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温暖老干部的心田
——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 主治医师马雅萍
江苏钟山干部疗养院是江苏省委老干部局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担全省厅局级以上离退休老干部康复疗养保健工作。在疗养院,总能看到一名扎着一束马尾辫的80后白衣天使推着白发苍苍的老人,静静地走在林荫小路上,她就是马雅萍,该院的一名内科主治医师。工作8年来,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劳任怨,该是医生做的她做,该是护士做的她也积极主动,她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来孝敬,赢得了老干部的一致赞赏和充分信赖。
勤奋好学 无憾无悔地奉献给老干部事业
当马雅萍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许多大医院向她伸过橄榄枝,但她依然选择了钟山干部疗养院。2008年,当她带着满心欢喜刚上班不久,却发现疗养院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收入却不高,这里太清贫了,一个月才一千多元的工资,这点收入对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女孩来说,生活太艰难。许多在医院工作的同学,收入几乎都是她的四五倍,身边不少同事选择了考取研究生、跳槽去大医院,甚至单位精心栽培的2名在职研究生,也在拿到学历后,很快就辞职了。她曾经也想过继续读书深造,内心也曾有过一丝动摇,但是,看着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工作中的一些经历让她发现老同志是多么地需要专业医生的照料,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一次,病区转来一位年近90岁的陈老,曾在南京脑科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经过接触,她发现老太太常愁眉不展,郁郁寡欢,还不时出现胸闷、心慌、气急的心脏病症状发作,每次心电图都没有心肌缺血的提示,职业的敏感提示为抑郁症的心血管症状表现,予以抗抑郁处理结合心理暗示治疗。于是她常常在完成临床工作的空余,陪着陈老聊聊天、说说话,而随后,陈老的心脏病症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了。“我很感动的是,之后陈老一有事情,会第一时间向我这个年轻医生报告,有好吃的,会想着和我一起分享。”她感动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和老干部待久了,你会发现他们很可爱,就会放心不下他们,他们很需要我们。” 正是因为这次经历,她平时就多注重临床心理的学习,对有抑郁倾向的老同志经常予以临床心理疏导,接受过心理治疗老同志都说:“马医生真是我们心灵的垃圾桶”。
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是,一次老干部集体外出活动中,病区的王老就餐时突发胸痛,晕厥,伴随尿失禁,王老有高血压、冠心病,“根据我的医学经验,王老病情已经恶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发作,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及时转院”,在给予充分抗血小板、抗凝和扩冠等急诊处理后,她立刻拨打120,陪伴着王老到了医院。医院的医生说,多亏她的及时处理,王老得以救治。事后,老人的子女,紧紧握着她的手,满含泪水,不断地感谢。
她说,老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辈子对社会贡献很大,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党员,党和政府把他们交给我们,我们有责任要为他们做好服务。干什么都是工作,在这边更能体现我自己的价值。虽然清贫,但是我找到了价值所在。
她深知老干部服务工作政策性强,服务要求高,必须不断学习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相关政策,不断地提高老干部服务工作水平。她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坚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每天再忙再累,她都坚持读书、笔记,有适合老同志阅读和促进老干部工作的书籍,她都主动向党组织和老同志推荐。她及时关注国内外医学形势,经常向领导建言献策,在她的建议下,院内购买了情景互动训练,智能OT训练等医疗器械,有力提升了疗养院痴呆诊治和康复的水平。
如今她已经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她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为老同志除去病痛,用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带动着一批同事奋进,用真情和关爱为老同志送去温暖。她坚信,从事老干部工作,这份坚守,这点执着,无悔青春,无憾人生!
