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倾心 只为初心

——记中共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卢建明

 

    “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心、用全力把老干部工作做好!”这是卢建明在2007年4月刚担任海宁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时作出的坚定承诺。今年,是54岁的卢建明担任这一职务的第十个年头。近十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全心投入,无怨无悔地做老干部的“贴心人”、“知心人”,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点赞。

当好贴心服务“大管家” 新颖举措受欢迎

     在海宁市,每位老干部的手里都有一部“寿星宝”手机,这部手机兼通话、急救、短信等功能于一体。2013年某天晚上,独居离休干部老张夜间突发疾病,他赶紧摸出手机,按下了急救键,马上就有医务人员上门,为他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事后,老张逢人便说,“多亏了老干部局送的这部手机!多亏了卢局长啊!”

     2007年,为应对老干部居家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卢建明与电信、公安等部门合作,为每位老干部家中安装了“援通呼叫器”;2008年,向老干部们赠送了一部“一号双机”小灵通(2010年升级为CDMA手机);2013年,又将呼叫器和手机整合为多功能的“寿星宝”手机。小小的一部手机,每一次升级换代的背后,都倾注了卢建明对老同志的关心关爱。有了这部手机后,像老张这样突发疾病得到及时救助的老干部有180余人次,得到日常帮助的老干部有690余人次。

     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的卢建明,同时还在便捷就医上为老干部动脑筋。2009年,通过的他的努力协调,海宁市人民医院、海宁市中医院为老干部开辟了“诊疗保健直通车”,从此,老干部就医不必再排队挂号候诊,并享受专用窗口付费、优先安排床位、指定联系人陪同等服务。

    为了让老干部获得更多的优质服务,卢建明始终不遗余力。2012年,他与共青团海宁市委发起了“情暖老干部”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志愿者为27位抗战离休干部提供卫生清扫、精神慰藉等服务;2014年,为全市100余位有需求的离休干部安装了卫生间安全扶手;2015年开始,依托“福如海”老年服务公司,每年为全市离休干部和市级老领导上门开展床上洗浴、理发按摩等免费护理服务。

     多年来,卢建明始终认为,老干部工作要立足全局、拓宽视野,积极推介服务管理经验,引领社会老龄事业发展。在老干部工作的“示范”下,如今,海宁市民政系统也开始为社会老人配发“寿星宝”手机,“福如海”服务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年服务机构接受;海宁老年大学通过文化下乡、社区课堂、才艺交流等形式,将“文化养老”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老年人,而即将投入使用的占地25亩、近2万平方的新校区,将在引领全市老年教育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活动对象也由原先的离休干部扩大至全体机关退休干部,并逐步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开放,占地12亩、1.5万平方的新活动中心“紫薇园”已启动建设,这里也将成为全市老年活动场所建设的典范。

当好排忧解难“娘家人” 奔波工作第一线

    老干部局是老干部的“娘家”,老干部碰到问题,总是先想到“娘家人”。多年来,找卢建明反映诉求的老干部有许多,卢建明总是积极想办法、跑部门、搞协调,不厌其烦。

     2007年,不少离休干部以信访、当面反映等形式,要求发放津补贴。卢建明在对嘉兴本级及兄弟县市津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认为老干部们的要求合情合理,就专门向市委主要领导及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最终使海宁市离休干部的津补贴率先在嘉兴五县(市)内发放;2014年,针对离休干部医保外用药和床位费超额部分报销难等问题,他又主动召集人社、财政、卫生等部门举行协调会议,最终建立了相关报销协调机制;当海宁市出台“80岁以上独居老人每月享受150元的养老服务券”政策时,他又多次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最终为符合条件的离休干部争取到了这一福利。“生活待遇略微从优,该享受的政策一个都不能少!”卢建明说。

     每个月,卢建明都会到市区各大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干部,了解他们的医疗情况、身体情况;每年春天,他都要到湖州、杭州等地,为老干部们精心挑选茶叶和笋干;每年高温期间,他都和同志们一起走街巷、爬楼梯,汗流浃背地敲开一扇扇老同志的家门,为老同志们送去一声问候、一份清凉……带头在一线,服务零距离。他说,“老干部工作就是要手勤脚勤,用真心换真情。”

     2012年,年近90岁的离休干部夏海宝、陈锦祥因遇到房屋拆迁相关问题而着急万分,特别是陈锦祥还因此生病住院。卢建明得知情况后,连夜起草了汇报材料,向市委提出了对两位离休干部的拆迁安置问题处理和面上离休干部拆迁安置优惠政策的具体建议,得到了时任海宁市委书记林毅的重视。随后,他又多次与财政局等部门沟通,最终促成了问题的圆满解决,两位老同志都非常激动和满意,陈锦祥每次碰到卢建明总是拉着他的手感激地说:“要不是卢局长,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住到新房子,卢局长真是我们自家人啊!”

