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亲情的爱
——记常州市金坛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刘菊香
尽管声音低沉,但在场的人们还是听到了。
2014年3月24日下午,大数学家华罗庚生前无比崇敬的金坛教育界泰斗宋文英,已在弥留之际。突然,他在嘟囔着呼唤自己女儿和一个叫刘菊香的名字。
刘菊香是谁?
是守候在宋老身旁的江苏省金坛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生命的最后关头,宋老何以要叫她?
“她对我们,有着儿女对父母般的情怀!”
已经93岁的宋老,是金坛教育界、政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前辈,是金坛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奠基人。他对不止一次对人说:“自从刘菊香到了老干部局,我就多了一个女儿。她对我们,就像最懂得孝敬的儿女对待父母一样的好!”
宋老这样的评价,来自于一个细节。
2010年7月,从市监察局副局长调任金坛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的第一次慰问,刘菊香特地给他带来了护手护指的全套用品。快90岁高龄的宋老抚摸着这几件不寻常的小件,竟然泪眼婆娑、数度哽咽。
为何?原来,在刘菊香的笔记本里,有着这样两段摘录。一段是华罗庚对宋文英评价:“宋校长年轻时变卖了祖产广为集资来办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我还给他写了封信,称赞他办学严谨,实为可佩!”另一段是文革碎片:“文革期间,时任中学校长的宋文英却被拉去街上游斗,还有人用烟头烫、用竹签扎他握粉笔的手指。”握粉笔的手指,对宋老的坎坷人生来说,真的是格外的“十指连心”呐,他的心,怎能不为此震撼!
当听说宋文英的股癣久治不愈时,刘菊香专门到南京的中国皮肤病防治研究院请来了中医药专家,帮他彻底根治了困扰了近四十年的股癣。
帮宋文英过九十大寿时,刘菊香没有表什么态。但是不久,刘菊香带着医护人员拱卫着宋文英老人抵达厦门,她们要为宋老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寻访他一生引为倾资兴学楷模、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的足迹,在集美学校,在厦门大学,在陈嘉庚纪念馆,宋老被陈嘉庚举世罕见的爱国兴学之举感动得泪水涟涟,刘菊香总是及时递上餐巾纸;宋老到哪儿,刘菊香搀抚到哪儿,哪怕是宋老上洗手间,刘菊香也要搀抚到、守候在出入口。
还有,再后来……
春风化雨,总有千番感沛存心头。像宋文英一样,副厅级干部杨学明、全国关心下一代老先进吴卓等老干部,一谈到刘菊香便滔滔不绝,一口一声:“我们那个丫头……”如同说自己女儿般地如数家珍。
而刘菊香的96岁高龄的亲外婆,逝世那天回光返照,吵吵着要见这位与她亲不够的外孙女。可是,刘菊香正在主持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实在走不开,等到她会后赶到外婆的面前时,外婆握着祖孙四代人合照的手,已经冰凉僵直了,再也不能抚慰她了……她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
“她对他们,有着妈妈对孩子一样的情感!”
