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76岁的他从新疆赶来,一大早就排队等候入馆。他就是义务为国守边防的时代楷模、新疆老党员魏德友。

  今年8月,魏德友成了网络名人,在什么才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的热烈讨论中,这位在边境无人区义务巡边52年的老人,用一辈子的坚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1964年从北京军区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后,魏德友和妻子刘京好坚守在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家住路尽头,种地是站岗,放牧是巡逻是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魏德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升起家门口的五星红旗。升完旗,老人揣上老伴蒸的馍,带上他的三件宝”——一个已经锈蚀的军用旧水壶、一台老式的收音机、一副62式军用望远镜,出门一边放羊,一边巡边了。52年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只),劝返、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

  每一个实物、每一幅油画和插画、每一张照片,魏德友都认真观看,用心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在《最后一次党费》的雕塑前,听着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魏德友对同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们说:我是个有33年党龄的党员,这些革命先烈对党的忠诚就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榜样。魏德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52年来,他和老伴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在红军战士过草地吃剩的皮带、挖野菜割皮带时使用的刀具面前,魏德友久久伫立,仔细端详,不叫苦,不叫累,跟党走,听党话。老人用简洁有力的话语说出了这些红军指战员最可爱、最闪光的精神。52年间,老战友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回到内地,魏德友夫妻俩却留了下来。很多人说他犟、说他傻,不叫苦、不叫累的他只是淡淡地说:既然当初我是来兵团屯垦戍边的,就要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