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用忠诚与才智书写职业人生
文/沈黎明
今年年近八十的刘吉,曾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正部级)。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时刻听从党的安排,数次根据组织需要变换职业身份和工作岗位,履职足迹遍布工、农、兵、学、文体多个领域,每到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勤奋学习,寒门中走出清华高材生
刘吉1937年生于辽宁铁岭县一个偏僻乡村,四五岁时由于家乡遭灾,生活难以为继,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带着他和弟弟妹妹逃荒来到吉林省洮南县黑水乡。全家安顿下来不久,刘吉的母亲便因病撒手人寰。作为家中的老大,刘吉小小年龄便帮父亲扛起生活重担,给人家放猪、放羊赚钱养家。
刘吉自幼好学,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每天上学念书,心里时常涌动着“我要读书”的渴望。但为了家庭的生活,他只能将这种渴望深深埋在心底。直到11岁时见家庭生活有了起色,他才鼓足勇气央求父亲让他上学读书,深明事理的父亲思量再三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刘吉上学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刘吉不愿放弃学业,作出了白天上学,早晚、休息日拼命干活养家的决定。
1952年夏天,刘吉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洮南一中。因品学兼优,1958年,刘吉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走进清华,刘吉知道这里是人才聚集之地,因此学习更加勤奋,整日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风格。后来刘吉做了学生辅导员,当年龄相近的学友们就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开拓事业等一系列问题向他求问时,他总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如今回忆起清华生活时,刘吉感慨地说:“如果说儿时对于读书的渴望和狂热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笼统而模糊的理想,那么踏进清华园,特别是经过一段辅导员生活的锻炼后,自己才真正看到了真实而又清晰的希望。清华6年是自己走向成熟的开始。”
对话学生引起强烈反响
1964年毕业后,刘吉被分配到核工业部某研究院。1978年,刘吉走出位于四川大山中的研究院,从研究室书记、副主任的岗位上调到无锡市委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兼体改委主任。
来到太湖之滨的无锡,他顾不上欣赏南国秀美的湖光山色,马上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他以敏锐的视角,关注起中国农村刚刚兴起的乡镇企业崛起现象。经过100天时间,120多家乡镇企业的调研、思考,他写出了20万字的调研报告——《江南农村经济曙光》。此报告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国内众多经济学家、政治家的目光……很快,刘吉这个学习工程物理的人,因提出的经济观点而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年后,刘吉被调到无锡全国闻名的“老大难”企业——协新毛纺织染厂任党委书记。上任后,他率领一班人积极改革,经过三年的努力,使这个企业起死回生,跨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好评。一时间,全国各种报刊对无锡协新毛纺织染厂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参观考察者纷至沓来。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刘吉与一批来访学生的一次对话引起了全国的轰动,他又从另一个角度成了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
事情源于1984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一群年轻大学生来厂考察,年轻的学生们知道了协新毛纺织染厂转变的过程后,非要看看刘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三头六臂,要求和刘吉对话,刘吉欣然应允。对话开始前学生们对刘吉约法三章,要求他:不做政治灌输;要讲真话;当场回答提问。刘吉痛快地答应了学生们的要求,同时对他们也约法三章:满足不了的地方请原谅;一时回答不上的请给时间考虑;回答可能会有失言处,不要抓小辫子。这样,在和谐的气氛中,刘吉和学生们一问一答,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学生们提出了“你是怎样当上党委书记的”“你处理青年问题的秘诀是什么”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当时学生们问的问题尖锐泼辣,题题叫劲;刘吉答得果断坦诚,字字珠玑。学生们在千奇百怪的问题中有探究、有讨教、有测试;刘吉的回答以一当十,有哲思、有学识、有雅趣、有文采。对话结束后学生们满意,刘吉欣慰。
后来,记者将对话中的100多个问题整理后刊登在
听党召唤,紧急转行不辱使命
刘吉在无锡表现出的综观大局的敏锐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才能,很快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1985年6月,身为地方干部的刘吉,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急电,召他立即进京。从未与部队打过交道的刘吉,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北京。中央军委有关领导见到他后,当场向他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的命令,任命他为国防科工委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刘吉做梦也没想到,他就这样成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结缘。
三个月后,刘吉作为“远望号”舰队最高政治首长,率队远赴南太平洋执行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任务。此次任务历时数月,刘吉和全船人员同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任务。然而就在他们胜利返航途中,却遭到了强台风的袭击,海上狂风肆虐、暴雨倾盆、水天一线、白雾茫茫,船舶剧烈颠簸,随时都有被汹涌的波涛吞没的危险。面对极为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作为船上的最高政治首长,刘吉始终以身作则和官兵们一起搏风斗浪,与死神抗争。狂风暴雨渐渐平息了,官兵们纷纷围到刘吉身边,想听听他有什么样的豪迈之言,岂料,刘吉并没有夸夸其谈,而是拉着船长大吼一声:“把酒打开,大家一起为生命干杯!”此时此刻,这充满人文关怀的一句大实话,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为生命干杯!”刘吉的话音刚落,官兵们一起呐喊响应。“远望号”返回祖国后,军委授予他们一等功。
