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委老干部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用真情关心老干部,用真心爱护老干部,用真诚服务老干部,赢得了全市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的普遍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97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多次受到自治区和包头市的表彰。

“把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行动中”

      20118月,中共包头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在大会主席团的成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中,人们发现了好几位老干部的身影,他们对全市发展稳定大局提出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市委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这只是包头市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一个侧影。包头市高度重视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全市各级和各部门都把老干部作为支持我们党执政的重要政治力量看待,注重在思想上引导,让他们充分了解情况,发挥优势特长出谋划策。建立了市党政主要领导向老干部通报形势制度。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换届选举中,总要安排部分老干部作为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保证了老干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市委、市政府把老干部工作列为旗县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出台的惠及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并召开工作会专门安排部署老干部工作。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市委书记、市长上任伊始,都亲自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通报情况,征求老干部意见和建议。每逢重大节日,市领导都亲自带队逐门逐户走访看望老干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普遍形成了关心老干部、尊重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创先争优活动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有效载体,包头市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在活动中,培训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创先争优活动骨干1500余人次,为全市288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放了《包头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学习手册》,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以十项主题活动为载体和抓手。积极创新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在全市实行了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人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委员的工作模式,并先后为400多名转制、破产以及无主管部门企业离休干部党员安了“新家”,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人在组织中、组织在活动中、活动在凝聚中”。

    2011年7月1,“鹿城夕阳别样红”包头市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成功举办,杨洪基、朱明瑛等著名演员和包头市离退休干部自编的节目同台演出,将全市离退休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包头市委老干部局提前策划,精心组织,开展了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书画摄影展、参观考察等10项系列活动,在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老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自治区副主席、市委书记郭启俊作出了“老干部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有声色、有效果,望继续努力工作,为全市老干部搞好服务”的批示。

“把关爱和温暖送到老干部心坎上”

    2011年是离休干部金柏荣最为幸福的一年,他和全市其他离休干部一样领到了住房补贴。手拿着2万多元补贴,金老高兴地说,都已经离开工作岗位这么多年了,市里还想着我们这些老同志,虽然几万元钱在买房子时算不了什么,但它代表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干部的一份关怀啊!更让金柏荣老人感动的还有他最近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一次经历。“以前看病人多,得排长队,本来身体就不舒服,这么一等别提多难受了。可是最近,老干部局协调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我们拿着医疗本,就可以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配药,现在看病真是太方便了,感谢老干部局的同志,他们把工作做到了我们心坎上”。金柏荣老人的幸福感言说出了全市离休干部的心声。

    近年来,包头市离休干部的离休费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凡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规定的项目都能够保证,而且随着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干部们的工资水平也不断提高,自2007年规范津补贴以来,市财政先后三次为全市离休干部提高生活费,让老干部们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今年为全市(含各旗县区)离休干部发放了住房补贴。“七一”前为离休干部增发的生活补贴也已按时兑现。市委老干部局还积极与市医疗保险局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不断优化离退休干部医疗服务环境,建立绿色通道,进一步方便老同志看病就医。老红军看病治疗的一切费用全部报销。市区两级相继建立了帮扶特困离休干部长效机制,各级财政先后拨付特困帮扶资金近300万元,有202个特困离休干部家庭得到了及时救助。推行了改制后无主管企业离休干部实行集中管理的服务模式,共接收112名企业离休干部进行集中管理服务,确保他们安置、管理、服务、政治和生活待遇“四个到位”,得到了企业离休干部的好评。

    社区是有效解决老干部在精神、生活等方面需求的重要阵地,包头市委老干部局对全市有离休干部居住的227个社区详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以老干部需求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指导街道社区建立“四位一体”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网络和工作机制。目前,市区开展“四就近”工作的社区有65个,共有500多名离休干部纳入“四就近”服务范围。组建了不同的社区志愿者队伍近1000人,发放了温馨服务卡和家政服务卡500份,提供聊天、买药、家政等服务2000多人次。

    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们晚年的又一个“家”。作为包头市委、市政府2007年为人民群众办的18件好事实事之一,总投资2600多万元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改扩建项目于2008年投入使用。改扩建后总体建筑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是包头市已建成使用面积最大的综合性活动场所之一,老干部们在这里娱乐、聊天,享受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新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后,每年参加各项活动的离退休干部达到12万人次,累计参与人数已达100多万人次。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场馆功能,合理安排使用,季度有安排、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老年大学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共开设有16个专业36个教学班,累计招生4900人次,2011年又开办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蒙语学习班,受到老同志们的普遍欢迎。

    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一”、中秋节等节日,市委老干部局都要开展“送思想、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送关怀”的“五送”慰问活动,并开展各种个性化服务,彰显对老干部的一片真情。市干休所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老干部养生保健学习班,为所属离休干部发放“健康信息卡”,为80岁以上老干部开展生日祝寿活动,为婚龄50年和60年的老干部夫妇拍摄“金婚、钻石婚纪念照”,开展“暑期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和“老干部子女培训班”等特色活动。2011年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关爱老干部、志愿伴我行”活动,组织发动有爱心的青年学生加入到为老干部服务的队伍中来。市干休所与“雷锋出租车队”签约,为老干部出行开辟绿色通道,让老干部又多了一份温暖和关怀。通过创建长效服务机制,使更多的老干部得到亲情化、个性化的真情服务。

“为老干部发挥余热搭建平台”

    2011年“七一”前夕,一位衣着朴素、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市委组织部,把2万元特殊党费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这位老人名叫刘敏,是一位离休干部,他说:“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为了感激这么多年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作为我感恩党的一份心意。我已经81岁了,对党已经贡献不了什么了,这是我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老人饱含深情的话让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在东河区南圪洞街道办事处新中路社区,“王老说时政”流动宣讲团已在社区居民心中形成了品牌。3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人离岗,心不离党”,积极服务社区,使这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为社区和谐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包头市委老干部局以党支部为龙头、社区为基础、老年社团为主力,搭建三个平台积极引导支持老同志发挥作用。目前,全市12家老年社团均由市委老干部局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共有各级专兼职工作人员1200多人。他们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科普宣传、公益助学等活动近万场次。近年来,全市离退休干部为重大自然灾害积极捐款捐物,累计达66万元。离退休干部自发组建的各类表演团体几年来演出500余场,观众多达70万人次,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支标兵。全市经常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有6万多人。由老干部组成的市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协调有关部门投资1000多万元创建占地面积3200亩的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已培训学生7300名。市环保联合会有25名原省市级老领导参与其中,会员达到109万人,为全市各社区印发了3万多份宣传资料。市老体协201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最美夕阳红,余热写春秋。在塞外鹿城,老干部的心最暖,老干部工作者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