刻苦钻研 用技术守护老干部的健康
院内常住疗养老干部200余人,多为离休干部,他们的平均年龄高达90岁,年龄最大的老干部已有105岁高龄,人均身患6.5种疾病,有的甚至还抑郁、痴呆、卧床不起,老干部工作任务尤为繁重。
马雅萍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用优质的医疗技术守护着老干部的健康。疗区内有位近百岁高龄的张老,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因为长期卧床患有营养不良和褥疮,来院时处于痴呆伴激越状态,没有去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高额聘请的保姆实在忍受不了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每天满床的大小便,辞职走了。身为神经科专业硕士的马雅萍立即诊断痴呆伴激越状态,给予抗痴呆和控制精神症状,同时,调整老同志的饮食,督促他按时服药,每天和护士一起为她翻身、按摩,训练他定时排尿和四肢平衡运动功能。就是永不放弃的坚持,使这位失能老人精神症状控制住了,营养不良改善了,褥疮治好了,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还能被人搀扶着下床行走了。
她业务能力特别强,不仅能够正确应对老年常见病,还能刻苦钻研,处理好一些疑难杂症。曾经有位老同志身患湿疹多年,浑身瘙痒,全身大部分皮肤苔藓样变,几乎每天都睡不好觉,去了南京所有综合性医院和皮肤专科医院都没有根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查阅了大量关于老年瘙痒的文献,仔细分析研究老同志的病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大胆使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进行治疗,使得老同志的瘙痒明显好转,苔藓样变消失了,皮肤也恢复正常了。老同志感激地说:“你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终于能睡个好觉了,你真是我们老同志健康的守护神!”
工作以来,她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救助过多少位老同志了,年纪轻轻的她没有80后的浮躁,却拥有超乎年龄的大方和沉稳,严谨的态度,温暖的笑容已经成为她的标配,许多老同志入院后都点名希望由她来管床,疗区里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当她得知体检部门人手短缺时,她主动前去帮忙,肩负起老同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项目的体检工作;老同志外出活动时,她主动要求外出保健;短期疗养任务重时,她主动加班,来回穿梭在疗区、药房、体检中心、TCD室……
身兼多职的她似乎从来不知倦怠,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对业务知识的渴求也从没有懈怠过。随着老同志的年龄越来越大,院内接近四分之一的老同志都患有老年痴呆症,她肩挑重担,带领院老年痴呆慢病研究团队进行专病研究,制订了各种评估老年痴呆的量表,经常向老同志和护工普及老年痴呆症预防和保健知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规范化评估和治疗,并开展多项智能康复训练。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专病研究,她在老年病诊治方面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先后发表的《南京地区高龄离退休老干部贫血状况调查》《代谢综合征与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和《80例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论著中,她提出了改善营养状况、维护肾功能对预防老人贫血有益,代谢综合症与高龄老人认知功能相关、关注离退休老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等观点,对指导老干部以及高龄老人的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贴心服务 用真情温暖老干部的心田
她8年如一日,对老干部细心地临床诊治、耐心地生活照料、热心地嘘寒问暖。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老同志,她把家安在了离单位很近的地方;很多老同志用开塞露,也排不出大便,她一个姑娘家,就用手指头一点一点去抠;老同志皮肤瘙痒,她二话不说,亲手给他们药物涂抹;许多老同志视听功能障碍,交流有困难,她身上随时备着纸和笔,耐心地用文字和老同志交流;遇到老同志发病,无论多晚,她都留下来直到处理结束;老同志需要陪同去外院诊治时,她都毫不犹豫地一同前往,并将老同志的病情准确告知外院医生;有些老同志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工作之余她常陪老干部聊聊家常、讲讲国家大事,与老同志的子女电话沟通病情,帮助他们用视频和子女交流,让子女放心把父母交予自己……
她随身都会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自己所在疗区的每位老同志的生日、病症和注意事项。有的老同志坚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习惯,甚至发脾气、不愿吃饭,她都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专程请教营养学专家,给老同志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有的老同志卧床不起,她一有时间就去帮助他们吃饭和梳洗……她常常为了照顾老同志,忘记了自己休息和就餐,甚至工作以来,都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和探亲假,即使在她意外流产期间,医生千叮万嘱她卧床休息,她却隐瞒病情,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每当院里问到她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她想到的永远是老同志的利益,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一丝一毫。
老同志常常感激地说:“马医生,有你在,我很安心,你比我的亲女儿还要亲!”也有人质疑过她,她总是说,“我们的爸妈要是这么老了,我们是不是也这么照顾他们?为什么别人的爸妈我们就有各种嫌弃呢?对别人的爸妈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就是顺手的事情么。”
虽然她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她热心服务老干部,赢得了老干部的广泛赞誉,她是疗养院不可或缺的骨干人才,她是干部职工纷纷点赞的楷模。工作以来,她付出真情,奉献爱心,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成为了老干部的“贴心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做同样的好事,而且都做得很好,做得无怨无悔。”从这个意义上讲,马雅萍又是不平凡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