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他是《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他爱好画画,热衷表演,在84岁那年,重返人艺在戏剧舞台挑大梁,他就是演员蓝天野。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党和国家事业,兢兢业业将文化阵地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老艺术工作者的赤诚情怀,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蓝天野,1927年生人,抗日战争时期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作为祖国剧社的发起人之一开始参与中共华北城市工作部地下工作,并加入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演剧二队,随后到华北大学政治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华北大学文工二团和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担任演员,1952年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任导演兼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87年离休。现任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顾问。
离休后,蓝天野仍心系话剧事业。多年来为青年演职人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为剧院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和保证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把关。2008年剧院恢复艺术委员会,他受邀担任顾问,对剧本和演出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传承和确保演出剧目的高水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积极为广大戏剧爱好者举办艺术讲座,为院刊及很多报刊撰稿,使广大观众深入了解老一辈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观念和对艺术事业执着追求的高尚艺德。
近年来,他以极大的热情直接参与剧院的艺术建设,重返话剧舞台。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并纪念建院60周年,剧院倾力创排了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他受邀担任该剧艺术总监。在紧张的排练、演出之余,他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用言传身教来启迪青年演员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演员,教他们如何感受、体验角色,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安静地演戏、做人,如何更好地继承剧院的优良传统。2014年,他执导了重排剧目《吴王金戈越王剑》。在两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他一天三班主持排练,克服了时间和体力、精力上的困难,为该剧成功演出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2015年,他以88岁高龄再次执导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在两个多月的排练中,他坚持每天早来晚走。连日每天三班的排练终令他劳累过度,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要求立即停止工作抓紧治疗和休息。剧院领导和剧组人员都劝他在家好好休息,可他却安慰大家说:“没事,我能行。”就这样,他每天上午到医院输液治疗,下午到排练厅工作一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从未缺席过一次排练。2015年4月底,《贵妇还乡》在首都剧场上演,随即引发轰动。2016年4月该剧再次演出,89岁的他克服时间紧张等困难再次执导该剧。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艺术工作者,蓝天野坚持艺术创作要扎根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2年他带领《甲子园》剧组到北京香山老年公寓体验生活;2013年他回访了几十年前曾两次体验生活的房山区青龙湖镇岗上村,为村民们送去了自己特意创作的水墨画“鹏程万里”,还被授予了“荣誉村民”的证书。每年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他都踊跃参与,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都捐款数千元。2012年,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将2万元用于“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救灾。他热情关心民营戏剧活动,2014年得知东城区南锣鼓巷戏剧节因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时,立即捐出3万元,带动了一批戏剧工作者捐款,使戏剧节得以正常举办,让年轻戏剧工作者们倍受鼓舞。
蓝天野耄耋之年依然执着于艺术理想,坚守于话剧舞台,始终以一个老艺术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和一部部优秀话剧作品,为首都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倾力奉献,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