当好作用发挥“指路人” 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多年来,卢建明牢牢把握老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干部的独特作用。

    今年7月,在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前,海宁市委、市政府专门组织市级老领导实地考察该项目。老领导们踏看了沿线站点布置,听取了线路走向、铺设方式等情况介绍,就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海宁,像这样重大项目实施前听取老领导意见建议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惯例,新任市委书记朱建军也多次强调:“重大项目决策实行‘4+1’制度,‘4’是四套班子,‘1’就是老领导!这个传统好,我们要坚持!”

    在卢建明的多方努力下,海宁老干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作用发挥平台越来越丰富,除了每年的“两会”、迎春座谈会及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固定平台,市级老领导就近就地调研考察活动也从原来的每年1至2次定为每月1次,或看美丽乡村建设、或看重大项目推进、或看民生事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譬如赴金华浦江调研“三改一拆”的专报《拆出发展新空间、建设两美新海宁》和赴江苏张家港调研文明城市创建的专报《学习先进好经验、同心共创文明城》,都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又如老领导们提出对海宁大道北侧的“大转盘饭店”进行搬迁和原址绿化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实施。

     与此同时,卢建明积极探索老干部作用发挥全覆盖平台。他创新提出将党建工作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的思路,依托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老干部中开展“银立方”志愿服务。

     在他的组织领导下,2015年,全市6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立了79支“银立方”志愿服务队(含小分队),拥有队员1000多名,占到老干部党员总数的40%。海宁市委老干部局的两支直属队伍——老干部活动中心的“银龄服务队”和老年大学的“潮银服务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潮银服务队”队员们身穿红马甲,看到越过停车线的市民,就上前耐心劝导;“银龄服务队”队员们向往来顾客售卖爱心商品,为社会困难群众筹集善款,他们还经常走进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捡拾垃圾,开展控烟、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其他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也自创特色,如丁桥镇结合全国卫生城镇创建组成了老干部“创卫监督”服务队,市公安局则结合执法经验组建了“网吧监督”“法制调节”等志愿服务小分队。

     目前,“银龄服务队”已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市人大机关、公安局、住建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省级“五好支部”,“银立方”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在嘉兴全市得到推介。

当好队伍建设“领头人” 打造爱岗敬业好团队

     多年来,卢建明特别注重在工作机制上创新,激发老干部工作活力。他从队伍、管理、考核入手,完善了全市老干部工作队伍网络,将老干部工作单位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合理划分为几个片组,建立“局—片组—单位(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并对老干部工作者和支部书记这两支基层老干部工作队伍开展定期交流和培训。在他的争取下,2008年,在嘉兴市五县两区中,海宁市率先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市委对各镇(街道)、部门(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通过强化团队建设,市局老干部工作队伍逐步实现了年轻化(平均年龄39岁)、知识化(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整支队伍蓬勃有朝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日常工作中,卢建明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支部学习会、“周一夜学”,加强对全局人员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党规教育。经常组织学习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老干部工作”等专题大讨论。今年5月,在海宁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一场“干部论坛”中,老干部工作者纷纷上台,结合“两学一做”讲述自己的工作心得。这个“干部论坛”,每年都会举办3-4期,是卢建明强化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和各类比赛,其中2012年和2015年两次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嘉兴市老干部工作主题演讲比赛,均获得第一名。他还在全体老干部工作者中倡导“五心”服务和“五个一”工作法,以真心、用心、贴心、耐心、细心赢取老干部的信任和满意;以一声问候在先、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暖心、一次交流倾听的工作方法,营造亲情式的服务文化氛围。

     如今,卢建明已经带出了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也结出了老干部工作的累累硕果:海宁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信息宣传工作多次获得省、嘉兴先进;海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海宁老年大学分别获得全省首批“老干部满意家园”和“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然而,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将评先推优机会让给其他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