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桑榆秀  情暖夕阳红
——记河北省衡水市委老干部局


    河北省衡水市是革命老区,现有离退休干部22576人,其中离休干部3502人。衡水市委老干部局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带着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老干部局建成老干部温馨的“家”,得到领导和老干部们的称赞。1996年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1997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一、唱响“老”字旋律,营造敬老氛围
    近年来,局班子始终唱响“老”字旋律,围绕贯彻落实各项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推动了老干部事业的深入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评选“敬老好领导,敬老好子女”活动,举办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大型晚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老干部作保健讲座,组织老干部艺术团进工厂、进社区巡回演出等。另一方面,积极宣传老干部工作。利用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以游园、茶话会、联欢会等多种形式,对老干部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广泛宣传,形成老干部工作的舆论强势,在社会上牢固树立起老干部是宝贵财富、特殊群体的观念。同时,在研究出台老干部政策时,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为老干部鼓与呼,积极维护老干部的利益。近年来,无论是举办重要活动,还是走访慰问、通报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等,都搞得有声有色,市主要领导都带头参加,进一步营造了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的生动局面和尊老敬老的氛围。在衡水,老干部工作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二、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各项待遇
    衡水市委老干部局始终坚持以老干部满意为标准,从老干部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与老干部利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搞好服务,开展工作。
    落实“两费”是近年来老干部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衡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矛盾就更为突出。近些年来,面对困难,他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先后制定了企业统筹、财政补贴、老干部局统一管理等制度。在中央作出建立“三个机制”的部署后,他们结合本地实际,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并争取财政支持,把中、省直驻地企业离休干部全部纳入统筹范围,实现了全员覆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老干部医药费实行了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拖欠和报销标准不一的难题。同时,还主动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离休干部医疗费管理暂行办法、统筹金缴纳约束机制、定期通报和支出预警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配套措施。2004年12月,在全省“两费”清欠调度会上,该市介绍了经验。2005年11月,全省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座谈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始终重视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先后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规范组织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及老干部政治待遇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把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纳入规范化轨道。通过召开加强和改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举办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积极总结推广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有效方法、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探索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的新方式、新途径,深入细致工作,努力把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到实处。结合许多老干部居住乡村、行动不便、组织生活不规范的实际,在老干部部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成立了老干部协会,进一步强化了老干部联络员制度,加强老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下大力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市老干部党校在理论学习、培养理论骨干、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抓好老干部党支部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坚持出特色、创品牌的指导思想,大力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和老年教育工作。2000年市委、市政府建设了11180平方米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楼,为老同志们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2006年新的市老年大学教学楼工程,又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十件实事、好事之一。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和老年教育工作借势而上,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依托,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市共建立了老干部合唱团、门球队、京剧社、钓鱼协会等50多个组织,把老干部吸引到各类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来,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教育按照“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体系”的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老年教育队伍由小到大、教育工作由弱到强,已建老年大学75所,在校学员14500人,成果丰硕,蓬勃发展。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已成为社会了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窗口。
    三、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发挥老干部作用
    衡水市委老干部局根据老同志的愿望要求、志趣爱好、身体条件等,认真引导和支持老同志发挥作用,使老干部既发挥余热,又愉悦身心。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老干部“三个十佳”表彰会,2006年,又召开了全市老干部“双先”表彰会,大力宣传表彰老干部的先进事迹。他们依托老区建设促进会、“关工委”、老年大学等组织,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为老干部发挥余热提供便利,创造宽松环境。2005年,全市老干部就提出各项合理化建议3800多条,被各级各部门直接采纳500多条。其中,30多条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田间老年学校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向全国介绍。2005年,市“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五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四、强化自身建设,树立部门形象
    近年来,衡水市委老干部局以建设知识型、服务型、创新型队伍为目标,以学知识、强素质、转作风、塑形象为载体,深入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抓好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局班子非常重视工作创新,把老干部工作放到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去考虑,深入调研,超前谋划。在全市老干部系统大力倡导“我们周到一点,老干部方便一点;我们辛苦一点,老干部舒适一点;我们理解一点,老干部高兴一点”的工作理念,切实带着感情做好工作。建立健全了老干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26项管理制度,推行了起立、让座、倒茶、办事、送客五步曲工作法,实行了业务工作量化考核,队伍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全市建立了第一家老干部公寓,专门设立了老干部公寓管理所,配了编制。目前,已入住几十名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属,得到老同志们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市直机关干休所开展的“四上门、四不出院”、“三交、五多、十注意”活动,活动中心创造的家庭式、人性化服务等模式,老干部赞扬有加。衡水市委老干部局还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