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海雷,中铝公司山西铝厂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1990年开始从事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时年26岁。20多年来,他用责任充盈着自己的内心,写进7600多个日日夜夜,融入生命的足迹,彰显了当代老干部工作者的时代风采。

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

    老干部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常海雷常说:“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是让他们心系企业、发挥余热,就是让他们欢度晚年、健康长寿。对老干部的来访,他总是态度和蔼、端茶让座、笑脸相迎。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他常常主动上门看望慰问,家访谈心、嘘寒问暖。他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及时向企业领导反映,从不敷衍推诿,直到老干部满意为止。老干部生病、住院及每年80岁以上的老干部过生日,这些在别人眼中的小事他都要亲自参与,时时事事倾注了真情。为方便老干部,他与职工医院、医保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精心设计了服务联系卡,把他自己的和单位常用的电话号码印制在上面,发给每位老干部。病了、水管漏了、电器坏了……老干部们在第一时间不找子女,总会通过服务联系卡与他联系。他的工作从来不分八小时内外,老同志的需求就是任务。

    2009年农历腊月,天气非常寒冷,得知离休老干部孟文生在家中晕倒,常海雷及时和工作人员赶赴家中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治疗。2007年入夏,连降暴雨,常海雷多次和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到老干部家中查看,发现离休干部周生家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出现漏雨,立即与相关单位联系,对房屋进行了修葺。2010年离休老干部孙桂林病故后,由于家庭遗产问题,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对老太太常年不理不睬,使老太太生活出现了困难……得知这一情况,他当即召集其子女及有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调解协商,最终达成协议,使老人得到了赡养和亲情。

    21年来,常海雷就是这样把对老干部的爱心融入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老同志们亲切称他是老干部的贴心人

用最质朴、最坚定的责任营造和谐

    有人这样概括老干部工作,无权无钱,却有着四多:进病房多、进殡仪馆多、听烦心事多、挨骂多。既然老干部工作既费力,又不讨好,为什么常海雷同志坚持了21年,为什么受到老干部的认可?这源于他对责任的理解。

    责任到底是什么?常海雷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1.责任就是默默坚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21年来,常海雷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准确把握政策法规,从思想上、行动上引导老干部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始终与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一班人紧密团结,齐抓共管,形成了党群共建,离退休、内退职工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他根据老干部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在具体工作中制定了一个标准,五个服务。即把老干部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服务工作围绕老干部来谋划;服务标准围绕老干部来制定;服务质量围绕老干部来提高;服务情感围绕老干部来建立;服务态度围绕老干部来改进。每年为老干部报销医药费10余万元,他总是将报销钱款及时准确送达老干部手中,从没出现过差错。

    2002年,适逢企业三期建设,这是事关企业发展的大事,是职工受益的好事。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困难,需要企业所在地的两个村庄整体搬迁。故土难离,搬迁成为难啃的硬骨头。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共有40多户老同志需要搬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常海雷理清思路,决定先从退休党员干部的工作做起。

    那段时间,正值酷暑,常海雷带领一班人,顶着烈日,一次次走访慰问。蹲在树荫下与搬迁户促膝谈心,到家中慰问,与家属促膝谈心,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腿跑软了,嘴磨破了,终于换来了老同志的理解。整个村第一个带头同意搬迁的就是老同志占保群,由此拉开了山西企业三期建设村庄搬迁的序幕。在这次搬迁中,离退休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一多一早,人数最多,搬迁最早。维护了企业大局,保障了企业三期开工建设顺利进行。

    20021400余名内退职工的平稳接收到2003年防控非典的大量工作,从山西碳素厂700多名离退休人员的顺利交接到山西铝厂曙光区危楼36户离退休人员的搬迁。在山西企业每一次的重大变革和重大行动中,老干部不但没有成为障碍,反倒成了推动者、促进者,至今没有发生一例到省、地、市乃至国家的上访事件。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2.责任就是牢记宗旨,无私奉献,永葆热忱

    常海雷认为从事老干部工作就意味着奉献。他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坚持事事有着落,善始善终;坚持把老干部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坚持事事主动。四个不怕:不怕麻烦,不怕挨骂,不怕碰钉子,不怕话难听、脸难看。以满腔热情为老干部排忧解难,急老干部所急,想老干部所想,帮老干部所需。

    21年来,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恶劣天气,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接到老干部病故的消息,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家中,帮助料理后事,从不嫌苦怕累,从不怕脏怕臭,从不讲迷信,他心中只有一个目的:使逝者安息,抚慰生者。

    200827日大年初二,接到离休干部史哲在郑州铝厂病故的消息,他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赶赴郑州处理后事。2008613日深夜,正在熟睡的常海雷接到老红军史广通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后,连夜赶往北京,跑前跑后,处理善后事宜。事后史广通遗孀刚敏华说:海雷,谢谢你,你就像我们家的孩子一样。”2009818日,老八路宋慎彬肝癌晚期,吐血不停,处在弥留之中,常海雷一晚上守在病房,宽慰家属。老人去世后,来不及休息的他,又开始了前前后后的忙碌,使其亲属非常感激。

    常海雷把自己的全部生活融入到了工作中,融入到了为老同志的无私奉献中。他用诚信赢得了老同志的信赖,有什么烦心事总想找他聊聊;有个大事小情总喜欢征求他的意见。他经常说,老同志信任咱才找到咱,老同志交办的事都要当作大事来办,宁多勿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少一些埋怨。宁急勿缓,对老同志提出的要求,尽量在最短时间予以解决。

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情怀

    常海雷出生在干部家庭,严父慈母的传统教育,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尊长爱幼的良好品德。他常说:百善孝为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工作忙又没有太多时间陪伴父母,身怀愧疚的他,每次回家总会千方百计买一些父母喜欢的小礼物,以此安慰父母。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关爱其他亲人,逢年过节,总会去探望。可是就在2002年,为了1400名内退职工的平稳接收和三期建设中40多户离退休职工搬迁、拆迁工作,老岳父病重去世,他都没有回去看望;外祖母年事已高,在弥留之际还在呼唤着他的名字,家人打来电话,他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轻轻挂掉电话,强忍眼泪,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点点滴滴的平凡工作,汇聚在一起就会凝聚出无穷的力量。通过他潜移默化的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始终保持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豪情满怀,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人物。如: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相连,先后捐款10万余元,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的离休老干部周生;渤海湾劈风破浪、舍己救人,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被评为感动中国百名人物的退休干部张建成;拿出6000元为地震灾区交纳特殊党费,被评为山西企业十大道德模范的离休老干部吕家科;治理荒山十几年如一日,被运城市评为绿化荒山二次创业先进个人的退休职工李绪良……他们都为山西企业员工和老同志树立了一面面鲜活的旗帜。

    心甘情愿的付出,真心实意的奉献。20多年来,常海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对人生、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