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1985年撤县建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太行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市现有离退休干部130901人,其中离休干部860人。近年来,晋城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和新机制,带着责任,用心谋事,用情干事,全市离退休干部各项待遇得到较好落实,老干部队伍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离退休干部工作在构建和谐晋城、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省、市领导和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市委老干部局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市文明委表彰为“市级文明和谐单位”。
排忧解难办实事
镜头一:“喂,你好!我想买1箱古城纯牛奶和3块钱馒头。”“好的,我们的外勤人员马上出发。”……
遇到突发病情提供紧急救助、遇到难事尽快帮忙解决,这是晋城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推广的“电子保姆”服务呼叫系统。2011年初试运行以来,已有1000多名老干部加入其中,家住六县(市、区)及驻长治的一些老干部也加入其中。到今年底,“电子保姆”呼叫系统用户将发展到2000户。
晋城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规范,医药费率先在全省理顺管理体制,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按规定实报实销。离休干部规范后的津补贴、体检费、健康疗养费和特需费以及退休干部活动经费等全部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特殊群体、特事特办”的原则,晋城市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困难老干部帮扶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每年元旦、春节、重阳节期间,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和遗孀进行帮扶救助。同时还建立了困难老干部帮扶资金增长机制,帮扶基金达50万元。
针对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难、共享成果难”的问题,晋城市大胆尝试,出台了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由老干部工作部门直接管理的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管理中心,将38家破产改制企业的142名离休干部人事、工资档案全部转入市委老干部局,提供“十二项服务承诺”和“五到家”服务。同时,在凤翔、凤鸣、建设路及五龙社区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推进“四就近”工作。2010年,晋城市又相继成立了离退休干部“电子保姆”服务呼叫中心、健康咨询中心和政策咨询中心,为全市1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安装了“幸福一键通”,实现了“网络化”服务管理。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落实退休干部各项待遇,为每位老同志订阅《山西老年》和《太行晚报》;对退休干部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使退休干部也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载体增活力
镜头二:走进凤翔小区的老干部活动室,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老干部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打台球,有的在读书看报。晋城市不断创新老干部工作进社区工作,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建成“离退休干部之家”,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内容丰富的“文化养老”活动,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他们积极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依托原单位单建支部、依托老干局合建支部、就近划片联建支部等方式,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编入单建党支部的覆盖面达到85%以上,市县两级全部成立老干部局党委。同时建立完善了定期组织学习、沟通思想、通报形势、上门家访、民主评议等各项制度,公开局领导及相关科室电话,3年来,有200多位老同志通过与局领导直接沟通,及时解决了有关问题;借助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部纳入基层党组织争创先进活动范围,极大调动了各支部及党员学习、工作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2011年7月,全省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晋城召开,晋城老干部工作得到了省委领导及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是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他们采取投资新建、旧房改建、房屋置换等措施与办法,先后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的玉屏、凤翔、凤鸣、五龙河西、建设路等12个社区,以及离退休干部人数较多的阳城县、陵川县的48个乡镇建起了标准化老干部活动室,设立了党支部活动室及文体娱乐、图书阅览、医疗保健等固定场所,建立了“三簿”“五卡”。同时,积极推动老年大学发展,市县两级7所老年大学全部挂牌,4所被评为全省老年大学示范校。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开设政治理论、琴棋书画、计算机等28个专业,在校学员达3680人。
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及社区老干部活动室,晋城市先后成立老干部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合唱、扇子舞、健身球、太极拳等团队,组建兴趣活动小组。3年来共组织120余场门球、乒乓球、台球、象棋等文体健身活动,举办老干部书画、摄影展20多期,连续5届开展重阳节离退休干部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带动了全市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开展。
心系发展献余热
镜头三:成济武是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原粮油议价公司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他退下来以后,通过创办民营企业,积极造福于当地群众。20多年累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近2000万元,建学校、修公路、挖水井,为村民安装电话、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抚养孤儿、扶助困难乡亲3000多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个人等殊荣,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乐于助人的千万“付”翁……
在抓好老干部各项待遇落实的同时,市委老干部局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开展公益事业、党建研究、技术咨询、文化体育、关心下一代工作,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夕阳颂。
退休干部、曾任市委书记的老同志李拴纣带领老科技工作人员广泛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市活动;老促会会长赵国发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情系老区献余热活动;退休干部王家俊、王学信、闫法宝、田志勤等老同志,在沁水、陵川等4县实施“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解决了2000多名山区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问题,这一做法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创新案例一等奖;张志文、李向阳、谢东峰等一批退休老同志组织开展“百名老干部百场报告会”活动和医疗卫生、科技咨询、地域文化、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五下乡”活动,受到了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好评;退休干部吴广隆担任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在他的带动下,研究会出版了《晋城历史名人文存》、《晋城历史文化丛书》等书籍,为繁荣发展晋城文化事业添砖加瓦;退休老干部李璞,聚集一批退休老教师和老教育工作者创办崇实学校,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民办学校的典范。同时,他们根据老同志的年龄、专业、爱好建立了离退休干部人才资源信息库,多渠道、多形式为老干部发挥作用牵线搭桥、创建平台,全市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3400余名离退休干部在教育、卫生、科研、工程等领域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型跨越作出了力所能及的新贡献。
老干部们心怀大爱,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慷慨解囊,先后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120余万元,成为人均捐款最多的群体之一,受到全社会的赞扬与好评。
乐为夕阳添重彩,换取桑榆多美景。如今,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老干部、关爱老干部的良好氛围,描绘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