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蒙古赤峰市是革命老区,离休干部最多时达8000余人,目前仍健在3678人,其中企业1264人、事业单位1126人、行政机关1288人,平均年龄79.2岁。全市有八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区贫县,经济欠发达,老干部人数多,工作难度大。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面对老干部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市情,迎难而进,突出重点,勇于创新,赢得了老干部的满意和党委政府的满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市老干部局先后四次被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至2005年局领导班子连续九年被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为实绩突出班子,在市直“群众评议满意机关”活动中,始终居市直各部门前列。 一、突出重点,夯实老干部工作基础 以建立健全“三个机制”为重点,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从1993年起,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矛盾日益突出。1998年市直及大部分旗县区破产企业增多,离休干部“两费”拖欠严重,企业离休干部管理出现断档。全市企业离休干部忧心忡忡,群体上访频繁。1998年5月,针对这一实际,市委、市政府在老干部局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果断决定,用停建一个市政项目的资金,在自治区率先一次性彻底解决了市直686名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问题和离休费按行政同职级套改,并彻底清兑了拖欠的“两费”,同时还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同步增长机制,做到了凡是上级有关老干部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都得到认真落实。近年来,他们积极探索离休干部医药费管理办法,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优质服务与方便快捷相统一的管理服务体制,定期组织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受到老干部的广泛赞誉。为了进一步巩固“三个机制”建设成果,2005年建立了《离休干部“两费”兑现信息反馈制度》,每季度对全市兑现“两费”情况进行监控。由于措施到位,近年来全市离休干部“两费”没有发生新的拖欠。 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党建工作新途径。2002年,市委批准建立市委老干部局系统党委,设立了党办,配备了专职书记和党务干部,有力地加强了对全市老干部党建工作的指导。目前市和旗县区成立老干部系统党委7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443个。从2003年起,市直老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市直单位实绩考核和党务目标考评内容;每年都采取理论讲座、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党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2005年,在市直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把学习材料送到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家中。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以支部为单位,重温入党誓词,交流学习体会,有的老同志还为在职党员作专题报告,有的被聘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监督员。2006年,老干部局系统党委在市直老干部党支部中开展了“双四好”争创活动。多年来,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直党工委对优秀老干部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党组织进行表彰并形成制度。近年来,受到市、县表彰的先进老干部党支部91个、优秀老干部党员216人次,2004年有3个老干部党支部、12名老干部受到自治区表彰,1名老同志受到中央组织部表彰。 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老同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让先进文化占领老同志的思想阵地。目前全市投入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资金达2242万元,建成室内外老干部活动场所172个,总面积54127平方米。2006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决定,为市老干部局和活动中心调整一处5000平方米的楼房和室外活动场地。2003年,在喀喇沁旗新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喀喇沁旗的先进经验。近年来,7个旗县按自治区的要求相继新建或扩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其余也都增加投入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了设施。各级活动中心都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服务规范,定期组织传达文件和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组织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组织各种比赛活动,每月有小赛、每季有中赛、节日有大赛,使老干部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为推动活动中心建设,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标准化活动中心”创建活动。为丰富全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2003年举办了全市第一届老年风采大赛,2006年6月又举办了第二届老年风采大赛,全市13支参赛队伍的350余人参加了比赛,市党政领导观看了比赛并颁奖,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组建的老年艺术团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演出,在全国的大型比赛中多次获奖。 2002年成立了赤峰市老年大学,多数旗县区也成立了老年大学。市老年大学提出了“起步晚,办学标准不能低;条件差,教学质量不能差”的口号,实行两年制教学,现有在校学员200多人,开设了书画、舞蹈等课程,其中太极班训练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公民健身优秀训练基地”。 二、走进社区,编织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网络 根据老干部处于“双高期”的特点,市委老干部局把老干部社会化服务试点放在老干部相对集中的红山区,形成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原单位、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网络。2006年4月20日,赤峰市、红山区老干部社会化服务试点在红山区松州园小区启动,市党政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心城区有60多个像松州园这样的社区,基本具备了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的条件和功能,目前,扩大试点全面推广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2006年初,老干部局指派专人到松州园等社区入户走访调查,与老干部座谈,老干部对在社区居家养老渴望社会化服务反应强烈,开展老干部社会化服务试点,受到了老干部的欢迎和好评,称赞说:“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老干部,不断为我们办好事,社区能为我们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我们要好好安度晚年,多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四位一体”服务网络中,“四位一体”联动互补,明确了老干部局、老干部原单位、街道社区和老干部家庭各自的职责,将各方担负的职责和责任,形成《老干部社会化服务责任书》,签字后相互约束监督,落实到位,使老干部能够就近参加学习、参加活动、得到照顾、发挥作用,实现了老干部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急有所应。 三、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2003年,市委老干部局与市委组织部、赤峰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反映老干部历史贡献和老干部工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丰功铸红山》,该片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为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与电视台联合录制大型电视纪录片《红色足迹》。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加强对老干部先进典型的宣传,与电视台联合拍摄了介绍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张启云先进事迹的纪录片《好人张启云》。还举办了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刻录光盘发放到旗县区。 通过建立老干部工作信息上报制度,善于发现总结老干部工作和老干部先进典型,加大对老干部功绩和老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度。2004年,将全市8000多名离休老干部的主要经历、事迹收集成册,编纂出版了《赤峰市离休干部名录》,为后人留下一部珍贵的资料,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四、贴心服务,塑造老干部工作者新形象 市委老干部局从抓学习入手,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在新时期关于老干部管理服务的各项政策、法规,为适应新时期不断变化的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多次举办业务培训班,同时选派骨干参加上级老干部局组织的各类培训,鼓励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成人教育、法制教育和电子政务等业务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中。全局建立健全了严格的组织生活、理论学习、财务、人事、信访等制度,形成了年初有部署、季度有安排、每周有讲评、年终有总结的工作程序。坚持以老干部为本的原则,权为老干部所用,情为老干部所系,利为老干部所谋,全局干部职工冬顶严寒夏冒酷暑,经常走访慰问老干部,千方百计为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真办事、办实事,让老干部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家”的温暖。 牢固树立服务老干部身心健康不动摇,搞好个性化服务。从老干部的不同情况出发,通过不同的服务渠道,给予帮助和服务。为搞好个性化服务,老干部局制定了工作人员联系老干部制度,开展了“送服务进千家”联系活动。领导班子亲自带队到社区走访慰问老干部,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每年到联系的1000多名老干部家中走访一至两次;建立市直和旗县区联动服务机制。制作了老干部服务“联系卡”和“援助卡”,卡上有联系人联系电话,有服务项目,小小卡片,把一个个不同的小家,连接起来,更联结着党和政府的关怀,联结着老干部局与老干部的情意,构建着一个温馨和谐的老干部大家庭。老干部说:“老干部局这个‘娘家人’主动上门服务,贴心服务,比亲生子女还好!” 几年来,赤峰市老干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们并没有满足,决心继续努力,围绕老干部工作“第一位任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赤峰作出应有贡献。 |
迎难而进 切实为老干部身心健康服务 ——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26 15:58 编辑:老干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