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心”谱写人生赞歌
——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祎清先进事迹
杨祎清,女,侗族,现年48岁,2007年至今担任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她长年带病工作在一线,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坚持用“四心”赢得各方赞誉。
待遇落实见赤心
新晃县离休老干部有机关的、企事业的、还有破产改制单位的,行业待遇政策不一样,针对存在的待遇落实方面问题,杨祎清同志多次向县委、政府主动汇报,召开部门协调会,重新理顺了“三个机制”。目前,该县在离休干部医药费落实上,由医保局全力保障,经费由财政兜底解决,实现了“一站式”报帐方式。所有破产改制企业离休老干部全部收归县财政负担,企业离休干部工资全部实现与行政持平,未改制企业的离休老干工资由老干局负责统筹,与行政持平按月按时发放。离休老干逝世后,丧葬费、抚恤费全部纳入财政统筹,并按中央文件新标准全部落实到位,行政、事业离退休人员按同一标准补偿。还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老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其他文件规定的离退休干部待遇政策,该县也已应落实尽落实。
热情服务见诚心
杨祎清同志上任之初就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摆正位置,调整心态,不当指挥长,甘当服务员,并身体力行作表率。南下离休干部苏海修,2004年才找一老伴,膝下无儿无女。苏老年高体弱,经常生病住院,杨祎清同志甘当孝子,经常前往医院照顾苏老,有时忙于工作,便安排老干局工作人员轮流前往医院照顾。苏老病重期间,为了帮助苏老解决在新晃落户的问题,杨祎清同志与苏老河北老家的派出所及亲戚取得了联系,多次去函去电,终于让河北老家的亲戚把苏老的户籍证明寄回新晃让苏老落了户。2011年苏老去世,杨祎清同志还倾心着力的料理苏老的后事。这只是杨祎清局长工作中的一个小镜头。从她2007年调入老干部局至今,单离休干部就从当初的45人减到今天的14人,老同志去逝不分白天黑夜节假日她必第一时间赶到。杨祎清同志把老同志的冷暖常记心中,可却没把自己照顾好。2015年她患病在长沙做手术,医生嘱咐要静养两个月以上,并需定期去复查,可她手术后三天就出院赶了回来,一心扑在工作上,至今也没去复查过。
关爱老少见爱心
杨祎清同志对四个涉老组织的老领导也非常尊重,经常倾听他们的建议,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在她的协调服务下,各个涉老组织也取得了成绩,争到了荣誉。老年大学曾多次评为省、市先进老年大学,特别是诗词班成绩斐然,国内与34个省、市、区的诗联、书画组织,国外与美国、法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城、越南等155个华人华侨诗联组织进行交流,为新晃县创建和巩固“中华诗词之乡”立下了汗马功劳。2009年新晃老年大学成功创建了怀化市首批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老科协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的作用,地标产品右旋龙脑樟的开发、利用,及龙脑产业的做大做强上,都凝聚了老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关工委结合本县民族特点,一年一个新发展,连年评为市先进单位、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涉老组织在向乡镇发展过程中,也是她与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一遍一遍的到各乡镇调查走访,协调汇报,落实了“一号老头”,配强了班子,并指导开展起了涉老组织工作,同时,经她向县委、政府汇报,不仅为23个乡镇涉老组织争取到了每年5000元的预算经费,还为每位“一号老头”争取到了每年3600元的工作补贴。
服务大局见忠心
随着形势的变化,老干部工作的不断扩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需要和满足老同志开展活动的需求,她竭尽全力,促使老干工作不创新发展。在老干工作人员编制上取得了突破,由原来的4人到现在的10人,在老年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上逐年得到改善。同时,她紧跟中央精神,服务大局,搞好精准扶贫。2016年根据县委的安排,杨祎清同志被分配担任晃州镇向家地村第一书记,进行包村扶贫。向家地村是全县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贫困村。杨祎清带领老干部局的全体同志多次进寨入户,实地调研,以创建乡村游为切入点,引导村民以地、扶贫户以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发展荷花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村民的意识和生活也在悄然发生了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