族的繁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千年来,裴氏族人传承家风,严守祖训,躬身践行,不仅以此律己,更以此激励和教育着裴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修心正身、积极进取。
兴盛源家规
穿越历史风云,回眸名门贤达,人们不禁要问:裴氏家族为何能于两千年间“冠裳”不绝,声名显赫?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裴氏家族是儒家尊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典范,其中,《家训》《家戒》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闪亮的文化符号,解读它,我们就能找到其繁盛的秘钥。
优秀传统文化是家风之根,崇尚德行引领是家规之魂。裴氏家风传承千年,激励着裴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修心正身,积极进取。徜徉裴柏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裴氏后裔以德馨为荣,以不读书为耻,非常注重子女的学习和教育,村子里最好的建筑,就是投资一百多万元而建造的学校,建校的时候,村民们踊跃参与,自发捐款近二十万元。裴柏村小学生必须诵读的是《河东裴氏族训》: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从政之道。
北朝名臣裴良奉公之余,着手整理祖上口碑相传遗训,动笔撰写了《宗制》10卷。隋唐时期,河东裴氏发展到鼎盛阶段,其家规的打造和增补也日臻完善。明万历二十四年,裴氏五十五世孙裴濂修订《河东裴氏族戒》9条。历经漫长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实践,现存的裴氏家规于清末民初修订,计有《河东裴氏家训》和《河东裴氏家戒》两大部分。其中,《河东裴氏家训》共12条432字,《河东裴氏家戒》共10条637字。其核心就是“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而从历史上看,裴姓多忠义之士,鲜有逆臣叛将,从一个侧面印证,家规教化玉汝于成,是多么的重要!
家规育后人
从历史的长河逶迤而来,河东裴氏《家训》《家戒》携古法之精要,汇睿思之大成,字字珠玑,句句入里,耐人咀嚼,催人奋发。
闻喜县博物馆原馆长 张英俊:
河东裴氏家规源远流长,相比其他家规,具备三大明显特点:一是随着历史进程逐渐形成,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二是囊括整个氏族,而不是单个的家庭;三是分“训”和“戒”两部分,相互依存。
《河东裴氏家训》12条,即: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前5条强调的是忠孝仁义,后7条则是并行的处世之道,涵盖了对后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
河东裴氏后人、裴柏村村民 裴保林:
《家训》是要求我们裴氏子弟“必须怎么做”,而《家戒》则是要求裴氏子弟“不能怎么做”。
《河东裴氏家戒》连立10个“毋”,即: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这10个“毋”戒律严明,不容逾越,一再告诫后人,不准谋求私利和特权,不得从事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活动,更不得搞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
如果说《家训》是正面引导,那么《家戒》就是负面清单,一正一负,泾渭分明。其最终的归结处,就是要“吾姓子孙,须明廉知耻,做堂堂正正之人。”
闻喜县裴氏研究会副会长、裴氏第78世后裔 裴建民:
河东裴氏的《家训》和《家戒》,其实就是一个庞大氏族修身立命的不二规矩,其核心有六:一是崇尚儒学,以道德铸魂;二是忠心效国,以忠孝立身;三是才学自立,以内养处世;四是廉洁奉公,以勤勉行道;五是嫉恶如仇,以秉性从善;六是仁而爱人,以体恤近民。
《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河东裴氏家训》仿若绵绵细雨,润物无声;而《河东裴氏家戒》恰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鞭策着后人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裴柏村裴氏后人、大学生 裴莹华:
我是裴柏村土生土长的裴氏后人,父母对我从小就严格教育、严格要求,要求我认真学习、尊重长辈,做一个有用之人。看到许多父老乡亲因农村医疗条件有限,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医生。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中医药大学,今年又考上了研究生,就是想提高我的医学知识水平,将来参加工作后,以精湛的医术服务社会。
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奥与滋养,蕴含着先人哲思的朴素与厚重,《河东裴氏家训》像一盏不息的明灯,给后人以参悟和温暖,《河东裴氏家戒》似一记醒堂木,警示着后人祛恶扬善。千百年来,裴氏家规谆谆教化后人的苦心与孤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与豪迈,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并将永世长存、历久弥新!
裴氏家风家规是其彪炳史册的精神力量
“天下无二裴”,是对河东裴氏家族的不吝褒誉。两千年间,裴氏家族“冠裳”不绝,德业隆盛,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现象。究其根源,裴氏传承千年的家风和家规无疑是其彪炳史册的内在精神力量,《家训》12条、《家戒》10条则是一脉相承优秀家风的集中体现。“训、戒”相互依存,引导族人“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为他们坚守精神家园的不二规矩。所强调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居家勤俭”“读书明德”等,核心就是要求家族子弟崇德尚德,以孝友立身,以勤俭持家,以忠义为本,以才学自立,以仁爱待人,做到廉洁奉公、忠心效国。这是裴氏子弟从裴潜俭素、裴侠廉洁,到裴宽孝友、裴度忠于国事躬行践履的结晶,反映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和价值追求。裴氏的《家训》《家戒》,千百年来谆谆教化后人,激励子弟成才,倡导干事立业,成就了“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名门望族,其延绵千年的尚德、孝友、勤俭、才学、仁爱、廉洁、忠心效国,对今天良好社会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定将鞭策和教育一代又一代后人,修身立德,勤勉行道,明廉知耻,成有用之才,做有用之人。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