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精准发力 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倾力帮扶复兴镇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按照省直机关工委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到扶贫挂帮点湄潭县复兴镇开展“五千行动”,督查扶贫项目落实、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进展情况。自2012年帮扶复兴镇以来,省委老干部局立下了老区不脱贫,绝不收兵的“军令状”。历届扶贫队员把百姓当亲人对待,把老区当家乡建设,真抓实干,贴心为民,谱写了一曲连续扶贫攻坚的壮丽凯歌。
贴心为民,负重前行力倍增。队员进驻扶贫点后,翻山越岭进村寨,挨家挨户搞调研,梳理了帮扶重点,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为了得到项目扶持,早日实现百姓致富期盼,队员们动用了所有能用的资源。到目前为止,争取项目32个,协调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修建村级办公大楼2幢,修建水泥路15公里。58岁的村支书舒永远说:“以前我到村里走一趟起码要两天,现在水泥路村连村,户连户, 20来分钟就能转一圈。商贩将车开到家门口,茶青、蔬菜天天有人收购,农副产品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现在,老百姓在家能致富,就连在外打工的也回来了。”
立军令状,攻坚脱贫实打实。结对帮扶,责任分解到人。复兴镇大桥村、湄江湖村有贫困户24户、贫困党员22人、特困学生9名。局班子把帮扶脱贫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局长石松江主动认领两户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实行长期帮扶,带头签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如今,每名局领导至少认领了两户“穷亲戚”,他们将扶贫“军令状”制成榜牌,悬挂在帮扶对象家门上显眼位置,将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限期脱贫时间等细节昭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重教助学,致富潜力有保障。省委老干部局将资助贫困户“读书郎”成才,作为巩固家庭小康持续发展又一抓手。历届扶贫队领导重视及时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学习等困难,组织干部职工捐款,建立“爱心助学基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安心完成学业。今年“七一”前,局机关四个党支部结合建党95周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弘扬长征精神·关爱贫困学子”活动,为复兴镇师生宣讲红色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讲传统、讲学习、讲礼貌的良好风气,并向48名贫困生发放奖励助学金。
选准产业,小康路途更宽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定要结合实际,让贫困户有自家特色、长远发展的家庭小产业。不能等我们走了,老百姓又返贫。”第二任扶贫队队长张洋说。三年来,为挂帮村寨修建灌溉水渠3公里,发展油茶6000余亩,建设蔬菜基地1个,建立稻鱼共生产业示范基地1个,打造小康示范村寨1个。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李桂莲多次对当地村民进行蔬菜种植培训,免费提供优质蔬菜种子,现场进行种植指导。如今的复兴镇贫困村,村村有项目,家家都有致富小产业。■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