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己的新时代

 

60岁了,退休啦!

在单位举行的退休欢送会上,我的一个老下级发言:“部长,从今天开始,您就走进了一个新时代,祝贺您!”我当时怔了一怔,没听明白,以为他是和我开玩笑。等醒过神来,一琢磨,他说的还真对。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中年时代,当然就该走进新时代了——老年时代。

一说起“走进新时代”,就能联想起“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开创未来”等词语,很容易让人处于昂扬、激动的亢奋状态。但是,走入老年这个新时代的人可能更多的是惶恐和不安。特别是在当下,咱们赶上了一个“老龄化社会”。这些日子从中央领导到省市县的领导;从学者专家到小报记者都在呼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咱们中国的国情还有点特别,是“未富先老”。啥是“未富先老”?仔细一想就知道了,那就是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社会没有那么资源来养活这么多的老人。据说,再过10年,也就是我到了70岁的时候,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到那个时候,走到大街上满眼都是老头老太太。回到家里,也是“空巢”,一对年轻夫妇,要面对至少四个老人。指望养儿防老已经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了。有人预测,等我到80岁的时候,到医院里看个病,就得和春运期间买火车票一样,连夜排队才能挂上号。总之,步入老年的我们,要对“新时代”的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套用中央领导的一句话——要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不过,上面说的那些困难,都是“养老”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主要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咱们作为老年时代的“当事人”,不能那么悲观,更不能让这些“老龄化危机”吓住,咱们还得过咱们自己的日子。几年前《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探讨“未富先老”的文章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老龄化社会最大的挑战是:有没有一代有能力超越前辈,能创造更多财富的年轻人?我想,如果把这话作个翻版,能不能这样说,老龄化社会的另一个挑战是:有没有一代有活力,更有能力为社会分担责任的老年人。

要成为一个有活力、少给社会和儿女增加负担的老年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生活在老龄化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要以“不老”的个体来应对老了的社会。60岁了,按照社会标准是老年人了,可是咱自己不能把自己当成老年人。有一次同学聚会,我说,我没觉得自己是老人,你们呢?大家异口同声——不老。我的老母亲80多岁了,每次回家探望她,都是她给我这当儿子做饭吃。她说,她还不到让我伺候她的时候。妈都没老,儿子能老吗?

除此之外,还要一条更为重要,就是要让自己走进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老年时代。有一位退休十年的老领导对我说:“现在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他为什么感觉到“美好”,就是他的活法独特。70岁的人,还和年轻人一块打篮球,同青年志愿者一起去扫大街。咱们的老年时代要过得有“时代感”。“时代感”就是咱们的追求和梦想。什么是“时代感”?就是咱爷爷奶奶咱爸咱妈没有经历过的,与社会主流生活同步的老年生活。那么,这“时代感”的具体样式和内容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正在探索中。我只认准了一个理儿:咱们这拨儿人多,不怕。社会就是老龄化了,也是咱们的时代,咱们得让这个时代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