家的稳定,既要靠老人,又要靠下一代。
一天,一个消息让刘菊香惊呆了。一个老同事的女儿,本来是全市大学生村官的先进典型,竟然发生了盗窃村会计一万元公款而逃遁的意外事件,一个好有前程的孩子的被一时糊涂毁于一旦。
“假如,当时有个老干部给她超前打打预防针呢?”痛心之余,她专题向1949年金坛一解放就担任新中国第一代村官、撰写的农村调查报告曾经被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全文转发的常挺芳请教,咨询能不能推出以个“老少共筑中国梦”的新举措。
常挺芳划出了一个重重的惊叹号。
由此,全市有11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与大学生村官签订了《牵手活动承诺书》,仅常挺芳一人就切切实实帮扶了15名大学生村官。刘菊香动员自己的丈夫和常挺芳一起带着近200名大学生村官,重走中国第一代村官路,回忆、整理了常挺芳做村官的十八般武艺,并且正式出版成45万字的《中国式见证》一书,作为“老少共筑中国梦”的基础教材。
大学生村官还通过“老少共筑中国梦”这个平台携手扬州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开办了村官联盟茅山老区服务站、“村官有机食品”互联网+分享中心、老干部伴游农家乐特色旅游线路,无微不至。“她对这些大学生村官啊,就像妈妈对孩子一样的体贴入微!”这是金坛老干部们对刘菊香的一致评价。
可是,这些大学生村官门哪里知道,当刘菊香在一个个礼拜天带着老干部去辅导他们时,她远在安徽来安县独山乡山村做村官的女儿,一次次流下的是母亲不能前来为她分忧解难的遗憾和泪水。刘菊香夜晚回到家,接到女儿跨省打来的电话时,母亲心中那块最柔弱的神经被击碎了,当听到女儿因为没有自来水冲刷厕所,自己吊井水拉脱了肩膀,已经几天无法煮顿可口的饭菜时,她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和女儿一起在电话里放声大哭……
抹干泪水,刘菊香又投入了老干部资助贫困生系列活动,每年有1300多贫困生得到100多万元的资助,许多老干部还成为江苏少教所少年犯的“代理爷爷”、“代理外婆”,金坛“吴奶奶育鹰”品牌经久不衰,她也成了几方“代理”的“代理妈妈”。金坛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前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嘉许。
“她对抗战老干部,有着绿叶对根的情义!”
金坛境内的茅山,是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的“中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
一大批当年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现在已平均年龄85岁。如何把这些老干部的风雨沧桑、情感寄托与精神风采记录下来,给未来的金坛娇子们留下超一流的富矿?
带着这份情义,刘菊香首先请能说会道的金坛第二中学副校长、革命烈士李光武的女婿曹国强老师站出来,走访并情意满怀地撰写了两万多字的长文《为了共和国的诞生——记李光武烈士》。曹国强不会打字,刘菊香就在每晚料理完重病常年卧床的公婆之余,一个字一个字地帮着打字成章。当她打字打到李光武烈士牺牲后,敌人竟然将点燃的爆竹,惨无人道地扔到刚刚6岁的李光武烈士的女儿的裤裆里接连燃放的字眼时,她忍不住伏案嚎啕大哭,泪水中倾注了对抗战老兵的浓浓情思。
接着,刘菊香和两位金坛有名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一起,开始了“抗战老干部影像拯救行动”。
抗战老兵们听说老干部局的同志带着摄影家上门了,一个个翻出了珍藏六七十年的老军装、老勋章,举着颤颤巍巍的老手,向国徽和五角星敬礼。
一个也不能放过!他们历时三年,深入每位抗战老干部的家中,拍摄了1000多张图片,整理了50多万字的老兵事迹。那些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的茅山英烈,也由老干部书画爱好者们用心绘制出了人物肖像,“金坛抗战老兵群像展”别开生面。
新兵入伍时,抗战老兵亲临壮行现场,含泪讲述硝烟人生,并把正式出版的《抗战老兵》专题画册馈赠给他们。这样的仪式,被老兵新兵们夸赞为“最有情思的洗礼”。刘菊香,不,是全体茅山老区人民抚慰战争创伤、爱好和平的情义,被新兵们带往祖国的各个兵营哨所。
每当这时,刘菊香总是躲在老干部的背影里,一如既往地通过各项生动有效的特色活动和基础建设为老干部办实事、献真情,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地孝敬着、呵护着。
这么多年,她何以能坚持不懈地行动着、碧绿着?原来,她总是说:“没有老干部群体这颗中国特色的大树,她即使是绿叶也早就缺少养分而枯萎了”,所以,她总对根汇报以爱——树高千尺也不忘根,又凝聚了她,一个新时期基层老干部工作者多少的超越亲情、延伸情义的大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