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刘锡军57岁,北京市教育矫治局离退休干部处处长。从事老干部工作34年来,先后服务老同志8000余人,送别老同志1800余人。坚持做到在老同志有思想波动、遇特殊困难、逢重大节日、生病住院、弥留去世时“五必访”,每年走访接待的老同志数以百计,及时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位老同志的心坎上,老同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


初心不改暖夕阳

——记北京市教育矫治局离退休干部处处长刘锡军

    刘锡军,现任北京市教育矫治局离退休干部处处长。自1982年2月从事老干部工作至今, 35年如一日,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了党的离退休干部工作,奉献给了全局400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被誉为离退休干部“信得过、找得到、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多次获公务员嘉奖。2007年荣获国家信访局颁发的荣誉证书。2011年荣获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老吾老,他为奉献者倾情奉献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刘锡军最初从事老干部工作时牢记心间的第一句话。35年来,他正是凭借着对这句话的透彻理解,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儿女情怀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送到了老同志的心坎上。刚刚走上老干部工作岗位时,20出头的刘锡军浑身是劲。那时候楼房没有电梯,家家做饭用的还是煤气罐,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干部家庭,他义务承担了更换煤气、送米送面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一次,他刚献完血,第二天就接到给老同志发慰问品的通知,本应休息的他,二话不说扛起几十斤重的大米,挨家挨户往返于各个楼层,每送完一个单元,他就拉着楼梯扶手低头弯腰缓解一下头晕不适。随着老干部“三高期”的到来,生病需要照顾的越来越多。70多岁的离休干部刘老,膝下无儿无女,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爱人患肝腹水,需要插管随时排积液,夜间亟需照顾。得知后,刘锡军第一时间来到老两口身边,当起了刘老爱人的夜间护理工,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清理一次被脓液充满的插管,一连40多个夜晚,刘锡军整个人瘦了一圈,病房医生羡慕老人说,“你们的儿子真孝顺”,得知刘锡军并非老人的儿子后,十分惊讶和钦佩。

    即便是后来当了处职领导,在老干部面前,他依然是修理工、搬运工、驾驶员、陪护员。行动不便的老人去医院,是他亲自背下楼扶上车,身边没儿女的老人临终去世,是他亲手为老人穿上孝衣。三十多年来,他与老干部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成为老干部挂在嘴边、记在心间的“我们的小刘”。2009年,母亲去世前的最后时刻,刘锡军还在看望生病老干部的路上奔波,没能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送别她老人家的当天下午,他就匆匆赶去化解一名离休老干部的家庭矛盾。就这样,他与老干部们结缘35年,从俊小伙成为两鬓斑白的长者。

急所急,他直面诉求解难题

    教育矫治局是老劳改单位,老同志们有关落实政策、待遇问题的诉求非常多,并且情况不一,涉及问题错综复杂。他推动建立了主要面向老干部群体的“局长接待日”制度,搭建倾听平台,开通对话渠道,第一时间回应老干部的诉求,为老干部解难题。

    自1981年起,北京市陆续为1955至1964年派往东北三场执行劳改任务的干部、工人落实归队政策。先后返京的离退休人员达到了千人规模。他们的待遇问题、相关政策落实事关切身利益,缓不得又急不得。刘锡军把他们的每一件事都当成大事去对待。为了弄清政策,他查阅大量文件资料;为了梳理问题,他奔波走访各个部门;为了安抚情绪,他走家串户、答疑解惑。在他积极工作和协调下,离退休干部的护理费调整、优诊医疗、提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医药费保障机制等一个又一个难题得到解决。多年来,刘锡军坚持做到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老干部思想波动必访、遇到重大困难必访、老同志去世必访,及时把党委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老同志的心坎上。他坚信,再难的题,只要用心去琢磨,用心去做,总有解决的办法。

    不仅是解难题,刘锡军还想方设法办日常的难事。老干部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看,他推动建立了“邻里守望”、“一帮一”、“志愿服务队”、“救助卡”等机制,让老干部在最紧急、最需要的时候有人帮;有的老干部“退休综合症”严重,睡眠差,情绪低落,他探索利用局内资源建立“心理咨询民警服务队”;有的老干部子女负担重,生活困难,是他慷慨解囊、解决燃眉之急;老干部自己的事他解决,老干部家里的事、子女的事,在政策和原则的范围内,只要反映到他这里,他也不遗余力的协调、处理。35年来,刘锡军每年走访接待的老干部数以百计,每年为老干部解决的“难事儿”不计其数。说起刘锡军,老干部都竖起大拇指,“小刘办事周全,人又细心又实在,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为所为,他让夕阳红光绽放

    让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刘锡军同志工作中始终着力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发挥老干部正能量,他当好“组织员”,在全面掌握离退休党员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党委设置2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积极推动“五好党支部”建设,规范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支部书记轮训工作,让离退休党员过上规范的党内生活,打好发挥正能量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发挥老干部正能量,他注入“推进剂”,组织老干部参观“复兴之路”等大型展览,深入发掘宣传离退休干部的革命史、奋斗史、成长史中的闪光点,评选表彰“精神文明家庭”、“精神文明个人”。不遗余力推进北京市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工作“四项机制”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组建规模达200人的“红袖标”社区巡逻、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环保宣传志愿服务队,近三年来就提供义务服务近3000人次,担负起发现排查安全隐患、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的重任,实现所辖社区“无火灾、无刑事案件、无违法宣传品、无脏乱差现象”的“四无”目标。为了更好的发挥老干部正能量,他唱响“主旋律”,以纪念党的生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老干部宣讲团进监所、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为不同群体作革命传统、党史、抗战史报告50余场次。组建了一支由26名离退休干部组成的政策宣传员队伍,担当起在网络空间上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光荣使命。为了更好的发挥老干部正能量,他当好“文艺兵”,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组织、凝聚、发动离退休干部。每年组织老干部进行多场文艺汇演,社区演出,先后代表政法系统参加了北京市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歌咏大会、离退休干部健身活动展示大会,获得了多项荣誉,展现了全局离退休干部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他的协调和争取下,全局建立了5个老干部活动站,10余处门球场、网球场、健身广场等场地和设施,开展了柔力球、太极拳、交谊舞、健身舞等项目的普及培训和比赛。

强中强,他把自身锻造过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锡军同志深深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以及全局老干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是关键。多年来,他坚持“想在前、干在前”,上班时总是最先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凡是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他都是“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并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把精神吃透、把工作做足,做成精品”,他是全局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政策通”。他大力加强全局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通过组织培训班、座谈交流、引导自学、参加网上在线学习等形式,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以考核、测试等检验学习效果,在工作人员中大力倡导“向老同志学习、为老同志服务、让老同志满意”的工作理念,增强为老同志服务的本领。将老干部满意度纳入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中,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12个由老干部和家属加入的微信群,工作人员24小时、全天候提供咨询和服务。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对老干部工作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全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始终在政法系统名列前茅,特别是离退休干部信息工作连续9年在政法系统保持领先。

    岁月沧桑,初心不改。刘锡军同志经常说:“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他把一件件小事积攒成老干部的口碑,他把一件件难事变成了老干部的福祉,他把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老干部对组织的信赖,做到了让老同志满意、让党委放心,他用35年时间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市教育矫治局离退休干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