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资兴市关工委立足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职能,积极组织和引导“五老”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和优势,通过多项举措焕发“五老”精气神,激发“五老”正能量,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方法,发展壮大“五老”队伍

“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战士、老教师等)是我党重要的政治资源,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基。在实际工作中,资兴市关工委坚持自愿、就地、就近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探索和总结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方法,不断壮大“五老”队伍。

1、组织动员发动一批。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组织、老干、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做好老同志的组织动员工作,发动“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时,把此项工作列入有关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计划,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入党立誓想些什么”、“老有所为干些什么”、“不忘初心做些什么”等主题大讨论。通过讨论,各单位许多老同志纷纷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五老”队伍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2、典型示范带动一批。通过各种表彰活动、在各级媒体上广泛宣传等形式,大力推介“五老”队伍中的先进典型,让全社会了解和认同“五老”的工作,钦佩和尊重“五老”的奉献精神,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老同志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近几年,先后推出了“中国好人”袁生权、“文化名人”李宙南、“宣教牛人”赵堃,“网吧忙人”曹仁书、“家教达人”李焕毕等先进“五老”代表,让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市委、市政府在三年召开一次的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隆重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最美五老”,引导广大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

3、登门拜访聘请一批。定时到组织、人事等部门了解情况,对一些有专长的老同志,主动上门拜访,诚心求贤,正式聘请。特别是对一些刚刚从领导岗位或技术岗位退休的“年轻力壮”的老同志,抱着“三顾茅庐”的诚心,主动求贤,做好本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欢迎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颁发聘书。同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发挥其专长,建设好法制教育宣讲员、法制教育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网吧义务监督员、家庭教育指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科技扶贫技术员、心里健康咨询员等队伍,助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

4、创造条件凝聚一批。对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熟悉其基本情况,定期统计并造册、登记、上报。同时,主动为“五老”提供优质服务,真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思想上尊重、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用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来凝聚老同志。如每年年底对有突出贡献的“五老”和家庭贫困的“五老”进行集中慰问走访,让老同志更加乐于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

实践证明,“四个一批”是发展壮大“五老”队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该市37万人口中有老同志6.3万人,其中“五老”1.8万人。全市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有3.3万人,其中“五老”6200多人。

二、搭建平台,充分彰显“五老”作用

“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具有政治、经验、威望、亲情等方面的优势和表率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资兴市关工委注重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

1、创建教育基地,“五老”发挥作用有平台。近年来,资兴市关工委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逐步开发、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移民纪念馆、农耕博物馆、布田和流华湾历史展览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禁毒和安全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社会实践体验基地等青少年教育基地。这些基地,涵盖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法律知识等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为“五老”发挥作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平台。

2、构建组织网络,“五老”发挥作用有舞台。资兴市关工委建立健全“五老”资源库,构建了以“五老”为主体的普法家教宣传团、帮教团、关爱团、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扶贫创业服务队、调查指导队“三团三队”的“五老”组织网络体系。据统计,全市普法家教宣传团成员3800多人,活跃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开展普法和家教宣讲工作;帮教团有成员1100人,对1000多名帮教对象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的方式进行帮教;关爱团有成员280人,主要对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献爱心、送温暖;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有成员196人,主要负责监督巡查全市各网吧(点)及娱乐场所;扶贫创业服务队有成员860人,对贫困家庭进行走访、帮扶,多渠道、多形式帮助6000多人次;调查指导队有成员168人,每年对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目前,“三团三队”开展的工作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五老”正能量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3、开展系列活动,“五老”发挥作用有载体。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结合当地的曾中生、曾希生、曹里怀、谭政文等革命事迹,突出党史国史教育,组织“五老”,特别是教育系统离退休同志,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全市各中小学校主办党史国史教育讲座21场次,8万余名中小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二是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结合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组织“五老”深入贫困乡镇、村组摸底子、结对子、出点子,扎实开展了“精准扶贫、帮扶到人、关心到家、按时脱贫”服务活动,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实施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实施产业扶贫,引导贫困家庭念好创业经,找准项目路,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得到了市委书记贺遵庆充分肯定和批示,号召全市所有扶贫工作队学习我们的做法与经验。三是扎实开展“五老”助力家教活动。围绕加强家庭建设,全面实施“251”家教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五老”“六到家”活动。即组织全市2000名身体好、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五老”,每人联系和助推5户不同类型的家庭,启动10000户作示范;做到政策宣传到家、法治教育到家、科技传授到家、扶贫济困到家、矛盾化解到家、美德传承到家。“五老”助力家教工作,于2015年10月25日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高度肯定和重要批示,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完善机制,不断激发“五老”动力

1、做好思想工作,主动帮助“五老”转换角色。许多老同志从领导工作岗位退休后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曾经的下级成了现在的领导,思想上总有点不习惯。针对这一问题,资兴市关工委从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制定和完善了《“五老”思想交流工作制度》,工作人员不定时地加强与“五老”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帮助“五老”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摆正位置,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上来,激励他们自觉肩负起关心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帮助他们以更加谦虚、更加乐观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

2、强化学习培训,全面促进“五老”素质提高。一是制定和完善“五老”集中学习和培训制度。每一个季度都要组织全体“五老”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中国老年》、《中国火炬》上刊载的有关文章,并做到有学习纪录、有学习心得。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五老”骨干培训班,集中组织学习关心下一代业务知识。二是制定和完善“五老”工作交流制度。每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邀请部分“五老”座谈,通报工作情况,交流总结经验。三是制定和完善“五老”调查指导、学习考察制度。不定期组织部分“五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外出参观学习,摸清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汲取外地经验,从而提高发挥作用的水平。

3、落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五老”积极性。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五老”作用发挥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将“五老”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适当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五老”的工作补助;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定期评选一定数量的先进个人,并予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三是及时了解“五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切实帮助解决“五老”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成员曹仁书,一次因意外骨折住院不能走动,资兴市关工委领导及时到医院探望并送去慰问金。曹仁书感动的说:“这次住院,我原想退出监督队的,现在组织上这么关心我,我很惭愧,病好后我决心继续投身到网吧义务监督,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今,已84岁高龄的他,仍然无怨无悔地奋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第一线,今年6月被授予“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