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十几年前,一位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来找我看病。在讲述病情的时候,她一边捂着右胸口,一边对我说:“王医生,没办法,这块儿堵得慌,我忍不住想哭。”我一看,那一块不就是肝所在的位置吗?“肝在液为泪”,总是想哭,不就是肝出了问题吗!再者,“肺在志为悲”,所以我想,给她开的药方里面一定要加上一些补肺益肝的药。这样,治关节炎的同时还可以把她的情绪给调好。
一个星期后,那位女士来复诊,说:“王医生,您上回开的药真管用,腿不疼了。关键是我心里面不知怎么回事,感觉特别舒服。自从我得类风湿后,腿疼得我见人就想倾诉一番,结果越说越想哭。很多时候还感觉气短、心里特别堵,但这两天,这些症状全没了。”
听了她的话,我明白是额外加的那些药起作用了。从此,无论什么人来看病,我都会问一问他们最近的情绪怎样,然后再根据情况同时开一些调情绪的药。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不但患者的病好得快,心情也会愉悦很多。
后来,我无意中听到一位老中医在总结自己毕生的看病经验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要看人的病,而不是看病的人”。这句话虽然前后仅调换了两个字,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治病救人的真谛。
人不等同于机器。机器坏了,把坏的零件换成新的就可以了。人就不能这样,他的身体里还藏着七情六欲呢,一旦失调,这往往就是导致疾病发生和久治不愈的“罪魁祸首”。所以,医者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不仅要治愈他生理上的毛病,同时还要让他收获快乐、信心和继续生活的勇气。这其实正是我所要阐述的一个概念——身心同补。
一种情绪对应着一种疾病,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情绪那里找到根源。因此,您如果在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做到“身心同补”,那效果就太神了。人生病时为什么会产生不良情绪呢?《黄帝内经》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说,人的喜、怒、悲、思、恐等情绪都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
说到这里,或许您会觉得,精神上的问题不都跟大脑有关吗?事实上,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全参与了我们的精神活动。比如说,您发怒的时候,是不是会隐隐感觉到右上腹疼痛?这就是肝在痛。而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您会不会感觉到呼吸减缓,甚至不顺畅了?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只要去向领导汇报工作,我就内急,想上厕所。但到了厕所,尿量也不是很多。”我问他:“您是不是有点害怕这个领导?”他回答说:“是啊,他特别喜欢骂人!”这其实很好解释。中医认为,肾主恐,正是由于这个朋友在潜意识里害怕上级,对他有恐惧感,才会“肾气失固,气泄于下”,出现内急的现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内急,而是肾生恐后将指令汇报给大脑,大脑再下达指令以上厕所的方式来疏泄恐惧。
还有一次,有个朋友对我说,他父亲近半年来疑心特别重,想得特别多。最近,老人家的症状更严重了,吃不下饭,肚子胀,吃了医生开的一些开胃消食的药,但总不见效。在临床中,我经常发现一些有疑心病的人说自己胃不舒服。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脾主思。人想得多
了,脾胃之气就堵在那里不走了,这样肚子能舒服吗?