1986年,正当刘吉逐渐熟悉了军队生活的时候,中央将其调入中国科技大学任党委副书记,主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到任后,刘吉用真诚的态度与青年学子交朋友,用朴实的话语给他们讲理想、讲道德,很快成为学生们尊敬的领导和可信赖的师长,大家都愿意敞开心扉和他说心里话,遇到什么思想问题都愿意到他那里寻求答案。两年后当刘吉调离科大时,得知消息的同学们自发为他送行,很多同学骑着自行车跟在他的车后送行10余里,场面非常感人。刘吉用他的真诚赢得了学生们的真心爱戴。
1988年底,由于组织需要,刘吉再次穿上了军装,被调到国防科技大学任政治部副主任,依然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履职后他紧握真理与道德之剑,坚守着神圣的知识殿堂,富有哲理地宣讲党的大政方针,竭尽全力做着学员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屡担重任,兢兢业业报效祖国
在两所国家重点高校的工作中,刘吉的才能进一步展现出来,尤其他看问题、处理问题时的大视角、大智慧,与众不同。1989年底刘吉从国防科技大学领导的位置上调到国家体委任副主任,为国家承担更大的重任。
岗位转换了,又一场艰苦的跋涉出现在刘吉的生命征途上。工作一进入新角色,他立即激情四射。刘吉是个注重调查研究的人,他的大思路、大主意、大举措从未离开过调研。在国家体委工作期间,刘吉负责全民健身工作。为了搞清全民身体状况,他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车间矿山、大专院校、部队营房。通过调查他了解到:当时中科院科技人员平均寿命只有53岁,高考中身体全部合格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5%,高校新生中身体较弱、很弱和多病者竟占86.5%。特别是一批批著名学者、科学家、作家、音乐家、教师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而在快节奏、高强度中运转的普通工农百姓,更是多发病伤神,常见病缠身,职业病裹足。面对调研结果和一串串数字,刘吉仿佛听到了国民体质状况的报警笛声,这声音尖锐、急促,令他不安!经过反复思索,他脑海里迅即形成了“应该构筑一个全民健身工程”的想法。这个构想在脑海里一萌生,他立即感到心胸敞亮,天高地阔。他的这个构想,得到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武绍祖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他立即投入了实际操作。为了早日实现构想,刘吉成立了工作小组,先后召开了30多个城乡座谈会,亲自组织起草了若干文件。在精心制作这篇大眼光、大计划、大手笔文章的日日夜夜里,刘吉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思索。一天,他突然想到:既然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那全民健身无论从它的着眼点、立足点、归宿点,还是从它的顺乎大潮、合于民意、荫及子孙、造福后代的功德之处来说,都应该是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解决的是优生优育——人的前期生育问题,而全民健身则是解决优成优长——人的后期发育问题。一个是生好,一个是长好,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顾生,不顾长,把孩子们都长成胖墩或豆芽菜,那样,我们的民族岂不弱不禁风让人耻笑,再蹈被人欺凌的覆辙?
刘吉为自己有这个大胆的想法而兴奋,为了慎重起见,他找到在中国科技大学共过事、时任国家计生委主任的彭珮云,彭珮云听了刘吉的观点连连点头称好!这使刘吉信心大增。最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刘吉的构想从朦胧到清晰,从部分构造到整体框架,历经22稿,终于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形式完成。很快这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国务院总理办公会上通过,于1995年6月颁布实施。当促进中华民族体质建设的这一伟大工程序幕拉开时,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这项工程设计师的刘吉接过这一题词时,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欣慰之情。
除此之外,刘吉还为我国《体育法》的出台、体育彩票的发行、对运动员进行高额奖励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他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998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刘吉又接受了新任务,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聘他担任国务院稽查特派员,代号07,主抓建筑和电力行业,他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刘吉如以往一样,迅速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履职期间,他带领四位助理跑遍了分管的所有企业,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
刘吉面对事业对自己的一次次选择,都是以服从为神圣天职,几乎没有犹豫、没有惶惑,常常今晚得到调令,明早就打点行囊迎着曙光上路了,而且干一行总要干出些名堂来。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永田在写给他的一首五言诗中,对他的人生经历做了最精辟的描述:
君本农家子,传奇并不奇。
清卑食智果,矢志柱物理。
政府任公务,企业管经济。
不惑年已过,投笔着戎衣。
学潮奔科大,亚运又从体。
十载八调动,受命危难际。
农工兵干体,行行争第一。
如今,刘吉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依然积极为社会做奉献,现在担任着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顾问、《求是》杂志中国演讲中心主任、中国演讲协会会长等职务,并担任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在这些工作中他最关心的是青年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到全国各地讲课,他那“言约旨远、思想深邃、锋芒犀利、幽默智慧”的演讲、对话方式已被专家们归纳为“刘吉工作法”,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则赞誉他是“著名的思想教育艺术家、理论家、演讲家”。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