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邛崃奶汤面

/郑光福  

1987年春末夏初,我从金牛区委宣传部调进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具体负责“对农村广播”节目的采编。不几日,便被安排到邛崃采访。

一大早,走出采访地招待所,抬眼望去,街上有蓝底白字店招“奶汤面”的竟有十余家之多!陪同我们的同志介绍道:“邛崃奶汤面自古闻名,当地人几乎都是吃奶汤面长大的。”闲叙中,热腾腾的奶汤面送到了面前,还有开味泡菜、凉拌鸡。我先挑一筷子面往嘴里送,活脱利落,劲道很好,浓滑的面条香味很是特别。再挟一块长长、辣辣的凉拌鸡入口,麻辣辛香恰到好处。清淡的面味,又麻又辣又香的鸡味,简直是绝配!麻辣味未过,接着喝一口雪白的奶汤——“爽!”“邛崃竟有如此美味!” 几位同行记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吃,好吃!”

从此以后,每到邛崃,我都要去吃奶汤面。那时成都市电台的对农节目多是春种秋收的“四季歌”播出稿。我向台领导请示,将饮食文化扩进对农节目,台领导接受了我的建议。从那年年底起,对农节目改为了“市郊天地”,不但设了“饮食文化”栏目,还设了“川西风情”“企业之声”等新栏目。“邛崃奶汤面”“崇州查渣面”“天主堂鸡片”“彭州九尺鹅肠”“新繁泡菜”“新津活水鱼”“温江水饺”“蒲江米花糖”“新都桂花糕”“双流羊肉汤”“洛带烤鸭”“天回镇豆腐”“洞子口凉粉”等大成都的名小吃便在“市郊天地”中一一推出。

奶汤面的得名由来已久。上个世纪40年代,“艾麻子奶汤面”创始人艾春庭在邛崃三医院旧址附近开了一家“艾记春庭面馆”。根据顾客口味,他不断进行调制和改善。为做出浓香扑鼻的汤汁,他买来原料,精心熬制,使汤色微黄似奶,味道鲜美,吃者对此赞誉颇高,就依其汤色称之为“奶汤面”。

奶汤面的“汤”当然是其他面馆无可比拟的。用新鲜的猪骨、猪蹄、香肘、鸡炖成香味浓郁的奶汤,将其盛入碗内,配以佐料,加入煮熟的水叶面即成。捞面时,碗中先盛奶汤,后加肉末面臊,放葱花,也可放辣椒。一口面,一口汤,一筷子开胃泡菜或凉拌鸡块,那奶汤面的风味独具一格。

金秋时节,应邀又到邛崃游玩,观邛崃大街小巷的奶汤面店铺,又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又一次品尝奶汤面,那味儿,那风格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