其实,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通的。比如说,有的人经常性头痛、没精神、心里不舒服。但您如果把头痛治好了,精神自然会好,相应地,心里也会舒畅无比。
因此,无论是治病还是防病,只有“身心同补”,才能使疾病彻底断根,不再复发,让身体真正强壮起来。
心若不适,肝、脾、肺、肾亦有恙
心脏掌控人的情绪。《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不良情绪的出现都会连累到它。所以,心脏的情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人才会长命百岁。
●心肾相通,二者互相影响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比如说,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必需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心火就会亢盛。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所以,心阳不足的话,就无法把充足的阳气送给肾脏,造成肾精亏损。举个例子吧,我们心脏出了问题,很多人会说“心慌”,这个“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心脏出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肾脏。
●心有诸多事,脾就不舒服
大家都知道,脾主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脾的运化,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才能变成血液。但是,如果没有心阳的存在,脾的运化功能就无法实现。举个例子,很多身体虚弱的人,吃了不少补药,都不见效。到医院去检查吧,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心里装的事太多了,有事没事去想一些没必要操心的事,分散了心阳。思虑过度容易伤及心血,而心血不足又会影响到脾的运化,造成少食、腹胀、身体乏力等“心脾两虚”的症状。
●心肺合作,清浊之气才能正常交换
心主血,肺司气,血是气的载体。肺吸入的清气需要通过血液的运化才能分布到全身各处,浊气也要依附于血液才能到达肺部,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血液运行才会通畅,让体内的浊气正常地和大自然的清气相替换。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的道理。
●心情不好,多揉肝经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就更好解释了。心主血,肝藏血。我们心情不畅的时候,最需要肝脏来疏泄情绪。比如,有的人在心情压抑时会感觉心前区憋闷,两肋也有疼痛感,这就是心血瘀阻使肝失疏泄所致。因为两肋是肝脏所在的位置,也是肝经经过的位置,肝气郁滞就会引起两肋疼痛、胀闷。
总的来讲,心脏的不适都会影响到肝、脾、肺、肾。我觉得《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将军,肺就像宰相。将军或宰相出问题了,都会影响到君王的决策。如果单是将军出问题了,对宰相的影响却很小。唯一不能出问题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龙颜大怒”了,将军、宰相的日子都好过不了。
有多少种病,就有多少种坏情绪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家在女儿的陪同下来看病。老人家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头痛、头晕、胸闷。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我于是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每天早晚和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注: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 老人家和他女儿又来找我。我问效果怎么样,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他的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少发怒。”我告诉她:“像高血压这样的病,不能只关注血压有多高,您还得留意老人家的情绪。别动不动就发怒,引气血上扬,这只会使血压再度升高。我在给您父亲治疗的同时,还注意调节他的这种坏情绪。经常给他按揉太冲穴,既降低了血压,又避免了发怒。这样,
病情止住了,发病的原因也消除了,降压效果当然会好。”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心主喜、恨——性情急躁易得心脏病
心属火。所以,火性人容易急躁,喜欢争论。另外,心还主喜、恨。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气血流畅,肌肉放松,身体上的疲惫也能很快减轻。另外,您在怨恨别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热、心跳加速、失眠、癫狂、声音喑哑、疔疮等症状;过喜的时候,您就会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精神无法集中、心神恍惚、嘻笑癫狂。有时候,很多人感觉自己心跳很快,心口不舒服,或者睡不着觉、容易忘事儿等,这就是过喜伤心的缘故。如果内心急躁,面色黑红发暗,这就意味着您的心神受到伤害了。这个时候,心神不稳的您最容易患上心脏病。
●肝主怒——经常生气易得肝病
肝属木。属木的人具有宁折不曲、不轻易服人的性格。这种人做起事来一般容不得别人辩驳,别人一反击,他就心中不服气。这样一来,他的内心就在不断地来回“拉锯”,结果便是把怒气给引上来了。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您在发怒的时候,会感觉胸膛发闷,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有的人还会出现脸色发红、头昏眼花、两臂麻木、胸膈那一块感觉不舒服等情况,这都是暴怒伤了“肝神”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平时脸色青里带白,说明他的肝经已经受到损伤了,很有可能患有肝病。
●脾主思——思虑过多易消化不良
平时想得多的人,即使到了饭桌边上,也只是扒几口饭意思一下。其实,这是怨伤脾所致。将怨气闷在肚子里不发泄出来,脾经最容易受到伤害,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肚子胀满等现象。
●肺主悲——计较过多易感冒咳嗽
一说到“肺主悲”,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林妹妹,她就是因肺经伤害而红颜薄命的典型例子。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爱计较,或者整天阴着一张脸,悲悲切切的,那就很容易伤到肺,出现精神不振、面黄肌瘦、头发枯黄等现象。爱计较的人经常感冒、咳嗽,就是因为他的肺经受到了伤害。
●肾主恐——胆小怕事的人最容易得肾病
有的人一旦要上大场面、见大人物,就会急着往厕所跑,这是心里紧张导致“肾气失固,气泄于下”的缘故。所以,电视里演着某个人被吓得举着双手尿裤子的样子,那不是瞎掰的。肾脏属水,水形人遇事容易退缩,而且还多忧多虑。俗话说,“烦人伤肾”,忧虑、好烦的人,最容易产生腰腿酸痛、遗精淋证、虚痿肾亏、疝气郁结等症状。所以,在治疗大小便失禁、遗精、阳痿、早泄等毛病时,您还要先想办法把受伤的“肾神”治好,这才是根本。
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关注身体上产生的实质性病痛,却忽视了我们五脏六腑也会受到伤害。所以,在治病养生的时候,您不仅要治身体上的病,还要平息不良情绪,这才能让您的身和心都健康。
身心同治乃治病根本
一个人生病,身体和精神上的毛病各占一半。而当你用对方法的时候,那真是身体和精神一块儿治了。要是世上每种病都这样治,还存在什么疑难杂症?还有啥病治不好?
生活中, 很多人在治病时, 所用方法其实是单向的。比如说,患有高血压的人,他们吃降压药就是为了单纯地降血压;我们生气的时候,别人说一句劝慰的话,也是单纯地缓解一下情绪,却忘了生气会特别伤我们的肝。如果您明白了心、肝、脾、肺、肾和喜、怒、忧、悲、恐、惊这些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那您就会发现,一种疾病对人产生的害处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还能极快地败坏我们的情绪。反过来,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心灵上的。它不仅会让人生出很多莫名的病来,还会把病拖成慢性,让它
经常复发,迁延不愈。
“身心同补”一点都不难,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您达到身心同补的目的。就拿感冒来说吧,很多人感冒的时候,会涕泪交加,有的人还会鼻塞,这都是因为肺出了毛病。肺主忧,所以,我们感冒的时候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想说话、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等现象。而辛味入肺,这时候,您熬上一大碗姜汤趁热喝了,不仅感冒会好上很多,就连情绪也会变好。
有时,甚至一句话都可以起到“身心同补”的效果。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癌友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上,我问一位癌症朋友是怎么“带癌生存”,并跟癌症“和平相处”的。他说:“我刚被确诊为胰腺癌那会儿,除了身体上不舒服,还整天烦躁不安,谁也不想理。但是,我老伴说,‘三年自然灾害都没把咱饿死,现在怕啥?’我仔细一想,真是这个理儿。于是,我就天天去锻炼,也不去操什么心,整天活得悠哉乐哉的。后来,我发现,不仅身体越来越好了,精神头更是好得没法说。都说胰腺癌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而当时我发现胰腺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但直到现在7年多了,我一点事儿也没有。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老人家的一番高论不禁让我拍手称快,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毛病各占一半”这样的话,我愿与天下的医生和患者共勉。情绪不好,再怎么锻炼身体也没用。在锻炼前我们应当首先想一想,有没有哪种不良情绪正在影响我们?如果没有,恭喜您了。如果有,您一定要调整好了再去锻炼,如此,养生才会“如有神助”。
相关链接
不良情绪莫长期存在
无论喜也好,悲也罢,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是丰富我们人生的添加剂。但不良情绪长期呆在身体里,就相当于一剂毒药,有句俗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来形容疾病的病因非常贴切。有的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您偶尔吃一次,患上癌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熬夜容易让人阴亏阳亢,您偶尔熬一次夜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损害,最多是精神不济;抽烟容易导致肺病,您在心情不爽时抽一根烟,反而可以平静心情。但是,如果这些事情在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那就有害身体健康了。同样,人疲惫的时候遇到好事,高兴一下,就能缓解身心的疲劳。但如果高兴过头,或者高兴的时间过长,人就会精神恍惚、睡不着觉。逢年过节的时候,有很多老人家去世,就是因为他们太高兴了,导致心神涣散,最终“乐极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